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2 02:13: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古人讲“人生七十古来稀”,其实还有上句,怕教坏后人而不敢提起                                                         2023-09-08 11:04                                            发布于:天津市
   
         千百年来,生死之事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不论贫贱与否,人人都渴望健康长寿。
多少君王寻访彭祖之道,为求长生劳民伤财,最终都只能醒悟,原来这些长生的念想都是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

“人生七十古来稀”这句话流传至今,通俗易懂地说出了普遍的年龄规律,还道出了万般心酸。人的一生,能够活到七八十岁已然不易,何况长生。
很多人只知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这一句,不知道它的上一句。
探寻古话出处
“人生七十古来稀”并不是俗语谚语,它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曲江二首》,是原诗第二首颔联,“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是它的原句。

“酒债寻常行处有”是最为世人诟病的一句。这句话之所以为人所不喜,与它写出诗人杜甫宁愿欠债也要喝酒这一事情不无关系。既然家境贫寒至此,再欠债喝酒似乎让人充满不解。
欠债已是“寻常行处”都有,不禁让人想到:难道诗人是行到哪里,喝到哪里?倘若事情果真如此,人们在流传的过程中有意把前一句诗弱化也就可以理解了。
转念一想,诗人杜甫还有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与崇高理想,真的会这样颓废丧志吗?
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诗人杜甫是否在诗歌中蕴含了一些有待我们挖掘的深意。
探寻写作背景
《曲江二首》中的曲江指的是曲江池,故址在今西安城南五公里处。原为汉武帝所造,后经唐玄宗派人修整,池水澄明,花卉环绕,是当时长安城的游览胜地。

公元758年的春天,诗人杜甫一个人走在曲江池畔,满心戚戚的他看着眼前飞花,看着满池春水,伤感之情油然而发,写下了这两首“联章诗”。
看着飞花和春水,诗人为何伤感呢?
原来,春是暮春,人被贬谪。
这一年,官任“左拾遗”的他因为上疏救房琯,触怒了当时的皇帝唐肃宗,被肃宗贬官疏远。身为谏官,向皇帝进言,意见非旦不被采纳,自己还招来灾祸,这一切都让他的心底充满愤懑悲戚。

在这万般无奈之下,诗人不由发出“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的感慨。
事情的发展既然是这样,形势已经如此,没有办法改变,那就去及时行乐吧,何必让虚无的浮名和荣华牵绊住自己,从而失去自由呢?
正是被官场伤透了心,诗人才会借饮酒聊以自慰。可这份饮酒不是偶然饮,而是日日饮,以至于到了“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的地步。

春寒料峭,衣物都被典当,就只为喝酒,可惜日日典当仍然还不完欠下的酒债,还落得个“酒债寻常行处有”的局面。
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竟然只是为了换得个醉醺醺的感受,诗人这样做,也无怪乎世人后来不再提起这前一句诗了。
探寻诗文真谛
那真相究竟是什么呢?诗人用“人生七十古来稀”给我们作了回答。

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吧!
在诗人的心中,自己满腔报国之志无处可施,只能不要想身外无数的事情,先饮尽眼前的不多的杯中物,聊以慰藉。
了解至此,我们也应该明了,这两句只是诗人的愤激之言,联系诗的全篇和杜甫的为人,是不难理解其言外之意的。
杜甫亲眼见到大唐由盛转衰,自己却无法力挽狂澜,满腔抱负却无法施展,低落至极。

江边借酒消愁,细细想来,人生过半,自己仕途失意,还要靠典当衣物来换取酒钱,更是处处欠债,无论仕途还是生活,似乎过得都不那么遂意。于是诗人只能自己安慰自己,“人生七十古来稀”。
人的一生本就短暂,能够活到七八十高寿的人少之又少,又何必在意这些琐碎之事呢?不如诗酒为伴,尽享春光,及时行乐。
这才是杜甫这两句诗的真谛,诗人是让我们不要为年龄所惑,要懂得及时行乐,要懂得享受当下生活!

如果把“酒债寻常行处有”理解为让我们去日日喝酒欠债,才是真正的大错特错。
懵懂无知的小孩子或者学而不精的人看到这句话,怕是都会一知半解被误导,因此,古人把这前一句忽略不说也就可以被理解了。
读至此处,我想我们也应该懂得,不论是看待一句话,还是看待一件事,都不应该只看表面,应该结合背景看它的真正含义。

探寻处世良方
孔子曾在《论语》中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句话就教导我们,人到了七十的时候,内心已经对规则法度有了深刻认识,有了明确的衡量标准,就能在有限的规则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们把“人生七十古来稀”和“七十而从心所欲”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能活到那么高寿的人并不多,那么能做到“从心所欲”的人更不多了。
其实,任何一个人,只要心里有明确的原则、明确的立场,能够在已知的规则法度内去做事,都同样可以“从心所欲”。
杜甫的一生,如果能够早一点想明白“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能够早一点“从心所欲”,会不会不执著于官场,会不会少一点抑郁失落,会不会能过得更好一点?

这一切已然不可知了,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知道:人的生死和年龄都是不可预知的,在有限的生命里,我们都可以及时追寻自己的快乐,让自己的人生恣意一些,让自己的生命实现真正的价值!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7 18:17 , Processed in 0.00763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