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庆龄曾押房产帮毛泽东,建国前进京,毛主席提前半小时到车站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14 03:49: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庆龄曾押房产帮毛泽东,建国前进京,毛主席提前半小时到车站接                                                         2023-08-13 10:30                                       

                                       

1936年11月,身在上海的宋庆龄,收到了毛泽东从延安托人带来的求助信。这其实已经不是毛泽东第一次找宋庆龄寻求帮助。

早在3月份的时候,毛泽东就曾请求宋庆龄帮忙邀请一位公正的外国记者和一名医生到陕北,实地考察苏区的情况,同时也深入了解我军的抗日主张。宋庆龄想尽办法,一一照办。

时隔8个月,毛泽东再一次寻求帮助,又是因为什么呢?宋庆龄读完信件,发现毛泽东这一次的求助让她有点“为难”。因为在信件中,毛泽东希望她能替自己向宋子文借5万美元。

图:毛泽东在延安

宋子文是宋庆龄的弟弟,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财政部长,虽然当时的他已经辞去了财政部长的职位,但仍然被认为是中国最有钱的人之一。按理来说,毛泽东向宋庆龄的求助并没有什么难办的,只是让她代为借钱而已。不过毛泽东不知道的是,此时的宋庆龄已经因为革命的事情,和宋子文分道扬镳了,在这种情况下让她开口向对方借钱,显然不太方便。

但以宋庆龄对毛泽东的了解,倘若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毛泽东是不会向自己开这个口的。而事实也正如宋庆龄所料,当时的延安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战士们总不能饿着肚子上战场。就连毛泽东也同样过得很窘困,曾因为棉裤洗了,不得不在炕上围着被子批阅文件。

于是宋庆龄当机立断作出决定,将孙中山逝世后,广东省国民党政府给自己的抚恤金从银行悉数拿了出来。可能有些人觉得以宋庆龄当时的社会地位,应该是很有钱才对。但实际上她并没有多余的钱,她平时就是靠着这笔抚恤金的利息生活。但现在面对毛泽东的求助,她不能袖手旁观。

可是抚恤金只有五万广东省币。1935年广东统一改用法币,在此之前都是用省币,省币的币值要比法币低一些,而当时美元与法币的汇率是1:3.77。所以当时毛泽东需要的5万美元,差不多相当于19万法币。

即便宋庆龄拿出所有的抚恤金,距离所需要的“巨款”依旧相去甚远。为了凑够这5万美元,最后宋庆龄只能将自己唯一一处寓所——莫里哀路寓所典押了出去,这才凑够了钱寄给毛泽东。

这无疑为当时的我军,解了燃眉之急,但一生看淡金钱的宋庆龄自始至终都没有告诉毛泽东,这笔钱是自己凑出来的,而且她也从未提出归还。这笔钱的来历,直到多年后这段往事才在不经意间被提起。

图:宋庆龄

说到这里,相信很多人都会好奇:为什么宋庆龄能够对毛泽东这般信任呢?这一切还要从1924年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说起。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而这次大会不仅有中国国民党参加,而且还有中国共产党参加,这也拉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帷幕。而这一次也是宋庆龄和毛泽东革命友谊的开始。

当时国民党内部有很多人是不愿和共产党合作的,于是他们想到了用宋庆龄作为“突破口”,毕竟以当时宋庆龄的特殊地位,倘若她出面反对,那么国共合作将很难进行。但任凭他们怎么说,宋庆龄始终没有动摇自己的立场。也是在这次大会上,宋庆龄和毛泽东有了第一次见面。当时毛泽东在会议上侃侃而谈,让宋庆龄印象很深。虽然当时他们两人交流并不多,但却已经互相欣赏了。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在北京离世。在这样的混乱的局面下,还处于悲痛中的宋庆龄为了继续丈夫的遗志,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参加了1926年1月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最终毛泽东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宋庆龄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可以说,这第二次大会就是靠着两人的互相支持,才得以维护住国共合作的局面。

然而好景不长,蒋介石在1927年4月12日,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之后国民党便开始大肆抓捕革命志士和共产党人。这样倒行逆施的行为,自然引来了维护革命的有志之士的强烈反对和痛恨。不久之后,宋庆龄便和毛泽东等同志,共同发表了《中央委员联名讨蒋》的宣言,痛斥蒋介石。

除了言语上的宣言外,宋庆龄在行动上也马不停蹄。1932年12月,她联络中外进步人士和知识界、文化界代表,在上海成立了保障同盟。这个同盟在此后,保护了大批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毛泽东和宋庆龄便在武汉分别了。虽然此后两人多年未曾见面,但宋庆龄对于毛泽东和共产党的安危,始终牵挂在心。

图:宋庆龄

长征开始后,宋庆龄一方面密切关注我军的消息,另一方面积极奔走多方寻求力量,秘密支持我军。终于,在1935年11月,毛泽东带领的中央红军安全到达了陕北。宋庆龄得知这一消息后,很是欣喜,还专门写信给毛泽东以示庆贺。

或许也正是因为对于宋庆龄的信任,所以当毛泽东在遇到困难时,才会向她寻求帮助,虽然此时的他们已经未曾谋面近十年。这也就有了本文开篇毛泽东托宋庆龄向宋子文借5万美元的事。

也是因为同样的信任,虽然宋庆龄此时已经和宋子文分道扬镳,但她依旧竭尽全力奉上了毛泽东借的钱款。而且绝口未提,这是她拿出自己赖以为生的孙中山的抚恤金,和典押自己唯一一处寓所才凑够的。

抗日战争中,宋庆龄也积极投身其中,当时的她身处上海。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淞沪会战正式打响。这场战役打得异常惨烈,持续了三个月。当时毛泽东等中共领导十分担心宋庆龄的安危,就想请她离开上海。

但宋庆龄却不顾自身安危,在其中周旋出力。直到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宋庆龄在万般无奈之下于11月23日在我党的护送下离开上海去往香港。得知宋庆龄已安全转移,毛泽东这才松了一口气。

图:毛泽东

到了香港以后,宋庆龄依旧没有停止行动。她在香港发起组织“保卫中国同盟”,向全世界宣传艰苦卓绝的中国抗战。除了宣传工作,她还致力于战时医药救济和儿童福利工作,向全世界募集医疗器械、药品、现款等送往敌后抗日根据地。可以说战士们在前线奋勇战斗,宋庆龄在后方也始终在以另一种方式战斗。

很多华侨、身居海外的爱国人士,因为不了解国内的情况,只信任宋庆龄一个人,他们把大量的钱款交给宋庆龄。这些钱,宋庆龄一分都没有收归自己所有,全部都用在了刀刃上。在那样战火纷飞的年代,宋庆龄身边没有一兵一卒,却做着很多男子都不敢做的事,让日本人对她恨得牙痒痒。

最终,在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可以说在8年抗日战争中,国内的团结一致与宋庆龄以自己的特殊身份从中做的周旋,是分不开的。而对于这些,我党和毛泽东都很清楚,对她一直抱有很深的敬意。

随着日本的投降,虽然外患解除了,但是内忧却随之而来。其实在抗日战争还未结束的时候,蒋介石就已经准备抢夺胜利果实。但当时全国人民都希望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的新中国,所以蒋介石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行动,于是他便想到了一个“毒计”。

蒋介石在日本投降之后,便连发几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建国问题。他相信毛泽东也清楚这会是一场“鸿门宴”,断定对方不敢来重庆。这样他就能够向社会各界宣布,是共产党和毛泽东不愿意和谈,想要发动内战。

图:毛泽东和蒋介石

然而蒋介石低估了共产党人的智慧,也低估了毛泽东的勇气。毛泽东不但去了,还以从容的表现,赢得了所有人的认可。在紧张的谈判期间,8月30日毛泽东终于腾出时间,来到了宋庆龄在重庆居住的松籁阁。

自从在武汉分别之后,他们已经有18年没有见面了。但毛泽东始终没有忘记这位“宋大姐”,没有忘记她在这些年里对于共产党的帮助和支持。当两位故人时隔18年再聚首,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他们互致问候,既追忆往事,也畅谈未来。

而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宋庆龄和毛泽东多次会面。在这样的相处中,宋庆龄也对18年后再见的毛泽东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思想之敏锐,识见之远大,令宋庆龄钦佩不已。而对比之下,妹夫蒋介石则完全就是另一副嘴脸。

后来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何宋庆龄会选择支持非亲非故的毛泽东,而不选择支持自己的妹夫?其实原因很简单,宋庆龄是一个有见识、懂民族大义的才女,她了解毛泽东,她懂他。

1949年,随着全国各地的陆续解放,新中国即将成立,由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将要在北平举行。

毛泽东、周恩来始终都没有忘记宋庆龄对于革命事业的无私奉献,于是在6月下旬就让邓颖超动身前往上海邀请宋庆龄赴京共商国事。邓颖超见到宋庆龄表明来意,但是对毛泽东各项决定始终支持的宋庆龄,面对这一次邀请却表现出了少有的犹豫。至于犹豫的原因,其实有两点:

其一,北平是宋庆龄的伤心地,因为她的爱人孙中山先生就是在北平去世的;

其二,当时已经56岁的宋庆龄,因为常年的奔波劳累,一直被头疼和高血压所困扰。而上海到北平交通并不是那么便利,所以她也担心自己能不能坐火车顺利赶到北平。

图:宋庆龄(中)与邓颖超、廖梦醒

第一点原因,在邓颖超带来的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之下,化为了坚定。在毛泽东的信中他写道:“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而周恩来的信同样充满了谦逊和诚意,写道:“现全国胜利在即,新中国建设有待于先生指教者正多……敬希早日命驾,实为至幸。”

这两封亲笔信,不仅让宋庆龄感觉到了共产党对于自己的信任,他也感受到了来自毛泽东和周恩来的盛情和诚意。

第二点顾虑则被邓颖超告知了身在北京的周恩来,周恩来听闻宋庆龄的顾虑,当即便作出指示:

可嘱上海铁路管理局备头等卧车直开南京,然后再换卧车,由浦口直开北平,并附餐车,大约三天可达。

这样的安排,让宋庆龄彻底打消了顾虑,她把进京的日子定在了8月26日。得知这一消息,毛泽东高兴坏了,后来他身边的警卫回忆:主席一听到消息就开始翻看着日历,然后又扳着指头算行程,推测对方到达的时间。

1949年8月28日下午,本来有睡午觉习惯的毛泽东却硬是没睡。刚吃过午饭,他就着急地换了一套平时都不舍得穿的衣服,这件衣服是在接待贵宾时他才会穿的。

等衣服穿好,旁边的工作人员便劝他,让他晚一点去,毕竟时间还很早。晚一点去,显然也是为了他的安全考虑,毕竟新中国成立的这段时间,潜伏的敌人特务还很多。

毛泽东当然知道同志们的意思,于是他点了一支烟,在屋里来回踱步。时不时地他就要看一下手表,生怕错过了时间,耽误了大事。跟了主席多年的警卫员,都没见过他在其它时候这么紧张过。

图:毛泽东

最后看着时间差不多了,实在等不了的毛泽东把手上的烟一掐,说了一句:“走,去火车站!”为了表达诚意,毛泽东还带上了周恩来、朱德、林伯渠、董必武等50多人,可以说是一个“超豪华迎接团”。这种待遇,以后任何国家的外宾来都没有享受过。

下午3点45分,毛泽东一行人到达了火车站。而此时距离宋庆龄火车到达,还有整整半个小时。

在这整整半个小时的时间里,毛泽东一直站在月台上张望,大伙儿让他去候车室休息一下,他硬是不肯,连坐都不肯坐。主席不肯坐下来休息,其他同志们自然也不肯坐,大家都向同一个方向张望。

4时15分,火车终于进站了,毛泽东整理好衣服,快步向火车跟前走去。宋庆龄还没走下火车,毛泽东就迎了上去,他紧紧地握住她的手,口中连说“欢迎你!欢迎你啊!”

这一刻宋庆龄的心情,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张照片中看得出来,照片中她穿着朴素,却十分有气质。她笑得很开心,自从丈夫去世后,她许久没有这么高兴了。

这种开心一方面,是因为新中国的即将成立,这一刻她盼了这么多年,努力了这么多年;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过去20多年的努力,最终还是获得了所有人的认可。为了民族大义,她几乎与家族割裂,不惜与亲妹妹、亲弟弟反目,到这一刻,一切都值了。

9月21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拉开帷幕。1949年10月1日,在群众的欢呼声中,毛主席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当时的宋庆龄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湿了眼眶。

此后,宋庆龄和毛泽东这对老友,都投入了紧张的工作。新中国成立前,他们作为战友,为了革命的胜利相互扶持、帮助。新中国成立后,比起此前在不同的场合“各自为战”,现在的他们终于可以并肩奋斗。这也让他们不仅在工作上推心置腹,同时也能给予对方生活上的关怀和往来。

1950年春,由于长时间的大强度工作,宋庆龄旧病复发。本来要去北京参加会议的她,未能前往。为了说明情况,她特意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既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同时也不忘嘱托毛主席多休息,珍重身体。

当时身在北京中南海的毛主席,收到宋庆龄的信件,才知她生病的事实,对她很是挂念。但新中国成立不久,还有很多工作需要他做,他想去探望宋庆龄却没有时间。于是他便当即叮嘱上海市委的有关领导,前去探望。

1956年元旦期间,毛泽东收到宋庆龄寄来的贺年卡,于是便回了这样一封信:

  亲爱的大姐:
  贺年片早已收到,甚为高兴,深致感谢!你好吗?睡眠尚好吧。我仍如旧,七分能吃,十分能睡……

笔者在梳理毛主席的书信里,很少看到“亲爱的大姐”这样的称呼。在此之前,他其实一直称呼宋庆龄为“庆龄先生”或者“宋副主席”,这是标准的对同志的称呼。

但在一起工作多年后,63岁的毛泽东已经把对方当成了亲人,甚至还用“七分能吃,十分能睡”这样的话来和她开起了玩笑。

图:毛主席

虽然日理万机,但在毛主席眼里,宋庆龄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他都会去过问。

北京冬天很是干燥寒冷,一直在上海生活的宋庆龄难以适应北京的天气。为了调养身体,她便自己想办法托人从上海运了一点新鲜蔬菜。

毛主席听闻后,想到前几天山东胶县农民送来过三颗特大大白菜,于是当即便挑选了其中一颗大个的,送给了宋庆龄。那颗大白菜有二十七八斤,宋庆龄收到后很是高兴,还专门写了封信向毛主席致谢。

1957年11月,毛主席任代表团团长,宋庆龄任副团长,带着一个庞大的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会议。在从莫斯科回国时,毛主席和宋庆龄同乘一架飞机。当时的毛主席让宋庆龄坐头等舱,自己去坐二等舱。

宋庆龄虽然极力推辞,说:“你是主席,你坐头等舱”,但最终还是没拗过毛主席的坚持。毛主席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他看来,宋庆龄和自己是如姐弟般的亲人,亲人之间不讲上级和下级之分。

1961年5月11日,毛主席在上海视察时,亲自到宋庆龄家中去探望她。当时宋庆龄在上海的住所是一座二层小楼,卧室在二楼,客厅在一楼。那时候的宋庆龄已经68岁,上下楼梯存在安全隐患。

图:毛主席拜访宋庆龄

所以这次来,毛主席就专门带来了一个“贴心”的礼物,他赠送了一条绣有梅花图案的红地毯给“亲爱的大姐”。不得不说,毛主席确实很会送礼,宋庆龄都没想到会收到这样一件礼物,她高兴极了,马上让人铺在楼梯上。从此以后,她家里的地毯就一直没有换过。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两位伟人都已离我们远去,但那条红地毯始终在宋庆龄故居的楼梯上,见证着两位伟人之间真挚的友谊。

毛主席始终不忘“亲爱的大姐”宋庆龄的生活和健康,宋庆龄也同样关心着毛主席。每次她收到朋友赠送的礼物,都要将礼品分赠给毛泽东。有段时间,当她得知毛主席因忙于国事夜间休息不好时,还特意送给毛主席一个鸭绒枕头,希望他能休息好。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身在上海的宋庆龄听闻这一噩耗极度悲痛,当时的她已经83岁,她不顾年事已高,从上海奔赴北京。她两次吊唁毛主席,还参加了追悼大会,敬献了花圈。

两年之后,在毛主席逝世两周年之际,已经85岁的宋庆龄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追念毛主席》一文,在文中她评价毛主席“他是一位目光远大,举世无双的领袖和导师,他是大事业的引路人”。

图:宋庆龄

这就是毛主席和宋庆龄之间伟大的友谊。从1924年第一次见面开始,到1976年毛主席逝世,52年风雨同舟,他们既是彼此信任的革命战友,同时在漫长的相处中,他们也成了彼此生命中很重要的人之一,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这样的友谊又怎能不令人动容?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和宋庆龄先生之间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20 04:53 , Processed in 0.00963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