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萧谦中的山水画:浓而不燥、淡而有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9-25 06:17:3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23 于 2023-9-25 06:18 编辑

萧谦中的山水画:浓而不燥、淡而有味                          2023-08-14 01:12                                            

发布于:四川省
   
                                       

黄宾虹认为“山川浑厚、草木花滋”是中国民族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山水画的最高标准。笔者这里想借用黄宾虹的绘画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

黄宾虹认为浓墨法使用要“光清而不浮,精湛如小儿目睛”。浓墨使用应得当,要保全其气韵,创作时应当高度重视;淡墨法主要以点染为主,多用于峰峦云雾等处。“……峰峦出没,云雾显晦,岚色郁苍,成有生意,溪桥鱼浦,洲渚掩映,善用淡墨为多”。

使用淡墨应避免板滞,要“淡不轻浮”,要“平淡天真,咸有生意”,点勾皴擦,干笔飞白,数层积染,云雾氤氲,层次丰富;泼墨“是在纸上以浓墨渗破淡墨,或以淡墨渗破浓墨;直笔以横笔渗破之,横笔则以直笔渗破之,均于将干未干时行之,利用其水分的自然渗化,不仅充分取得物象的阴阳向背、轻重厚薄之感,且墨色新鲜灵活,如见雨露滋润,永远不干却于纸上者”。

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所画的物象会分外明显,气韵也会随之而生。黄宾虹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黑密厚重”,还是有很多的规范——理法,更有很多技术性的要求,所谓“理法乃巩固精神之本”,脱离了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法,“厚重”只是一句空谈。

萧谦中用纯水墨完成的作品非常符合黄宾虹对浓墨、淡墨使用时的要求。浓而不燥、淡而有味。画家创作于1943年的《溪亭著书图》是目前拍卖市场上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作品有元代大画家王蒙的风神。以生纸完成,用笔厚重,结构谨严,丘壑的布置不似梅清那样一层层的无限垒叠,从近景到远景的推移非常有分寸,有宋人山水画博大的气象。泉水淙淙自山间流下;左右云烟浮动,由于墨色厚重,显得白云凝素,缭绕在林麓间,加强了空间的纵深感;近景有屋舍掩映,有一文人在房中读书,吊古思今,吟诵老庄;左右有竹林千杆,在树荫的庇翳下,怡然自得。

其下又有一文人在屋中欣赏着这满眼的云卷云舒、瀑声潺潺,真与王维的名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只是一个在山间,一个在屋内;其下更有一块素朴的板桥,分浪承波。

整个画面将文人士大夫高华淡荡的生活清味描写得极为充分,真有魏晋人归隐山林的雅韵。该画上有画家的自作诗:“山中老子百年余,前代衣冠只自如,高阁卷帘无一事,满天风雨坐看书”,这是他作于上的题画诗,表达了他幽淡清逸的心境,颇有陶公的心境。该作品于2011年北京诚灏秋季拍卖上以55.2万元成交。平心而论,这样的价格,还买不到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等近现代一线名家不足一平尺的小作品。该作品的尺寸是147×87.5cm,约11平尺,也就是说,萧谦中最顶级的作品在拍卖场上也不过5万元一平尺左右,价位还不及当代的二线画家。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21 03:50 , Processed in 0.0069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