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祖宗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其实下半句才经典,却少有人知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9 13:37: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老祖宗说:“兔子不吃窝边草”,其实下半句才经典,却少有人知                                                         2023-10-27 11:41                                            发布于:天津市
   
         正所谓“兔子不吃窝边草”,意思是兔子十分狡猾,即便洞穴旁有青草,它也不会下口,而是选择去更远的地方觅食。
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当然不难理解,但在人们频繁引用的过程中,“兔子不吃窝边草”也有了独特的含义,那就是:别在家门口做坏事,否则得不偿失。
多年来,这句话被世人奉为圭臬,成为大家为人处世的制胜法宝。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的下半句——“有草何必满山跑”同样有着深刻的含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草吃的兔子是不会费时费力地在山上乱跑的。如此看来,这两句话的意思似乎是相悖的。可实际上,它们各有各的道理,都能启迪人们。
真实故事,得出此句
其实,“兔子不吃窝边草”是源自于一个哲理故事。相传,一座巍峨的大山中,住着一窝兔子,它们分别是兔妈妈、小白兔和小黑兔。为了教会孩子们如何生存的本领。兔妈妈经常讲一些大道理给孩子们听。

小白兔和小黑兔虽是一母所生,但性格截然不同。小白兔天生聪慧,个性圆滑。小黑兔天生愚笨,但为“兔”正直。一天,兔妈妈告诫两个孩子,不要吃窝边的草,如果饿了,就去更远的地方找草吃。
两只小兔子不懂这么做的原因,于是兔妈妈耐心解释道:“如果我们把洞穴口的草全部吃掉,猎人就会注意到我们,那样的话,我们就性命不保了。而如果我们去远的地方觅食,猎人就不知道洞穴的具体位置在哪儿了。那样的话,我们就是安全的。”

聪明的小白兔一点就通,很快理解了兔妈妈的意思。而小黑兔稍微笨一点,不能够全部理解,但他把妈妈的话一字不落地记在脑海里。
过了几年,小白兔和小黑兔离开兔妈妈兔子生活。小黑兔谨记妈妈的教诲,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去离家很远的草地上觅食。
而小白兔呢!虽然聪明,但却十分懒惰。每天吃着兔妈妈早先留下的食物。可那些食物毕竟有限,很快就吃完了。但小白兔不顾兔妈妈的再三告诫,把自己洞穴周围的草全部吃光了。

后来,猎人来了,他一眼就看到了光秃秃的草地。富有经验的马上知道这附近一定有兔子。于是他在周围设下了圈套。不一会儿,小白兔又一次走出洞穴,想要在门口的草地上觅食。
不幸的是,它一出门,就中了猎人的圈套。这就是“兔子不吃窝边草”的由来。
其实,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含义,就是告诫人们不要染指不该染指的人和事。如“朋友妻,不可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意义相悖,各有各理
“兔子不吃窝边草”因为具有独特的含义,所以经常被人们引用,用来劝诫那些投机取巧不肯付出,或者不顾情谊,乱占便宜的人,应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
然而,老祖宗在创造“兔子不吃窝边草”时,也写出了下一句,那就是:“有草何必满山跑。”
意思是,如果有足够多的食物储备的话,又何苦把时间白白浪费呢?
其实,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一方面,古人推崇“居安思危”,意思是当一个人处于安全的环境中时,也不应该放下防备,而应该设想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难,并想出应对之策。

这句话所传达的思想,与“兔子不吃窝边草”几乎一致。但是,转念一样,如果一个人所处环境足够安全的话,还需要费尽心思地考虑那些没有发生的危难吗?
如果危难真的发生,那么这些准备就能派上用场。但是,如果这些危难只存在于人们的臆想之中,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极小。那么,如此费尽心思也终究会得不偿失。
就拿小兔子的故事来讲,小黑兔每天早出晚归,去遥远的地方觅食。不可否认它避开了猎人的追捕,但谁又能保证小黑兔在那遥远的地方不会遇到危险呢?

如果小黑兔能够灵活转变思想,洞穴口危险系数高时,外出避险;外面更危险时,则躲在洞穴里。那么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规避各种风险。
当然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事情没有发展到那一步,谁都不知道小黑兔给做出怎样的选择。但无论如何,有一点事不会变的,那就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话,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不能全信,更不能不信,而是应该视情况而定。

老人言:分情况听取
其实,类似于“兔子不吃窝边草,有草何必满山跑。”这样前后相悖,但各有道理的俗语实在不少。例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意思是有志之士在报仇雪恨是无需心急,而是应该找准时机再动手。但是,这句话的下半句却说“有仇不报非君子。”
意思是深仇大恨需要一笔一笔地算清楚,而不是借着君子的名头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种窝囊的人根本配不上“君子”二字。

又如,“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意思是,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有宽阔的胸襟,为人处世应该刚正不阿,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绝不妥协。
就像爱国诗人文天祥那样,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誓死不屈,最终英勇就义。他的那一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不知感动了多少人。
但是,“男子汉大丈夫,宁死不屈”的下半句是“男子汉大丈夫,能屈能伸。”这句话的意思也很好理解:男子汉在面对解决的困难时,可以暂时屈服,并趁机寻找反抗的机会。对于这一句话,韩信的故事就是典型的例子。

当年,韩信一个人走在桥上,不幸与一群恶霸狭路相逢。这群人仗着人多,意欲欺凌韩信,其中一个人还让韩信从他的胯下跪着钻进去。
韩信本不愿,但考虑到自己以一敌多,胜算太小,所以他暂时放弃了尊严,承受了胯下之辱。后来。韩信发愤图强,成为了刘邦麾下的大将军,一时风头无量。如果当时他和那群恶霸硬碰硬,那么就极有可能享受不到今天的荣华富贵了。

所以说,古代留下来的俗语,其中有很多意思都是相悖的。到这并不妨碍它们各有各理。因此,对于老祖宗传下来的古语,人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根据具体情况而使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6 13:10 , Processed in 0.00809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