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老千万不能“磨死”儿女,应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样做更明智。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03:13:3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养老千万不能“磨死”儿女,应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样做更明智。                                                         2023-11-29 11:05                                            发布于:广东省
   

养老千万不能“磨死”儿女,应让专业人做专业事,这样更明智。

最近,笔者留意到朋友圈频繁转发的一则视频,看后感触良多,因为笔者自己就经历过这样的事。

视频大概内容:一位教授学者认为,老年人不要把儿女紧紧绑在身边“尽孝”,绝对不能把孩子变成护工或保姆来伺候父母,因为儿女很大可能照料不好父母,而且更因照料父母而无法工作赚钱,最后把儿子女儿“磨死”了,你觉得你能善终吗?建议专业的事情(养老照料)要给专业人(养老院、护工等)来做,这一种做法更明智

笔者非常认同这位教授学者的看法:养老千万不能“磨死”儿女。永远不要让儿女当自己的护工来照顾自己,一定要让我们的孩子成为我们养老优质资源的调度者。

1

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亿,其中失能老年人数大约有4400万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不可避免地开始衰退,带来的是各种身体病痛。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养老成为中国每个家庭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我们经常说:你养我小,我养你小。老话虽是这么说,但就目前来看,养儿防老,已越来越难实现。

现在我国有4000多万失能半失能老人,光靠子女在家照顾老人,这个老人吃喝拉撒都依赖子女的时候,子女自己是承受不了的。特别是一些人老了,越老越难弄,遇到磨人的、脾气暴躁的、道德绑架的,能闹得你全家不得安宁

不管愿不愿意承认,父母都正在老去。不管你愿不愿意选择,你将很可能没法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管你愿不愿意面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总会摆在我们面前。

外人看到的是孝顺的子女,留给自己的是被放弃和牺牲的全部自我。在照顾的过程当中,子女与父母一起变老,健康状况大不如从前。

但当一个近60岁的子女,要长期日夜照顾两位接近九旬的失能老人时,也不禁会让人为之捏一把汗:照顾者也已到老年,实属难矣。有时候,照料的人比失能老人还要痛苦

笔者觉得,智慧的父母不会让孩子成为护工,而是养老资源的调度者。我们可以换一种更为适合的尽孝方式。转变养老观念显然是一个出路,家庭养老不能承担之重应该交由机构与社会,让慢慢老去成为一件幸福而有尊严的事情。

2

该教授学者举了一个例子,我们在之前也发过推文:养老院又无辜躺枪?老两口退休工资上万却被女儿送养老院,被批不孝

据了解,陈大爷今年88岁,腿脚不便,一直使用电动轮椅。他的老伴同样进入耄耋之年,且患有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症。老人的女儿则称,自己是独生子女,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确实没办法照顾老人,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最好的选择

引用这位教授学者的原话:结果好多好多网友都支持这个老年人,只有像我这个学过社会学的人,一定是站在他的女儿的这一边,这个女儿还要工作呀,压力还很大的,自己也有自己的家庭,如果把需要照顾的父母请到家里面,算过账没有,两个护工是多少钱?至少6000块钱,如果他不请护工,让他女儿变成护工,他女儿工作就会消失,他女儿会少挣很多钱,接下来他女儿的生活质量会非常的糟糕,而且她还照顾不好这个老年人,所以专业的事情要给专业的人来做

此话一出,批评和赞赏的都有。有的认为这位教授学者的观点是自私冷漠的,有的则认为是人间清醒,说出很多人不敢说的话。

笔者比较赞同这位教授学者的观点,对的,专业事由专业人去做

笔者50多了,父母中风后变成不能自理,需要我来照护,但我还要上班工作,经常请假,领导意见越来越大,而我也不懂专业照护,身体也受不了,最后和家人商量后,把父母送到了一家星级养老机构,那里有专人照护,我们也放心

本以为了却了一件心头大事,却不想送父母到养老院这事被亲戚知道了,亲戚对我们说了些不好听的话,比如“你父母养你们那么大,竟送父母到养老院受罪?!”、“没良心的!没儿女的才会送父母到养老院!”、“你太不孝了!养老院虐待老人的!”等等。

在我们很多国人心中,似乎存在这么一种情结:将老人送养老院就是不孝。尤其在农村地区认为父母必须要由儿女亲自赡养,否则就是不孝,就会被村里人戳脊梁骨。

其实,在笔者看来,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并不等于不孝,笔者是经过慎重考虑后做出的选择。

3

所谓的尽孝应该是让老人享受好的晚年生活,而不是以是否亲力亲为作为标准;而所谓的孝道、所谓的感恩,也并不是奢求对方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样子,而是学会尊重彼此的意愿,学会把这本有的一切当做给予而并非理所应当

古语常道“久病床前无孝子”,我们自古讲究“孝道”,但面对老人长年累月的卧床,吃喝拉撒没日夜照顾,片刻没有喘息的机会,多少儿女难免磨掉耐心。再从另一方面看,此古语也足以见得照料老人的艰辛程度。毕竟,没有身受,怎能感同?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们不好简单的判断子女的做法是对还是错。笔者认为,无论把父母送到哪里,只要父母能活得安心舒适,他们在晚年能拥有更有质量和尊严的晚年生活,那就是孝顺的表现。

选择优质的养老模式,不仅能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更有品质,还能维持老人现有的生活习惯,让老人在此过程中延续对自我价值的认可,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这就是对老人尊严的维护和尊重

其实,真正的孝顺,不是把自己搭进去,而是给父母最好的选择。

愿每个人老的时候,都能被温柔以待。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3 11:44 , Processed in 0.00717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