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改“明妃”为“林彪”,毛主席吟咏杜甫这半首七律,传达了他怎样的复杂心境?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3 04:27:4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改“明妃”为“林彪”,毛主席吟咏杜甫这半首七律,传达了他怎样的复杂心境?                                   2024-02-02 15:59                                            

发布于:山东省
   
                                

在唐代,有两位光耀千古的伟大诗人,一位是“诗圣”杜甫,一位是“诗仙”李白。

现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毛主席,由于有着浓厚的浪漫主义欣赏趣味与偏好,因而与李白诗歌相比,他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1942年4月,毛主席在延安与何其芳、严文井等作家交谈时,严文井问: “听说主席喜欢中国古典诗歌。您喜欢李白,还是杜甫?”

毛主席直言: “我喜欢李白,但李白有道士气,杜甫是站在小地主的立场。

1957年1月,毛主席在与诗歌大家臧克家、袁水拍谈话时说:“杜甫的诗有好的,大多数并不怎么样。”并毫不掩饰地表示自己对杜甫的诗“不甚喜爱”。

毛主席偏爱那些激昂豪放、张扬个性、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诗歌。而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风格多样,但最具特征性,为杜甫所自道且为历来所公认的风格,是“沉郁顿挫”。

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深沉,以及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是形成杜甫诗“沉郁顿挫”风格的主要原因。

虽然“不甚喜爱”,但绝不意味着毛主席不尊重杜诗,或否定杜诗的杰出成就及崇高历史地位。

从毛主席读杜、学杜的情况看,他对杜甫及其诗歌是十分尊重的。他从青少年时代起,直到垂暮之年,一生阅读了大量杜甫诗歌。他对杜诗的熟悉,达到惊人的程度。杜诗的许多名篇名句,甚至一些并不著名的篇章,毛主席常能脱口吟诵,提笔直书。

毛主席的诗词创作中,借用、化用杜诗词句的地方,俯拾皆是。

毛主席词《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取自杜甫《秋兴八首》之二中“同学少年多不贱”句;而“峥嵘岁月稠”,则出自杜诗《敬赠郑谏议》中“旅食岁峥嵘”句;

毛主席词《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中的“横扫千军”,出自杜甫《醉歌行》里的“笔阵横扫千人军”句;

毛主席诗《七律·和柳亚子先生》中“落花时节读华章”,“落花时节”出自杜诗《江南逢李龟年》里的“落花时节又逢君”句;

毛主席诗《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中“域外鸡虫事可哀”,典出杜甫《缚鸡行》中的“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毛主席诗《七律·送瘟神二首》中的“绿水青山枉自多”,后三字化用杜诗《征夫》“十室几人在,千山空自多”里“空自多”语意;

毛主席诗《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中“飒爽英姿”,化用杜甫《丹青引曹将军霸》里“英姿飒爽来酣战”句;

毛主席词《念奴娇·井冈山》中“天际悬明月”,化用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二里诗句“中天悬明月”句……

凡此种种,充分表明,毛主席对杜诗是下功夫研读了的,因而是那么熟悉,以至信手拈来,随意点化。他的诗词创作得益于杜甫诗者颇多。

直到垂暮之年,毛主席对杜诗常读常议,还借用杜诗名篇来评论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

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杜甫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写下了七律组诗《咏怀古迹五首》。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五位历史人物在长江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他们的诗文、品行、功业,并对他们的身世遭际与壮志未酬表示深切同情;与此同时,杜甫借古喻今,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和深沉的内心感慨。

当杜甫漂泊西南,来到夔州白帝城时,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怀古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昭君故里

首联“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即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香溪上游的宝坪村。上句,杜甫巧运神思,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浩浩长江激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气势非凡。

然而,下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清人吴瞻泰在《杜诗提要》中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杜甫要高度评价王昭君这位“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因此才借名山大川的雄伟气象和钟灵毓秀来烘托她。清代杨伦《杜诗镜铨》中说: “从地灵说入,多少郑重。”

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只用简洁而雄浑有力的十四个字,就写尽了王昭君一生的悲剧。南朝江淹在《恨赋》说: “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杜甫这两句诗对此有所借鉴,但所囊括的思想内容的丰富和深刻,大大超过了江淹赋。清人朱瀚《杜诗解意》说: “‘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黄昏,独留青冢,强烈的色彩和空间对比,给人一种天地无情、青冢有恨的无比广大而沉重之感。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进一步抒写王昭君的身世家国之情。“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帝的昏庸,对后宫嫔妃们,只看图画不看人,把她们的命运完全交给贪得无厌的画工们来摆布,从而酿成了王昭君葬身塞外的悲剧。“环佩”句是写昭君怀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埋青冢,而一缕香魂还会在月夜里回到养育生长她的父母之邦。

南宋词人姜夔在他的咏梅名作《疏影》里升华了杜甫这两句诗的意境: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词中写王昭君想念的是江南江北,而不是长安的汉宫,凄切动人;月夜归来的昭君香魂,经过姜夔的妙手提炼,化身成为芬芳缟素的梅花,想象奇特而凄美。

尾联“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借千载作胡音的琵琶之曲调,点明全诗写昭君“怨恨”之主题。王昭君的“怨恨”,不只是“恨帝始不见遇”的“怨思”,更主要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故国故土的怨恨忧思。

晋代石崇《王明君辞并序》说:

“王明君者,本为王昭君,以触文帝讳,故改之。匈奴盛,请婚於汉,元帝诏以后宫良家子明君配焉。昔公主嫁乌孙,令琵琶马上作乐,以慰其道路之思。其送明君,亦必尔也。”

琵琶本是从胡人传入中国的乐器,经常弹奏的是胡音胡调的塞外之曲。王昭君埋骨胡地后,许多人同情她哀悼她,谱写了《昭君怨》《王明君》等琵琶乐曲,于是,琵琶和昭君成了古代诗歌里密切难分的意象了。

清初“关中三李”之一的李因笃评价《咏怀古迹五首·其三》说:

“只叙明妃,始终无一语涉议论,而意无不包。后来诸家,总不能及。”

此评可谓切中了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色。全诗自始至终,只从形象落笔,不着半句抽象议论,而“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所塑造的王昭君的凄婉形象,自古以来就触动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深深触动了一代伟人毛主席。

1971年, “九·一三”事件爆发之后的一天,心情沉郁的毛主席一字一顿地吟诵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

只读了前四句,毛主席停顿下来,若有所思,之后他将第二句中的“明妃”二字改为“林彪”,又吟诵道: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林彪出生在湖北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山脚下的林家大湾,与王昭君故里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宝坪村,同在长江之滨,距离不是很远。因此,用“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来形容林彪的出生地,可谓天衣无缝。

“紫台”,即紫宫。在王昭君,是指她离开的汉朝宫殿;而在林彪,则指的是他位于中南海内的住所。

王昭君的陵墓“青冢”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大黑河南岸的冲积平原上;而林彪及其妻子、儿子的合葬的坟墓,则位于蒙古国东部的温都尔汗附近约60公里的依德尔莫格县苏布拉噶盆地。

王昭君和林彪,都出生于南方的湖北,都来自长江之滨,而他们的葬身之地,都是北方的蒙古高原上的广阔无垠的荒漠。

因此,毛主席用“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形象生动地概括林彪叛国逃离北京中南海、摔死在蒙古大漠深处的温都尔汗这一惊天大事变,真可谓巧合无间,妙不可言!

毛主席将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前半首中的“明妃”改为“林彪”,显然是嘲讽阴谋分裂、叛逃异国的林彪,其气节不如一位奉行“和亲”使命远嫁、为增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而葬身异域的古代弱女子。

明代唐诗研究大家胡震亨在《杜诗通》中,对杜甫这首吟王昭君的诗的首联,颇有微词:

“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在胡氏看来,“群山万壑赴荆门”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应当用于摹状英雄豪杰的出生之地;而杜甫却用于描写出生红颜薄命的王昭君的小村庄,则显得不合适、不协调。胡氏的这一说法,不能说全无道理。

而在毛主席点石成金的改动下,首联成了“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用“群山万壑赴荆门”来形容林彪的出生之湖北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下的林家大湾,则是非常贴切合适的。在漫长的中国革命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的林彪,如果不叛逃,他完全算得上是一位难得的英雄豪杰,他的出生之地也足以体现地灵人杰的传统风水观。

因此,毛主席将“明妃”改为“林彪”,在嘲讽林彪的同时,也流露出对林彪晚节不保的惋惜和遗憾,其所传达的心境和思想感情是深沉而复杂的!

林家大湾——林彪出生地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2 06:57 , Processed in 0.00756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