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克能“镇上将”,为何粟裕难以“镇大将”?主要是因为一个人 2024-02-03 17:20
发布于:山东省
1955年全军授衔,十位元帅的次序排列有讲究:榜首的朱老总确实资历地位高出一筹,在他后面的彭总、林总等人,也都具备顺位优势。上将有57人,但排序是按照任职部门、军区划分的,萧克排上将第一位主要是出于巧合,因为他当时是国防部副部长,部门优先级比较高。 至于“萧克镇上将”的说法,则属于军队和民间的一种美谈,是对萧克军事履历的尊重与褒扬,没有确切的官方依据。不管怎样,“萧克镇上将”一说广为流传,而萧克将军也当得起这句评价。但耐人寻味的是,战功战绩堪称元帅级别的粟裕,虽在十位大将中高居第一,却很少听说有“粟裕镇大将”的说法。为何如此呢? 一言以蔽之:原因就是镇不住。粟裕大将在建国前的闪光点,主要集中在解放战争时期,过人的战功直接把粟裕推到了大将第一位,甚至可以“冲”一下元帅。如果不是周总理力荐陈毅作为新四军和三野体系的代表,55年粟裕的军衔可能会更高。但评衔要参考土地革命战争、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三段军事经历,总体来看粟裕并不比其他大将有多少优势。 尤其绕不开的一个名字,是张云逸。张云逸的革命履历强于其他9位大将,甚至连多位元帅都比不上他。张云逸1909年加入同盟会,是中山先生的老友;他甚至参加过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和辛亥革命,仅这两项经历就相当惊人,没有任何开国大将能望其项背。张云逸还亲自领导了我党早期的百色起义,跟邓政委是搭档,他们拉起的红七军是我军建军早期的一个重要“山头”。而粟裕早年起步较低,在建军贡献方面不能跟张云逸比,他没有自己独立的山头,粟裕的地位都是后期“打”出来的。 红军时粟裕的最高职务是第七、第十军团参谋长,而张云逸当过红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抗战中两人都长期在新四军任职,粟裕是师长,张云逸则担任过新四军副军长。所以在这两个主要军事时期,粟裕的军内地位、职务都不能跟老资格的张云逸相比。粟裕唯一占优的履历出现在解放战争中,1948年他曾任华东野战军代理司令员兼代政委,可以算是野战军级首长。这时候张云逸是华东军区副司令员,职级上被粟裕反超。 即便五十年代当了全军总参谋长,粟裕每次见到张云逸,都要恭恭敬敬地叫一声“老首长”。所以有张云逸在,哪里谈得上“粟裕镇大将”呢?很少会有人这样讲。张云逸大将和粟裕一样,都是谦逊厚道之人,粟裕不爱谈自己的过人军功,张云逸也从不拿自己的履历压人。而除了张云逸外,开国大将中的萧劲光,在战争年代职务也曾显著高于粟裕,他担任过红七军团政治委员。粟裕的大将排名确实是第一位,萧劲光排第六、张云逸只是第七,但若要说“粟裕镇大将”,就显得不够稳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