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62年,浦安修提出离婚,彭德怀同意并说:虽然难过,但我不怪她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3 02:28: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3-12-13 02:29 编辑

1962年,浦安修提出离婚,彭德怀同意并说:虽然难过,但我不怪她                                                         2023-12-11 10:14                                         

   发布于:天津市
   
1978年冬季,彭德怀元帅沉冤得雪后,中央决定为其召开追悼会。
可是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彭帅的三个晚辈彭梅魁、彭钢和彭康白,却联名上书中央,提出了一个让人意外的要求——不允许浦安修作为夫人出现在这场追悼会上。
而理由,则是浦安修在彭帅蒙难之时提出离婚,连他最后一眼都没有去见,根本不配以夫人的身份出席。

彭家的这一要求,让本就处境尴尬的浦安修,陷入了更加难堪的局面。
三段婚姻皆是苦果 浦安修是彭德怀元帅的第三任妻子。在此之前,他曾有过两段不幸的婚姻。
彭德怀的第一任妻子,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表妹周瑞莲。
不幸的是,1920年,纯朴善良的周瑞莲被地主逼迫以身抵债,她誓死不从,选择了跳崖自杀。
当时彭德怀正在军中打仗,听闻噩耗后悲痛欲绝,对地主阶级更加恨之入骨。
他的第二任妻子,名叫刘坤模。
这段婚姻也没有维持太久。平江起义之后,刘坤模在国民党的逼迫下离开家乡,四处漂泊,为了生计与人重组家庭,还有了孩子。

多年后,彭德怀谈起这段有缘无分的婚姻,还曾感叹过:“这不能怪我,也不能怪她。”
在经历了婚姻感情的重重挫败后,彭帅一度没有了娶妻的念头,直到四十岁还是孑然一身,孤零零一个人。
这让他身边的战友们十分操心。
1939年,彭德怀来到延安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当时的延安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女性,同志们就打起了给他做媒的主意。
彭德怀的老朋友、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李富春,拉着他去参加了有许多女性知识分子参加的茶话会。
在茶话会上,彭德怀认识了一个白皙秀丽、仪态文静的姑娘——浦安修。
浦安修是北平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她少年失母,由姐姐抚养长大,卢沟桥事变后在山西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还干过地下工作。
彭德怀对这位看似柔弱却内心坚韧的姑娘敬佩不已,浦安修也很崇拜彭大将军的威名及为人。
很快,两个人之间就建立了感情。
毛泽东听说大家要为彭德怀解决婚姻问题,也很高兴。
他说:“现在就两个人的婚姻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王稼祥,另一个就是彭德怀。彭德怀比王稼祥大8岁, 应当优先考虑。这件任务就交给李富春, 要速战速决,坚决不能让他单身回到太行山前线去! ”
无奈选择离婚 在同志们的热切撮合下,彭德怀和浦安修在1939年10月结为了夫妻。
婚礼在延安举行,李富春作主婚人。
红三军团老政委滕代远拿出自己的津贴,让炊事班炖了一大盆猪肉,买了一堆红枣、花生。婚礼当天,延安弥漫着喜庆的氛围,人们都为这对革命夫妻的结合送上衷心祝福。

新婚后几日,彭德怀就匆匆赶赴前方。不久之后,浦安修也来到八路军总部工作。
面对妻子,一向威严、不苟言笑的彭德怀,也有温柔细腻的一面。
抗日根据地生活极其艰苦,可是他总要从有限的津贴里挤出一点钱,买些核桃、红枣、山药、鸡蛋等食物,给浦安修补充营养。
彭德怀有胃病,浦安修经常手挽竹篮,怀揣干粮,跑到山谷里采集中草药,回去给丈夫治病。
他们就这样彼此依靠、相濡以沫,走过了艰苦的革命岁月。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对在火与血的年代结合的夫妻,最后在和平年代走向了陌路。
庐山会议后,彭德怀身陷风波。他搬出了中南海,长期住在北京西郊吴家花园,过着幽禁生活。
浦安修当时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自从丈夫出事后,她遭受了不少冷遇、白眼和刁难,精神上承受着极大的压力。
浦安修不理解丈夫的一些做法,她曾经流着眼泪埋怨过:“你是管军事的,为什么要去管经济的事情呢?””

彭德怀也生气了,和妻子的谈话常常是不欢而散。
1962年后,浦安修遭受的压力进一步升级。她被降为北师大附中办公室主任,在校内人们也总是投来警惕的目光,避免和她接触。一些人甚至开始给她做工作,劝她与彭德怀“划清界限”。
浦安修在迷茫之中苦苦挣扎了许久,最终决定长痛不如短痛,干脆来个快刀斩乱麻以求解脱。
可是她没有勇气直接去找丈夫谈离婚,只好先找到彭德怀的侄女彭梅魁,说出了离婚的打算。
彭梅魁虽然明白这会让彭伯伯精神上更难过,但还是尊重浦安修的个人意愿,帮她转达了这个意思。
彭德怀听完侄女的话以后,沉默了许久。
最后,他站起来对彭梅魁说:“她的压力太大了,离就离吧,这也是迫不得已,我不怪她。”
吴家花园夫妻分梨 1962年10月的一个周日下午,浦安修在彭梅魁陪同下,来到了吴家花园。
在正式分手的时刻,她和彭德怀两人面对面坐着,默默无语。
彭德怀选了一个大大的梨,亲手把皮削得干干净净,切成两半放在盘子里。
中国人对夫妻分梨吃是很忌讳的。梨谐音就是“离”,分梨者,分离也。
他将盘子摆在两个人中间,郑重地说:“我同意离婚,但内心里是不愿意和你分手的。安修,你要是相信我,你就不要吃梨;如果你有一丁点怀疑我,就请痛痛快快地吃掉这半个梨,从此我们一刀两断。”

浦安修看看彭德怀,泪如雨下。
她拿起那半个梨,艰难地吃了下去,然后哽咽着说:“老彭,我对不起你,请你以后保重。”
彭德怀没有再说什么,迅即起身走开了。
当时处在特殊时期,浦安修与彭德怀没有正式办理离婚手续,但是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很快就人尽皆知了。
彭德怀戎马半生,膝下没有亲生子女,妻子是最亲近的人,也是他躲避风雨的最后一道心灵港湾。现在,连这唯一的慰藉都离他而去。
从此以后,彭德怀原本就孤寂的生活,变得更加苦楚。长期的肉体折磨和精神的摧残,很快就让他病倒了。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含恨离开人世,享年76岁。
“文革”结束后,中央决定为曾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彭大元帅平反。
由于当年浦安修是迫不得已才提出离婚的,因此对她的行为,中央领导人予以了谅解,并准许她作为彭德怀的夫人出席了追悼会。
追悼会过后,浦安修向友人哭诉道:“彭德怀是对的,他坚决不吃分手梨的决定对极了! 而我,则吃错了分手梨! ”
为告慰彭德怀在天之灵,也为减轻自己内心的内疚之情,晚年她将很大一部分精力 放在了缅怀丈夫的事迹上。

在杨尚昆、黄克诚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彭德怀生平事迹编写组成立了。
浦安修不顾年迈体弱,和编写组一起重走彭德怀生长和战斗的路程,收集了大量宝贵史料。她主持整理出版的《彭德怀自述》,使彭德怀不为人知的晚年生活得以流传于世。
至于书的稿费,她捐给了彭帅家乡的学校,用于建设校舍、购买图书。
1991年5月2日,浦安修背负着沉重的精神十字架,走完了生命最后的路程,享年73岁。
彭德怀一生纵横沙场,有“横刀立马”的赫赫威名。但是由于复杂的历史原因,他的三段婚姻都以悲剧形式告终,临终之时身旁既无妻子,也无儿女,晚景凄凉,令无数人痛心不已。
参考资料
彭德怀的“离婚”.书摘.2014.7.1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5 15:09 , Processed in 0.00808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