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1年林彪坠机后,毛主席连问五个问题,在座领导无一人能回答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6-10 20:23: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1年林彪坠机后,毛主席连问五个问题,在座领导无一人能回答                                                         2023-06-10 16:12                                       
                                       

1971年9月14日,毛主席接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一架飞机在外蒙古温都尔汗坠毁,这架飞机上的乘客,正是外逃的林彪。
这一刻,毛主席的心情很复杂,很快,毛主席召集中央的领导干部开了一场会议,讨论关于林彪的问题。

死亡之谜 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林彪的死亡。
坠机,这是一个低概率事件,何况人还是在国外出的事。
所以毛主席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就是问:“这消息可不可靠?”
还没等众人回答,毛主席又连着问:“为什么飞机一定要在空地上坠下来?是不是没有油了?还是把飞机场看错了?”
回答毛主席的,是一阵沉默。因为,此时大家对于这一突发情况都非常迷茫,现在,还需要请专人到现场去勘测,才能回答毛主席的问题。

毛主席表现的非常着急,他又问了最后一个问题:“飞机上有没有活的人?”
人们依旧沉默,过了很长时间,汪东兴才回答毛主席:“这些情况都不清楚,还要待报。”
这个回答显然不能让毛主席满意,会议结束之后,毛主席回到书房,状态非常糟糕。
他当时身体本来就不好,这个消息给了他很大的刺激。
秘书,不得不紧急叫来医生,监测毛主席的身体状况。
毛主席几乎无法入眠,他焦虑的等待着结果。
几天后,汪东兴把现场的勘测报告送来了。
汪东兴

经确认,包括林彪在内,这架坠毁飞机上的乘客无一生还。
对于飞机坠毁的原因,则是因为其在抵达温都尔汗上空的时候,油量不足,因此不得不选择迫降。但偏偏在迫降的时候,飞机出了故障,于是机毁人亡。
看着这份调查结果,毛主席的脸色晦暗不明,他依旧很难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结局。
过去,他曾经对林彪寄予厚望,可他万万没想到,最后林彪给他带来的是如此巨大的失望。
在那些久远的革命岁月里,毛主席曾经十分看好林彪这个年轻人,也无数次在林彪困惑迷茫的时候,给予他指导。
而林彪也真心的把毛主席当做自己的导师,只是后来,物是人非。

毛主席同林彪说过的那些话之中,最著名的一句当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句话出现在毛主席1930年,写给林彪的一封信里。
当时是红军最艰难的一段时期,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很多人对于红军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林彪那时是红军之中年轻的将领,他也不免会对未来产生怀疑。
所以,在给毛主席写信的时候,林彪将自己的这些迷茫讲了出来。
而毛主席则在回信中对林彪推心置腹的说:
  “……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迅速的就要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现时局面的适当形容词。只要看一看各地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商人罢市,学生罢课之全国形势的发展,就知道已经不仅是“星星之火”,而距“燎原”的时期,是毫无疑义的不远的了……”

后来,这封信被定下题目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随后在刊物上公开发表。
一时间,激励了无数人。
理念冲突 在红军时期,毛主席和林彪有很多理念都是不同的,毛主席时常有些超前的想法,而林彪无法理解。
比如说,在四渡赤水的前后,林彪就曾经对毛主席产生过质疑。
从后人的角度而言,四渡赤水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是军事史上的奇迹,恐怕放眼古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如毛主席一般,指挥一场这样漂亮的战斗。
但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至少,当时的林彪是无法理解毛主席意图的,他甚至抱怨说这一趟“尽走弓背路”,并觉得,如果继续按照毛主席的指挥,部队会崩溃的。

在情急之下,林彪竟然直接给彭德怀发去了电报,希望能够由彭德怀接过指挥权。
其实,这在当时并非林彪一个人的想法。
因为,毛主席所执行的是一个宏大的计划,在计划成功之前,所有人都摸不清毛主席的真实意图,更不知道这一场仗能不能打赢,所以难免产生消极的情绪。
毛主席注意到这种情况之后,决定趁着休整的时间,召开扩大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重点批评了以林彪为代表的一部分人。
毛主席向所有人阐述了四渡赤水的目标和意义,同时也谈到,此时的动摇,是在重复之前的错误路线,是违背了遵义会议的精神。

毛主席的一番话,让林彪于心有愧,他在会议之后,向毛主席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而毛主席并未因这件事和他计较,在接下来的战斗里,他们依然配合默契。
而在八路军时期,林彪也曾和毛主席发生过冲突,依旧是因为军事理念的不和。
毛主席当时认为,以八路军的实力,应当多在后方打游击战,一步步消解敌人的实力。
但林彪却喜欢大兵团作战,认为打游击战效率太低。
其实,林彪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错误估计了日本侵略者的实力。

林彪过去主要交手的对象是国民党,而在当时,八路军已经有过把国民党大规模消灭的案例。所以,林彪下意识的认为,打日本侵略者和打国民党,是一套战略。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林彪希望八路军能够和日军展开决战。
但毛主席知道,这样的想法只会让八路军白白送死。
在随后发去的电报中,毛主席强调:“八路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如果部署得当,能在华北地区,主要是在陕西,起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
不过,林彪却依然坚持自己的一部分看法:“在敌目前进攻的情况下,我先头旅应以作战灭敌为主要任务。”

毛主席和林彪此刻在争执的,其实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平型关战役。
两个人的想法其实都有道理,只不过,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毛主席从八路军的实际水平出发,认为应该把绝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建设敌后根据地上。
而林彪作为前线的指挥官,他认为,当下在平型关进行一场大战,更有利于鼓舞士气。
两人为此在电报之中辩论了很久。而此时,毛主席显现出了自己作为军事家的格局。
在综合考虑了林彪的意见之后,毛主席改变了想法,认为应当听从前线指挥官的意见。
随后,毛主席致电彭德怀和林彪,同意他们带领一个旅左右的兵力,在平型关和日军打一仗。

当然,在战术上,毛主席依旧不同意林彪采用大规模运动战的方式。
他给彭德怀发电报说:“我完全同意你18日电中使敌深入山西,还处在我们游击战争的四面包围中这个观点,请你坚持这个观点,从远处大处着想,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点给予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
总之,在战略战术允许的情况下,毛主席对这一场战斗做了批准。
惺惺相惜 随后,林彪率领八路军在平型关前打响了和日军的战斗。
这一战,我军毙敌1000余人,缴获物资无数,可谓大获全胜。
这也是一场让林彪彻底名扬全国的战役,同时,也正是这一场胜仗,改变了毛主席的一些想法。

过去,毛主席认为应当完全以游击战为主,而这一战之后,毛主席定下的新战术是:“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战。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后来,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又写道:“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可见,这一战对于毛主席和林彪都有着很深远的意义,也可以侧面让人们了解毛主席欣赏林彪的原因。
在军事思想上,林彪和毛主席都是百年不遇的奇才,这样两个人毫无疑问是英雄惜英雄的。
虽然,他们在作战意见方面起过很多次争执,但是,这样的交流和碰撞,会让他们更加欣赏对方的能力。

特别是对毛主席而言,能够在军事领域有这样一个知己,是很难得的。
很多时候,林彪的意见可以影响毛主席的决策,平型关战役是一次,后来对于东北的想法,毛主席也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林彪的影响。
1945年之后,随着日本投降,东北成为无主之地,我党和国民党都选择了向东北出兵。
东北有着丰厚的资源,拿下东北三省,对我党而言至关重要,而负责执行这一任务的就是林彪。
最初,毛主席定下的战略是:“我党方针是集中主力于锦州、营口、沈阳之线,次要力量于庄河、安东之线,坚决阻止蒋军登陆及歼灭其一切可能的进攻,首先保卫辽宁、安东,然后掌握全东北,改变过去分散的方针。”
这个计划相当理想化,如果能够实现,那我军将来统一全国的道路会好走的多。

可是,此时敌人的实力不容小觑,没多久,国民党大军便气势汹汹的杀到了东北,而我党的兵力,是不足以与之抗衡的。
在这种情况下,林彪提出了与此前战略不同的意见,那就是让开大路,撤到辽宁腹地,重整兵马,以备再战,放弃之前独占东北的大战略。
这个战略虽然一时之间不能够达到占领东北三省的目标,但是却能够给我军留出足够的喘息时间,徐徐图之,总有一天能够瓦解敌人的力量。
林彪对于东北做过很多种构想,而此刻,他提出的战略是最现实,也最能够成功的一种。

毛主席对于林彪的意见反复思索,最终,他起草了新的战略决议:“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建立根据地,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在国民党已占或将占的大城市和交通干线的情况下,这种根据地应建立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
总之,直到新中国成立,林彪和毛主席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是默契的搭档。
物是人非 那些年里,毛主席对于林彪评价很高,这份信任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
建国之后,林彪的身体状况非常糟糕,很多重大活动都无法出席,毛主席很担忧,还特意为他找了医生会诊。

为了鼓励林彪,让他振作精神,毛主席还特意在林彪养病的时候,手抄了一份《龟虽寿》送给他: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这是毛主席最喜爱的诗篇之一,这其中的句子,也是毛主席对当时林彪的祝愿和勉励。
多年之后,林彪死去,人们在他的住所中,发现了这首保留下来的手抄诗。
然而,彼时彼刻,一切早已成为过眼云烟。
50年代末,毛主席渐渐发现了林彪的心口不一,他的野心似乎在迅速的膨胀。这个发现,不由得让毛主席感到悲哀。
毛主席曾经很多次,和别人谈起过历史周期律的问题。

国家和个人,都会陷入到历史周期律的旋涡之中,曾经的革命者也有可能会成为背叛之人,艰苦年代坚守的信仰,也有可能在权力的侵蚀之下一瞬崩塌。
那段时间,林彪开始对毛主席越来越顺从和追捧,嘴里说的都是好话,他对于政治的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
很多年前,毛主席说过,林彪堪当大任,而现在,林彪自己似乎也这样认为了。
但他终究走上了一条错误的路,膨胀的野心,最后伤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也让毛主席对林彪越来越失望。
当得知林彪的飞机坠毁的那一刻,毛主席的心头必然是感慨万千。
曾经战场上的英雄,最后竟然选择了这样一个仓促的结局。
参考资料:
搜狐新闻《从亲密到决裂:林彪与毛泽东的九次冲突》
汪东兴《汪东兴回忆录》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9 23:06 , Processed in 0.00801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