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知青返城后当了工人,初恋有喜,他辞职回到陕北,当了上门女婿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02:55:4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知青返城后当了工人,初恋有喜,他辞职回到陕北,当了上门女婿                                                         2023-06-28 06:31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我收到小琴的信,被告知小琴很高兴的时候,我刚刚开始工作两个月,所以我决定辞职,回到小琴,回到陕北大山里,和我的家人一起度过余生。心爱的女人,也许这辈子我都过不了富裕的生活,体面的生活,但我不后悔,而岳父的要求就是让我当上门女婿-法律。我没有犹豫,因为小琴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的家人就在哪里,幸福就在哪里。
但我的离开也代表着与父亲的彻底决裂,因为这份工作来之不易,父亲苦苦哀求无数朋友让我留下来当工人,而我却私自辞职,然后不辞而别,让父亲非常生气。如果不是当时的情况,父亲可能就跑到陕北来找我了。
在这个家里,唯一能理解我的人就是我的妈妈,因为我和爸爸在娘胎里就结婚了,爸爸脾气很暴躁,妈妈也经常生气。当时,家庭暴力似乎成为一些男性显示权威的武器。我的母亲是受害者之一。
我的故事要从1968年开始。

我叫陈杰森,1968年高中毕业(当时高中学制是两年)。毕业没几个月,我就被动员进了走上山下的知识青年行列。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当时陕北很有名,所以我和20多个同学就去了陕北。
在我们组里,我年纪不算很大。比如,当时张惠21岁,最小的卢春燕只有15岁。这趟列车当时叫知青列车,个个精神抖擞,觉得自己能成就大事。
到了西安站,我们登上了一辆卡车。一辆车可以容纳三四个人。当然也很好,因为现在是农历十一月,低温已经进入零下十度了。到姚店乡后,我被分配到不同的村。我、卢春艳、张辉、姜文龙、姚姐被分配到马家河。这是四川路上的一个村庄。村里有一条小河,名叫东流。河的尽头到达延川县,然后注入黄河。

马家河村不大,人口却不少。相对延安的村庄来说,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村庄了。形成了三个姓氏:马、李、徐。当我们进村的时候,路很泥泞。村民们骑着骡车来迎接我们。领头的是队长马志怀,他是个矮小粗壮的男人,头顶着白颈,正望着群山。几年下来,由于外表肮脏,冷风一吹,马队长的脸就显得更加多变。
走了两里路,就到了2023村了。旅部设在原小学。这里有一系列14孔的窑洞。据马队长介绍,这些窑洞是村里老人出钱修建的,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读书写字。
整个农场都被水包围了,几乎全村人都来大队看望我们北京知青。上面布满了污渍。

陕北人民的生活艰苦是肉眼可见的。那时,他们以为自己会努力工作,让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当他们真正落后于陕北时,却发现现实与理想的距离竟然有十万八千里。陕北人的生存不需要太多的文化,甚至可能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他一手好手,俗称“老头式”。我们教育出来的北京年轻人什么也做不了。来年春天,我们只能向他们学习,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喂牛、丈量土地、当会计。做一名小学老师。
我们受过教育的年轻人有原始的力量,但我们不知道如何巧妙地使用它,所以我们看起来很努力,但我们做不了多少工作。马队长的女儿许小燕是一位热心肠的妇女,她会告诉我们如何干好农活。细节上我们也很认真的研究。
在我看来,我最喜欢的工作是修建水坝。马家河有49条沟渠,每一条都需要筑坝。自1965年以来,每年都会修建五座水坝。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但比较简单,只需要把土倒在沟渠的开口处,然后用锤子用力敲击即可。

时间长了,我对马家河的村民已经很熟悉了。我平时联系最多的人是马二娃,他的年龄是我的两倍,但他有一个只比我小两岁的女儿。她五官精致,非常美丽。别说村里姓李、姓徐的小伙子,就连我们这样的知青也喜欢。几乎所有人都关注了马小琴,但马小琴对待所有人都很冷淡,我懒得回答。
直到1973年,我在马家河小学任教的第二年,因为平时教学生、种地,没有时间做饭,马队长就派小琴给我做饭。她真的很喜欢这份工作,做饭是最简单的事情。这给了我和小琴总统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村里还有一位热心的姐姐,名叫宋敏,是徐阳的女子。马小琴的感情很快升温,最后这件事被全村人知道了。这也是宋姐的策略。

但马尔娃不同意我们在一起,理由是我以后可能会回北京,除非我能答应回北京的时候带马小琴一起回去,否则我不会去促成这个事实。说我们在一起,当时我不敢同意,因为未来没有保障。
1974年4月,我听说知青可以回城了。当时我不想回去,因为我不能带小琴一起去。我回去后她怎么工作?诸如我是否应该被父母接受之类的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幸运的是,我没有被列入第一批回城的名单。1975年夏天,我和小琴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也是在这个时候我回到了北京。
临行前我对马小琴说,等我安定下来工作并说服了父母后,我一定会回来接她去北京生活。
但当我回到北京后,我的父母每天都在忙着让我找工作,最后工作落实了,所以我才有机会谈论我和马小琴之间的事情。我母亲强烈反对,我父亲听了我母亲的意见。这时还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她很高兴,希望我能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爱情和事业之前,我选择了爱情。
那时,我只工作了两个月,但我还是悄悄选择了辞职。我没有向父母解释这件事,只身回到陕北,与马小琴结婚。而岳父的条件就是让我做女婿,因为我担心有一天我会回北京,所以我没有犹豫,无论什么形式,只要我在。我爱的女孩,我很满足。
因为我不辞而别,因为我不听父母的话,所以我和父母几乎没有联系。接下来的几十年,我都是在陕北度过的。父母离去后我才回去办丧事。剩下的时间我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人生不长,只要做了自己认为对的事,就不会后悔,即使当一辈子农民也好。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4:52 , Processed in 0.00773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