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上“抄袭”最成功的一首诗,没人记住原作,却几乎无人不知此诗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10 03:23:4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史上“抄袭”最成功的一首诗,没人记住原作,却几乎无人不知此诗                                                         2023-07-09 10:55                                       

        唐诗宋词之美,既包含了生活中的悲悯与豪情,也饱含了情感中的苦楚与挚爱。那一份荡气回肠的忠诚,那一份心痛如绞的思念,那一份雄壮磅礴的英勇,还有那一份深深的情感交织,尽显在唐诗宋词的每一个字句之中

然而,尽管唐诗宋词汇聚了中国文化的璀璨,展现出了古代抒情的极致,但由于其严格的格律规定,诗人们不得不在内容上作出一些妥协,无法像先秦诗歌或魏晋骈文那样自由挥洒。这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使用的意象空间有限。

正因如此,我们会发现,在我们诵读唐诗宋词的过程中,不少句子的描绘内容似乎高度类似,甚至有的直接引用前人之句,加以改编后镶嵌进自己的诗句中。例如,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中那句脍炙人口的“桃花流水鳜鱼肥”,就被宋朝的文豪苏轼无声无息地融入了他的《浣溪沙》之中。

然而,这种引用前人之句的现象,并不能简单地被归类为“抄袭”,因为它们的“原作者”并非完全被人们遗忘。在许多情况下,通过巧妙的化用和改编,那些被引用的诗句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有的甚至比原作更为脍炙人口。那么,我们今天就要来谈谈这样一个“抄袭”者,他的名字叫元稹。

说起古诗词中的相思之情和真挚的表白,元稹的《离思五首》可谓声名显赫,其中的这两句更是家喻户晓: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里的情感表达无比深刻:只有你,才是我心中的海,只有你,才是我眼中的云。这无疑是一段深情的告白,也是一种痛苦的回忆。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这首诗中最有名的两句,其实并不是元稹的原创。
首先,那句"曾经沧海难为水",其实源自于《孟子·尽心上》中的这句话:
  "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元稹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改编,表达出了对比大海,其它的水再无吸引力的情感,听过圣人的话,其它言论都不再具有吸引力的意境。

而那句"除却巫山不是云",则是取自于宋玉《高唐赋序》中的一段话:
  "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关于这里的故事背景颇为复杂,详尽的探讨我们在此暂且跳过,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深究。
于是,元稹在这首《离思》中最为人所知的两句诗词,无疑都是他巧妙地转化、融入了前人的典故。

然而,无论是从精炼程度,还是从流传程度来看,元稹的诗句无疑都超越了原作。因此,我们今天提起沧海与巫山,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元稹的身影,而孟子与宋玉的影子,则相对黯淡。

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当将元稹的行为贬低为"抄袭"。相反,我们应该赞赏他对前人典故的巧妙运用,正是这种运用,才让他的诗词更加出色,跻身为唐诗中的瑰宝。他用"沧海之水"与"巫山之云"精彩展示了恩爱的情感,表现出他和妻子之间那份坚贞的爱情。

现如今,在这个繁华喧嚣,纸醉金迷的时代,只要我们能在看到那水那云时,心底依然留有诗意,依然保有真挚的情感,那就已经足够。至于诗词之间的较量,那不过是学术上的争论,与我们的生活情感无关。

所以,当你下次再读到元稹的《离思》时,也许你可以试着去想想他背后的典故。因为在那些被遗忘的诗词背后,隐藏的是一份对文化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情感的深深热爱。而这,正是我们诵读唐诗宋词的初心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7 21:36 , Processed in 0.00819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