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主席晚年为何重用陈锡联?年轻只是浅表,“不争”才是关键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04:24: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主席晚年为何重用陈锡联?年轻只是浅表,“不争”才是关键                                                         

2024-01-31 12:00                                            

发布于:云南省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75年,已经82岁高龄的主席身体越来越差。
一生战天斗地、乐天达观、从不向困难低头的主席,似乎也感受到沧海桑田的自然规律,在敲定第五位接班人(刘、林、王、邓、华)以后,也在考虑军队的掌门人问题。
当时,开国十大元帅还有4位在世,分别是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和叶剑英。开国十大将,健在的有5位,分别是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和罗瑞卿。
主席选定的我军新掌门人,却并非开国元帅和开国大将,而是一位开国上将。
这位被主席委以重任的上将,就是时年60岁的红四猛将陈锡联。在一次高层会议上,视力已经不好的主席两次拉住“小钢炮”的手,满怀期待地对他说:“你要挂帅啊。”
那么,主席为何跳过尚在世的4位老帅、5位大将,要让陈锡联挂帅呢?

【陈锡联(右)】
和这四大元帅、五位大将相比,陈锡联最大的优势是年轻。
有“军神”之称的刘帅,年龄比主席还大1岁,已是83岁的耄耋老人。刘帅24岁失去右眼,战争年代9次负伤,晚年左眼也几乎失明,身体整体情况也不好,要再出来主军显然不现实。
红四方面军的旗帜人物徐帅,是这四位老帅中年龄最小的,但也已经74岁了。徐帅是红军时期我军最能打的将领之一,但由于身体原因,抗战后期和建国后长期没有在核心岗位。
主席眼里的“当代鲁智深”和“老实人”聂荣臻,时年76岁。聂帅是模范晋察冀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建国后代总长,并在军工和两弹一星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在四大老帅中,被主席誉为“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帅,北伐时期已是师长,在我军各个时期都担任过总长,还屡次在危急时刻力挽狂澜,但此时也已经79岁。
开国大将中,73岁的黄克诚在16年前的庐山淡出,69岁的谭政偏政工,罗瑞卿也屡经起落,72岁的萧劲光则被主席定位为“终生的海军司令”,而68岁的“战神”粟裕,早在1958年就没在核心圈里了。
相比之下,刚刚步入花甲之年的陈锡联,年龄优势十分明显。

【邓公、叶帅和主席】
除了年龄上的优势,陈锡联在战争年代也很有过人之处。
陈锡联出生于有名的“将军县”红安,这里也是韩先楚、王建安、郭天民、秦基伟等230多位开国将军的故乡。陈锡联14岁就参加了鄂豫皖红军,在徐帅麾下逐渐成长起来。
红四的许多猛将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打仗不要命。
像开国大将徐海东,开国上将许世友、韩先楚,开国中将王近山、郑维山、周希汉、胡奇才,开国少将肖永银、尤太忠等人。陈锡联给人“儒将”的印象,实际上在红军时期同样打过许多大战、恶战、苦战,且多次负伤,其中4次差点牺牲
陈锡联少年成名,18岁任团政委,19岁任副师长,20岁任师政委,21岁任师长,是红四总指挥徐向前麾下远近闻名的“小钢炮”。抗战时期,这块璞玉又被刘帅雕琢成型。
作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八路军769团的团长,陈锡联和386旅旅长陈赓是刘伯承麾下的干将。129师开门红“夜袭阳明堡”,炸毁日机24架,就是22岁陈锡联的得意之作。

【夜袭阳明堡示意】
除了会打仗,陈锡联也是难得的军政双优干部。
在我军,军、政往往是两条线,能在军事主官和政工干部之间自由切换,当然会得到更全面的锻炼,成就优秀的人才。
土地革命和抗战初期,担任过团政委、师政委,后来又担任过师长、军分区司令员、纵队和兵团司令员的,有几位典型的代表人物:杨成武、邓华、刘亚楼、陈锡联。
这几位全能型的干部,年龄最小的陈锡联,不仅综合素质强,情商也很高,就拿夜袭阳明堡机场来说,蒋校长亲自嘉奖2万大洋,这样的待遇就连平型关大捷的林总都不曾有。
可是,22岁的陈锡联第一时间作总结,认为此战还不够完美,主要遗憾是不会打飞机,不知道倒上汽油烧,如果懂得这些的话,人员伤亡就能减少,仗会打得更漂亮。
正是这种谦逊和学习的精神,让陈锡联更加受朱老总、刘帅的欣赏。八路军副总指挥彭总,对部下一向严格,但对陈锡联和新385旅的“护驾”从来没有意见。
抗战结束后,陈锡联、陈赓和陈再道,成为刘邓首长“三张王牌”。

【抗战时期的陈锡联】
除了会打仗、会宣传,陈锡联也很会当首长。
抗战胜利以后,以129师和115师一部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陆续成立了五大纵队,分别是冀鲁豫杨得志1纵,冀南陈再道2纵,太行山陈锡联3纵,太岳陈赓4纵,以及太行军区二梯队组建的王宏坤6纵。
这五大主力,就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看家部队。杨得志(后杨勇)1纵一开始不温不火,陈再道2纵有起有落,陈赓4纵长期独立作战,王宏坤(后王近山)6纵的历史较为短暂。
只有陈锡联的太行山老部队3纵,一直是刘帅心中的最爱。
陈锡联别看年纪小,但很会做人:抗战时期,385旅的副旅长陈再道奉命下冀南大平原,陈赓舍不得从386旅派人,刘帅就找“小钢炮”商量。陈锡联眼睛都不眨一下,二话没说调了5个连出来。
以后,凡是129师要抽调部队骨干开辟游击区,陈锡联都是坚决执行,展现出了极强的大局观和服成意识、执行能力。

【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团长陈锡联】
陈锡联的这种品质,在有枪有人就有一切的战争年代是难能可贵的,其行举深合“军神”刘帅之心,挺进大别山,陈锡联独当一面;淮海战役攻取宿县,刘帅点将陈锡联;围歼黄维,华野陈士榘“反客为主”要主攻,东集团陈赓不能动、西集团陈锡联不能动,只能让南集团王近山委屈一下。
新中国成立后,很有大局观的陈锡联,得到主席的特别厚爱。
在我军从陆军“单打一”向多兵种发展的时候,几大军兵种的军事主官都是主席在成百上千的战将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像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装甲兵司令员许光达,工程兵司令员兼军事建筑部部长和特种工程指挥部司令员陈士榘,都是主席的爱将。而炮兵司令员,主席选定了“小钢炮”。

我军成立大军区以后,陈锡联一直受到主席的信赖。
在57位开国上将中,担任大军区司令员超过21年的只有4位,许世友、杨得志、韩先楚和陈锡联。陈锡联在沈阳军区一干14年,对戍守东北重地作出了重要贡献。
1969年4月珍宝岛危机,苏军试探性发起坦克、装甲车进攻,陈锡联坐镇沈阳,临危不乱,指挥一线肖全夫化解老大哥的威胁。这场大考,陈锡联的答卷相当出色。
从九大开始,陈锡联进入了高层,成为主席十分倚重的爱将。
1973年底,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陈锡联从沈阳调到了北京,替换红四的另外一员猛将李德生,执掌京畿要地的兵权。主席对“小钢炮”偏爱有加,每次相见,都以“陈司令”相称。

【1964年,刘伯承(右二)在听取沈阳军区司令员陈锡联汇报后,在与干部交谈】
最让主席放心托付重任的,还是陈锡联的“不争”。
在经典历史剧《雍正王朝》中,四王爷胤禛的首席谋士邬思道和四爷、十三爷把酒论夺嫡,说了这么一番道理:“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是“九子夺嫡”中,鬼神莫测的邬思道最绝的一手。
但是,“小钢炮”陈锡联的“不争”和“韬光养晦”的四王爷胤禛有本质的不同。陈锡联的“不争”是真正的不争,是为一生唯主席马首是瞻、发自内心的不争,是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奉献。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主席深感陈锡联出身好、敢打仗、能带兵、会管理,还担任过兵团、炮兵、大军区的一把手,尤其是心地厚重淳朴,从不参与权力之争,的确是可造之材、可托之人。
正因如此,在老帅们年逾古稀、大将们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年富力强、能文能武、善于权变而又忠心耿耿的“小钢炮”陈锡联,就成为主席亲点执掌三军的人选。
主席这一选择,也得到了我军高层的一致认可。事实证明,陈锡联没有辜负主席的良苦用心,也没有让邓公和叶帅失望,在承上启下的过渡时期,实现了我军的平稳发展,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陈锡联(左)】
参考资料:
1、《陈锡联回忆录》,陈锡联著,解放军出版社;
2、《八路军129师征战实录》,傅建文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3、《第二野战军》,王玉彬著,长城出版社。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07:43 , Processed in 0.00735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