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500种动物存在同性恋现象!科学家却不知道原因何在
2023-10-06 14:14 发布于:辽宁省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这句话不仅可以用来形容磁铁,还可以形容人类的性别取向。不过,这种说法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类之间还存在着“同性相吸”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同性恋。 你可能以为同性恋只存在于人类之间,那你就错了。在自然界,还有许多动物存在同性恋的行为,数量远超过你的想象。 仅就目前科学家掌握的情况而言,就有超过1500个物种存在同性性行为,其中包括蝙蝠、牛之类的哺乳动物,还有企鹅、甲虫、鱼、蛇、海星等各种不同的动物。至于我们人类所属的哺乳纲动物中,也有至少51个物种被确认存在同性性行为的情况。 这里提到的同性性行为不只包括大家认为的大尺度的交配行为,还有诸如求爱、爬跨、咕咕叫(一些鸟类的求爱呼唤)等行为。而且,这些行为不仅存在于野外,人类饲养的动物也会出现这样的行为,并且不分性别。 同性恋这个问题困扰了许多生物学家,因为这个现象很难用进化论来解释。对于生物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特征,我们几乎都能用进化论解释,认为那些特征有助于生物存活下来,获得更多交配机会,因此其基因能够长久地流传下来。 但是对于同性性行为,进化论似乎无法解释。因为这样的行为无法直接繁衍后代,所以我们简单地来推理一下,就是有动物基因突变,产生了同性的性取向,于是它不会和异性繁衍后代,这种基因戛然而止。 这样的猜想是合理的,但现实却给了我们一巴掌,自然界大量存在的同性性行为告诉我们,这种基因能够延续下来,一定有其优势。 最近,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的生态学家José Gómez跳出了固有思维,不再局限于对单个动物个体的分析,而是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同性恋存在的优势。他们发现,在高度社会化的哺乳动物中,同性性行为的现象相对更加普遍。 这一点很值得注意,研究人员推测,或许是这样的进化有助于保持物种稳定才出现的。毕竟在自然界,同性之间常有的是争夺配偶或领导权时爆发的冲突,而同性性行为或许有助于在冲突之后的和解,或者加强彼此之间的合作、联盟,让整个种群更加强大,获得更多繁衍的机会。尤其是在同性动物冲突比较强烈的物种中,同性性行为更相对更普遍,也能证明这个理论。 不过,2019年的时候,还有人提出过另一种说法。他们认为在最早的时候,动物们并未演化出专门“异性相吸”的性别取向,只不过后来它们逐渐演化出了吸引异性的特征,所以异性交配才成为了主流,而同性交配的基因并没有真正消失。 但Gómez团队认为这种理论并不可靠,因为仅就哺乳动物的共同祖先来看,也没有同性相吸的特征。而且哺乳动物的同性性行为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历过多次出现和消失,也能推翻上面的理论。而且根据最新的研究,大部分哺乳动物的同性性行为,都是在最近才出现的。 对于人类来说,同性恋的问题又要更加复杂一些。不论是哪一项研究,都提出自然界动物同性相吸的理论不能完全适用在人类身上。至于这种现象究竟还有没有其他的起因,仍有待于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