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楼梦:贾府富还是林家富?脂砚斋在第三回的批语,写得清清楚楚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03:34: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红楼梦:贾府富还是林家富?脂砚斋在第三回的批语,写得清清楚楚                                                         2023-11-27 22:06                                       

    发布于:云南省
   
                                

林黛玉进贾府,奴才只带了两人:乳母王嬷嬷和小丫头雪雁。母亲贾敏曾和她说过: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再加上林黛玉的不肯多走一步路、多说一句话,唯恐让人耻笑了她去。还有荣国府三等仆妇吃穿用度不俗,于是,许多的读者得出一个判断:

论财力大小、富贵程度,贾府比林家要高。林家虽说是公侯之弟、书香之族,然也算是清贵一类,徒有名声,在实惠上比不上贾府。

这一桩公案,毕竟曹雪芹没有明明白白地写出来,各自站位各自立场,各自自说自话,各有各的理由说辞,这个问题,脂砚斋应该更加有发言权,其实他在(甲戌本)《红楼梦》第三回有眉批,关于曹雪芹在写富贵、财力这个问题,告诉读者,他有基本手法和鲜明的写作立场,当然,并不是直白的写,脂砚斋是在讲何为真正的富贵,真正的富贵是怎么体现的,在《红楼梦》的行文逻辑里,需要读者在字里行间自己品味。脂砚甲戌眉批曰:

  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稍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璃琉”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弃前人也。

此批脂砚斋有三重之意:

一是见过富贵和想象富贵的巨大差异,世俗小说都是在想象富贵,曹雪芹的亲身经历了富贵,所以《红楼梦》里描写的富贵和世俗理解的不同,也和世俗作品迥异。

二是真正的富贵反而不用富贵的字眼,就像林黛玉眼里的荣禧堂,里面的陈设都是半旧,这个半旧恰恰是贾府百年基业的沉淀,这时真正的富贵。

三是富贵不见得要写出来,而是从言谈举止、一衣一食、一书一画、一行一动中透出来。

脂砚斋说自己只是在评论《石头记》,并不是鄙弃前人,其实他就是在鄙弃前人,因为那些作品描写的富贵都是作者自以为是的妄想。

半旧的荣禧堂是真正的富贵,若拿贾府比林家,贾府也是更逊一筹的。这点要放在时代背景中去考量。

首先,林家的根基比贾府要深得多。

贾府还有荣禧堂作为展示,具体到林家,已经不屑于这样物的展示,林家真正出场的人物只有两人:林如海和林黛玉。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红楼梦》人物里天花板的存在,他们身上最大的魅力,是文化熏陶深入骨髓的学识和教养。这种东西的高级是贾府这种动不动将孩子打一顿的武夫之家所不能比的。

书香之家《红楼梦》重点写了两家,一家是国子监祭酒的李纨家族,称书香之第;再就是林家,曹雪芹用“钟鸣鼎食、书香之族”八个字来形容,这又是远远超越了李家的。林家诗书传家最突出的优势有两点:一是林家的爵位突破了三代的传统,传了四代,可见家风之深厚;二是林如海高中探花,这证明林家的文化修养并不需要靠爵位来支撑,没有了爵位,林家人照样凭真学问真本事傲立在顶级的殿堂之上,这样的家族影响力是那个时代金字塔顶的存在。就这一点,就到达了仕族的天花板。

其次,林家对于财富的态度和贾府不同。

《红楼梦》开场,贾府在经济上已经出现了危机,就是冷子兴口中描述贾府的“萧疏”“内囊上来”,原因很简单:贾府里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而林府完全不同,林家的着力点在练内功上,同样是钟鸣鼎食、世代列侯,自然府邸、田庄等是标配,但林家的人不似贾府那些只管着安富尊荣,连三等的奴仆也要讲究个排场。

因此,林家的财富和产业是累积着的。累积到林如海绝了后,为了将庞大的家业顺利地继承在女儿黛玉手里,林如海不惜忍在晚年与唯一的女儿生离死别,且提前筹谋为贾雨村铺就仕途之路,待自己百年后,贾雨村能辅助女儿实现林家产业的转移,毕竟那个社会,家业被女儿所继承有违宗法。这是林家无可奈何的悲凉,为林家和林黛玉更添悲剧色彩。

最后,林家最重要的财富,是能使家族绵延长存立于不败之地的诗礼家风。

《红楼梦》之所以是悲剧,表面看是贾府以及四大家族的大厦倾覆了,树倒猢狲散,四大家族里每一个人有着因家族之败而悲剧的结局。这里面有政治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崩溃。而经济的崩溃、政治的失败,说到底是文化、思想和精神的失败,林黛玉从五代诗书之族走进贾府,就是给贾府一次转型的机会,就是给贾府一次被文化滋养从而行稳致远的机会。

林黛玉进贾府,是有“凤”来仪;林黛玉潇湘妃子的名号,象征着林黛玉这个“舜妃”有令夫家贤名流芳的能力;林黛玉绛珠草(人参)吃的是人参养“荣”丸;曹雪芹怕读者仍然看不懂,告诉读者,林黛玉回南葬父后,将林家的藏书悉数搬进了贾府,这就是将林家的精神和家风带进了贾府,可是贾府没有人明白这些价值,书房虽多,却是蝇营狗苟之地,无这些家藏的容身之所,这些书摆满了林黛玉屋子里的大小书架子,要知道潇湘馆并不大,不过小小的三间房舍,可怜林家五世所藏,就委身于此。

什么才是富贵,无论是财富、高贵和家风传承,林家都秒杀贾府。林黛玉的价值不被贾府重视,林黛玉的才能没有机会施展,林黛玉身上浓缩的诗书之族的深厚底蕴,无法在武夫之家的贾府有用武之地,才是最大的悲哀。

没有,也就罢了,有,却不识,却要为之一哭!

本文作者:屏山品红楼

参考原著:《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图片来源:《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5 09:50 , Processed in 0.00726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