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所写的一首诗,前半句人人能背,后半句顿失妩媚妖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7-24 08:58: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所写的一首诗,前半句人人能背,后半句顿失妩媚妖娆                                                       

2023-06-24 11:43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的乐事无非是四件: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尤其是第三件,让许多热血青年心潮澎湃,浮想联翩。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找个知心伴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因此,在洞房花烛夜时,新人们往往会想到这样一句话:
春宵一刻值千金。

然而,很少人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其实,它来自于大文豪苏轼的《春宵》。虽然开篇的第一句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但后面几句却鲜为人知。全诗是这样的:
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在古代,很多诗歌都没有题目,往往是后人说添加的。这一首也不例外,题目《春宵》不过是取自第一句的前两个字,这与李商隐的《锦瑟》极为类似。

整首诗的第一句非常出名,它用两个数量词,极为鲜明地阐述了春宵的珍贵。没有半个字的废话,简单直接,让人久久难忘。同时,因为人们的习惯,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营造了迤逦无比情意绵绵的画面感。然而,第二句一出,顿时失去了妩媚妖娆之气,却有清新淡雅之风扑面而来。
“花有清香月有阴”确实实实在在在描写春宵的精致,而非香艳的场景。花儿散发出丝丝缕缕的清香,在月光的照射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原来,就是因为春宵之美,才解释了前一句的春宵苦短。也就是说,第一句随是千古名言,现代人的用法却违背了作者的原意。

在文化的流传中,出现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不光是诗词,就是许多文章佳句,在不同的时代,都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苏轼的这句名言,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流传千古,想必文豪也只是淡然一笑而已。
诗歌读到此处,其实还有露出它的本身思想,我们必须进一步追索答案。“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是两相对比,前半句中说的是楼台深处,仍然有轻轻的歌声乐声飘荡而出。当时的穷人自然住不起高楼,也不会在夜晚听歌嬉戏,这一定是富豪人家沉浸在纸醉金迷之中。
与之相反的是,挂着秋千的庭院之中却在夜色的笼罩之下一片寂静。苏轼以云淡风轻地白描手法,刻画了泾渭分明的两种场景。这也让人遐想连篇,历来对于此诗主题的争议不断。

有人认为,苏轼就是讽刺挖苦富贵人家尽情享乐,过着豪奢无度的生活,却将真正清新淡雅的自然风情抛弃,辜负了这春宵一刻的良辰美景。甚至还有人认为,苏轼表达了对莺歌燕舞,醉生梦死生活的厌恶之情。
但是,小珏认为,这首诗确实写到了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情趣,却不见得有太多过激的思想。理解诗人,还是要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出发。
要知道,苏轼所生活的年代,虽然也存在着种种矛盾,但总体上是太平无忧的盛世。北宋时,人们享受富足的生活,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宋真宗在《劝学诗》中要学子们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就不是用家国大义来举证,而是赤裸裸地以“千钟粟”、“黄金屋”、“车马如簇”、“颜如玉”来引诱。“红杏尚书”宋祁被哥哥宋庠指责生活奢靡时,振振有辞地说:当年吃苦读书,不就是为了今日的富贵吗?

当时风气如此,苏轼更是不能免俗。苏轼固然是一个心忧天下的官员,为官时也很体恤百姓,但是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他向往的是清贫节俭的生活。相反,苏轼非常热衷于宴会,更是喜欢为心仪的歌女舞女吟诗填词。这不能说明他的生活格调低,反而是宋代文人普遍的风情写照。
所以,小珏认为,这首诗写的是春宵苦短,有劝人惜时之意。但是,苏轼没有认为饮宴享乐就是浪费时间,这只是不同阶层的人,对待时间的不同态度而已。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02:02 , Processed in 0.007408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