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图说话:看六七十年代人民的精神面貌,或许你也是过来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8 19:30:2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以图说话:看六七十年代人民的精神面貌,或许你也是过来人                                                       

2023-11-28 15:47                                            

发布于:安徽省
   
        一张张老照片,一个时代的缩影,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前40~50年就是众志成城的年代,精神饱满,干劲十足,阳光灿烂,幸福满满,期待明天会更好。

经历过那个年代,生活很艰苦,但却从来没有怨恨过那个年代。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牢固的基础!

现在的机械化代替了以前人们的干劲,要尊重前辈,当然是那个火红年代的前辈,只有他们才有这种力量,现在的幸福离不开他们的贡献。

不会再有那个时代了。物质虽匮乏,举国在努力。一年比一年,各行在发展。孩子欢乐多,快乐中成长

可以说那个年代通过劳动人民不断的艰辛奋斗,农村的面貌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到了七十年变化更大!,心情愉快,喜笑颜开,团结友爱,干劲十足,无私奉献,投入建设。

经历过那个年代,生活很艰苦,但却从来没有怨恨过那个年代。万丈高楼平地起,靠的是牢固的基础!

6一70年代家家都6一8个孩子,有的还10多个。就一个人上班,养活7一8人。生活能好吗?要是家里2个孩子生活是非常好的。如果现在家里有6个孩子的话,2个人上班,天天只能喝玉米面凋粥了,吃点窝窝头了,肉类就别想吃了。

虽说那个年代生活条件没有现在好,但是那个时候人都有同情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笑都是发自内心的,现在坐在同一栋楼上下都不讲话连隔壁叫什么都不知道,根本都听不到笑声了,现在人都没有了一点人情味了

代表着我们这一代人,虽然说是吃不饱,穿不暖,但是对伟人的无限热爱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

生活苦点是新中国建设中必然经历的一个过程,就像如今乡下人在城里安家要先攒钱买房子,过一段苦日子一样。

那个时代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笑容。从灿烂的笑容中,看到满满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可惜的是那样的笑容消失了。有人说那时候生活苦,这当然是事实。但是说苦到人们都面黄肌瘦,我有些怀疑,至少看那时候的照片,都非常有精神,也许我看的少。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的苦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很多人攻击说是不搞发展,没现在好。其实,就好像说孔子不会骑自行车一样。

那个年代,工人农民是一家,解放军战士,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穿上军装的工人,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互谦,互让,大家一心干工作,没有什么攀比之事!你为我,我为大家!也就是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真是笑容滿满的,虽然说,生活比较艰苦,但是大家思想觉悟高,毫无怨言!

那个年代,是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高度一致的年代,最相互信任的年代,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比贡献,争当英雄和劳模的年代。当个人目标与国家目标高度一致的时候,你的每一个进度,都会充满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与现在的我相比,现在的我,感觉是在打工,不是为了国家在工作,也没有原来的那种幸福感,对国家的发展有点迷茫(那个年代对国家发展是为了人民,深信不疑),在迷茫的时候可能就会缺乏安全感,信任感和幸福感吧。

人民奋斗的目标与现在不同,当时是为国家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现在是为一家老小,为一套房,一辆车,为能取老婆有彩礼钱,为孩子上学能交得起学费,为看病就医能交得起医疗费,为老了有个养老费而拼命奋斗。那时人们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是真诚的。现在的笑是虚伪的,是苦笑,是皮笑肉不笑。

对于六七十年代的生活记忆深刻,读书有学杂费,那时一年级3毛8分钱学费,铅笔3分钱,带橡皮的5分,圆珠笔芯1毛1分一支,够用一个学期的。我们那时候条件比较穷为了节省2分钱像皮擦,就用当时注射青莓素药瓶子上面的缘皮盖子当像皮擦子,好多学龄儿童不得读书。我能读几年是非常不容易了,记得当时我们学校只有一个独女生,也只读到三四年级。我有幸高中毕业,在村里比现在的大学本科生都金贵。怀念六七十年代的读书童年少年。那时的人实是穷实是诚信的。那时不论你去哪里读书都没有收你的择校费,都是一视同仁。

那个年代读书,费用少得可怜。困难学生可申请助学金每月两块钱,掏不起学费的凭大队证明可申请减免。什么借读费,住宿费等等都不存在,甚至也没听说过。根本无压力。

六七十年,人民当家做主,那才是激情燃烧的年代,意气风发的年代,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年代。那个年代的人精神面貌好,思想境界高,劳动热情高,争先恐后地为祖国做贡献,很怕自己落后了,没有攀比心。 再有,那个年代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因为看病国家报销,住房按工龄分配,上学一年也就是两三块钱,人活的有奔头,有希望,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的。

那时农村都有房子住,有的是住自己家留下的,没房子住的又从地主、富农家中分出来给没房子住的,还有的是农村集体盖的分到农民的,上学不交学费。看病有赤脚医生,有村诊所,吃药打针都很便宜,一般都是年底统一结算,从工分所得的钱里扣。

那时候很开心,大家共同到田里干活,到家里奶奶做的饭很好吃,玉米面饼很香,家里养的有鸡,鸡下蛋后鸡会叫唤,鸡窝里就能收到热乎乎的鸡蛋,鸡刚下的蛋我在手里热乎乎的,收鸡蛋的心情总是很好 家家户户都是这样,这只是小时候的记忆

那时劳动人民从苦难中刚解脱出来,对生活憧憬着美好的来,父母时时讲述旧中国的苦难岁月,老师教育学生“你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有多么幸福,第二代也有生在解放前的也有,第三代开始基本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第四、五代已经没有苦日子了。

七零年左右家里没有电视机,晚上满大街都是人,小孩玩游戏,老人在一起闲聊,生活虽然差点,但人人脸上挂着笑容,因为他们生活没有压力,后盾是有小队、大队的集体带头人!

重点是那时的人们没有压力,只要儿女没病没痛就不愁找不到对象。那时的人们没有比较,大家都差不多就没有什么可攀比的。生产队的穷富全在于大小队干部的才能。社员们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居乐业,每晚都是亲亲爱爱热被窝,不需要自己去张包打雀找工作,每天只管吃饭睡觉和干活。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4 03:40 , Processed in 0.007983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