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曾被我国核武器轰炸45次,被称“生命禁区”的罗布泊,如今怎样了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16 02:59: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曾被我国核武器轰炸45次,被称“生命禁区”的罗布泊,如今怎样了                                                         2023-09-13 12:59                                       

         罗布泊湖泊的名字,在今天因为一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而为大家所熟知。这个在20世纪初被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偶然闯入的秘境,有着存在于史书里的惊人景色。
《汉书·西域传》中就记载了这一片土地在当时的青葱翠绿,传说张骞出使西域途径此地,引入眼帘的并非萧瑟的荒漠,而是满眼的生机勃勃。
但是这里曾经存在的绿洲与湖泊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就已经了无踪迹了,造成美丽的罗布泊消失的并不是自然因素,而是人为的破坏。

国民政府曾下令塔里木河改道,与此同时增加耕地用水、修建水库截水、掘堤引水、建泵站抽水这些推动生产所需要进行的步骤不加规划的发生在塔里木河身上。失去了水源,罗布泊这片绿洲就此干涸了。
但是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不仅仅只有自然的变迁,由于四周空旷无人,遍地黄沙,罗布泊地区被用于我国核武器的研究和试验。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由中国建造而成的核试验基地研究中心——马兰基地,出现在罗布泊的荒漠之中。此后的几年里,核武器的研究在这里进行,大量的核试验承载着民族兴盛科技进步的希望发生在罗布泊的土地上。
到了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个隐藏在荒漠中的研究基地才为人所知,核武器的研发必然伴随着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而原子弹爆炸至今,罗布泊又经历了什么呢?

丝绸之路的“咽喉”
罗布泊地区的历史,可不是从原子弹研发开始的,它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盆地东部,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边,在成为一个巨大的世界干旱中心之前,这里曾经有中国第二大的内陆湖。因为流经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疏勒河都会汇集于此。
水源就是生命之源,汇集到一起的河流给罗布泊带来了生机。

正是优越的地理环境,让古罗布泊这里曾经有过一个王国的存在——古楼兰。楼兰人深知水源的重要性,在罗布泊生态环境每况愈下的情况下,懂得派人疏通河道,试图和自然作斗争,但是罗布泊的景象还是一天不如一天。
而在罗布泊还是一片绿洲的时候,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丝绸之路的“咽喉”。
张骞从这里经过,把中原的文化带给了西域,把西域的风土人情带回了中原。如果没有一片绿洲,出使的路途会更加艰难。在这个过程中,罗布泊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壮举的经历者。

核试验的“摇篮”
1959年5月,勘察大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内规划蓝图,正值马兰花盛开,于是“马兰”就成为了基地的名字,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国核试验基地的其中一个研究中心。
之所以选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是因为这一片地区生态环境原本就恶劣,地理因素导致了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对于其他动物来说,这里都不是宜居的地方。因此这片沙漠中的土地上,不仅没有常驻居民,进行核试验对原本的自然生态的破坏也是最小的。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但是在这片土地上发生过的爆炸并不只有这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在罗布泊爆炸成功,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成功,是中国自主研究核武器的重大突破,在当时中国国际形式上腹背受敌的局面下给予全国民众的一剂强心针。在荒漠恶劣环境下隐姓埋名研究核试验的科学家们,值得被永远的铭记。
从1964到1996年,罗布泊一共进行过45次核试验,其中23次是大气核试验。这意味着前仆后继的物理研究者们投入到这份危险枯燥但是饱含使命感的工作中来。
而承受着这一次又一次核试验的罗布泊,称得上是我国核试验的“摇篮”,无数的梦想从这里启航,在这里进行的一次次核试验,都寄托着几代研究人员的心血,他们将自己的青春热血,都倾注在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当中。

罗布泊作为一片广袤的土地,除了用作核试验的部分以外,还有很多古河道、古城池的遗址,这些遗址同样记载着罗布泊所经历过的历史,值得参观、了解。
已经存在了千万年和自然景观,和数千年前就在这里生根发芽的古代文明的碰撞,能够给人内心深处的震撼。而在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几十次核试验,则是记载着新中国新一代年轻人拼搏奋斗的历程,了解核试验的历史,不仅仅是回忆过去,更是展望未来。

新时代的教育基地
1996年,我国正式决定终止核试验,马兰基地也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曾经被用于核试验时爆炸声震天的场地,终于迎来了荒漠的宁静,昔日的核试验基地,并没有因为核试验的停止而被完全的废弃,反而是开始转变为新时代的旅游胜地。
核试验的发生是当时的事情,但是蕴含在核试验研究过程中的内涵却是可以一直流传的。因为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代表了中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到达了新的高度,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国国力的提升,这是我们这代人享受生活的基础,这是上一代人努力的结果。

正是基于此,停止试验的马兰基地并没有直接被废弃,而是被改造成了“马兰军博园”,成为了一个红色旅游的中心基地,这里是“两弹”研发的军事纪念地,有着多处军事纪念遗址。
在这里,完好的保存着长达300米深邃迂曲的人工防空隧洞,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工作的国防将领和核试验科学家们生活居住的痕迹很多也完好的保存着。

在1964年以前,中国的核试验一直处于保密阶段,很多参与到核试验工作中的研究者不能对外界的任何人透露自己的信息,不少人让亲人朋友都以为自己已经失踪了。
但是1964年以后,这项工作的艰辛和伟大逐渐地为世人所知,而其中的艰难,来到当时的马兰基地改建的军博园,便可见一斑了。

2011年,这里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红色旅游项目第二批经典名录,它兼具了传承红色精神和科普科学知识两种属性,2012年更是由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委、县政府与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合作,进行了投资600多万元的“马兰军博园”开工奠基。曾经的荒漠,因为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而有了生机。
我们并没有生活在那一个虽然生活艰难但是人民活得坚韧的时代,但是我们的目光能够通过不变的事物,穿透流淌的时光,看到当年的景象。这里神秘莫测,这里承载着一代人的青春和热血,我们无缘经历,但是我们永远敬仰。

小结:
现在的罗布泊,保留历史遗迹的部分一如往常,毕竟几十年时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过是转瞬即逝,而曾被用作核试验的地方,也不再是几十年前寸草不生的模样。
虽然核试验客观上给那一片土地带来的是毁灭,但是进行研究也确实代表着希望的传承,如今研究已然结束,但是传承不会停止。
曾经的荒漠被种上了棵棵绿树,生机盎然的不仅有生态还有祖国的发展,希望的种子将通过这里一直传递。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06:40 , Processed in 0.00777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