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革命队伍中的武功高手,在敌人阵前六进六出,堪称当代赵子龙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6 06:34: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革命队伍中的武功高手,在敌人阵前六进六出,堪称当代赵子龙                                                         

2024-03-05 19:04                                            

发布于:天津市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是一个革命思想十分活跃的年代,尤其在第一次国共合作达成之后,全国范围内更是掀起了一股革命浪潮。
对旧军阀和国外帝国主义势力造成了强有力的打击。
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下,许多有志青年纷纷踏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们为了国家的强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一位来自湖北的壮实青年潘忠汝,依靠自己的武术基础成为了革命军中的骨干成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不过随着蒋介石等新兴军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中国的革命形势出现了巨大的转变。
在这个时刻潘忠汝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一、湖北黄陂走出的优秀军官自从中国的国门被鸦片战争打开之后,中国人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和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当时清政府为了追赶西方先进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运动,虽然这些运动在推行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但依然为中国的民族工业打下了不错的基础。

由于当时东南沿海的大多数地区都在不平等条约的要求下被迫开放,因此大量新建的民族工厂只能被迫选址在内陆地区,而坐拥长江之利的武汉在这种时候成为了这些工厂的首选地之一。因此在清朝末年,武汉成为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基地,这也让湖北地区充满着新思想,成为了革命的重要发源地。
在1904年的时候,潘忠汝出生在湖北黄陂,他小的时候便被家人送到附近的小学中读书,成绩还算不错。
不过他的家人们认为在这个乱世中,读书是没有办法让他安身立命的。
因此他们建议潘忠汝学习武艺,这样不但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保护自己。
因此潘忠汝从高小毕业之后,潘忠汝曾经在当地找人学习武艺,在学习的过程中他十分勤奋,很快就学成出山。

此时的潘忠汝已经离开学校很长一段时间了,按理说他本没有继续读书的机会,但是董必武、张国恩等人在武昌涵三宫创办的武汉中学,给了潘忠汝这样的青年一个继续读书的机会。在通过了入学考试之后,潘忠汝在1924年如愿进入了这所堪称武汉地区革命大本营的中学学习。
相对于自己的同学们,当时已经18岁的潘忠汝年纪较大,而且之前脱离学校的一段时间让他的融入速度稍稍滞后于其他同学。
不过潘忠汝并没有被这些困难所吓倒,他在学习上投入了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时间,这让他很快就跟上了课程的进度。

在学习步入正轨之后,潘忠汝也终于有时间接触武汉当地浓厚的革命文化氛围了。在这所由共产党人创办的学校中,革命几乎成为了每位学子口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潘忠汝之前对于革命理论并没有太多的涉猎,为了和同学们有共同话题,他会向身边的同学借来诸如《共产党宣言》、《新青年》、《向导》等先进读物,并对它们仔细研读,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
在阅读了这些书籍之后,潘忠汝对于共产党的革命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对于当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有自己的感知,他赞同中国必须通过革命来革除现有的弊端,于是开始积极参加学校内的革命活动,从一名革命的门外汉变成了有名的积极分子。

在五卅运动爆发之后,潘忠汝和同学们便在学校中组织学生上街游行,为罢工的工人群体助威。他们还会向身边围观的百姓宣传革命理论,邀请他们一同加入游行的队伍,这对于湖北地区的革命运动发展有不小的帮助。
潘忠汝对于革命活动的热心也被他的老师们看在眼里,他们对于这个身材健壮的学生也很有好感。
他们知道潘忠汝的武术背景,鉴于当时武装革命的思想日渐成为主流,他们便建议潘忠汝投笔从戎,在军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潘忠汝也正愁自己的一身好武艺没有施展的地方,便接受了老师们的建议,认真准备报考军事学校。当时黄埔军校在武汉开设了分校,即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潘忠汝便报名参加了学员的选拔并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
二、潘忠汝与黄麻起义
潘忠汝在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期间,由国共两党共同发起的北伐战争便开始了。
虽然潘忠汝有着前往前线杀敌的意愿,但是战争的发展对于北伐军相对有利,他们这些还未毕业的学员暂时也没有上前线的需求。
在军校学习期间,潘忠汝在锻炼自己的军事技能的同时,依然没有放松对于革命理论的学习,他还是和学校中的共产党员保持密切的联系,经常和他们交流最新的革命形势。
他的积极表现让党组织十分满意,因而接受了他的入党申请,潘忠汝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
在1927年初,潘忠汝结束了在军校的学习,此时北伐战争的正面作战已经基本结束,因此他也没有被派到前线作战,而是被派到黄安任县公安局军事教练。
当时潘忠汝的主要职责是训练当地的军警,不过在闲暇时间中,潘忠汝也会到附近的农村地区指导农民组织自卫武装,这让他在当地收获了不俗的威望。

就在潘忠汝的工作逐步开展的时候,蒋介石和他的反动集团发动了臭名昭著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全国各地的共产党员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迫害。这让全国的革命形势变得阴云密布。
在突变乍生的情况下,共产党内部对于之后革命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一定的分歧,其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主张继续寻求与国民党合作的机会。
在他们的影响下,有不少之前建立的革命武装,选择向国民党政权缴械投降,这让革命斗争陷入了极大的劣势中。
当时湖北地区的部分党员也同意解除工农阶级的武装,不过潘忠汝听说这件事之后表示坚决反对。
当时他正在黄安县组织农民自卫军,他告诫队伍中的民兵们要保管好自己的武器,做好和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准备。
在国共合作时期,共产党的革命队伍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新加入的党员中还是有一些抱着政治投机心理的小人。
他们在看到革命发展形势不利之后,便选择叛变革命投靠国民党,潘忠汝的队伍中也有这样的人,那便是熊振翼和余配芳。

他们当时在麻城一带活动,想将自己手中的队伍交给国民党军队处置,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忠心”。身在黄安县城的潘忠汝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立即带领人马火速前往麻城,与熊余二人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农民出身的自卫队成员大多十分痛恨国民党的残暴统治,因此在听说熊余二人要叛变革命的时候他们也都十分愤慨。
麻城的部队纷纷倒戈,这让熊余二人很快就被击败,麻城的叛乱得以平息。
经此一役,潘忠汝成为了黄安、麻城两县武装力量的最高指挥官,这在当时是共产党在湖北地区掌控的唯一武装力量。
当时潘忠汝也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领导革命,因为他的军队是不足以和当地的国民党军队抗衡的。
因此他只能在农村地区组织乡亲们与地主的民团以及反动红枪会进行斗争,这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依然没有办法在湖北地区打开革命新局面。
终于在党的八七会议之后,党中央明确指出了陈独秀等人的右倾错误,并确立了建立自己的军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的新路线。
在这次会议后,全国各地由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纷纷开始策划发动起义,由潘忠汝率领的自卫队也不例外。

在之后的几个月间,潘忠汝加紧了对于民兵的训练,与此同时,他还扩编了自卫队的数量,最多的时候人数高达一万多人。在他们进行了充足的战前准备后,战斗命令也随着湖北省特委一并到来了。
在1927年11月3日,黄麻特委在黄安七里坪召开黄安、麻城两县党团活动分子会议,会议决定加紧训练农民自卫军,准备武装暴动,夺取黄安县城。
潘忠汝担任这次行动的总指挥。
在领到命令之后,潘忠汝便立即着手开始侦查当地国民党军队的布防情况。
在11月10日的时候,侦察兵探查到国民党三十军的一个营会在当天进驻七里坪地区,潘忠汝听到之后当即决定拿他们开刀,打响黄麻起义的第一枪。
在10日当晚,潘忠汝率领万余名自卫军向敌人的营地前进,虽然这种大规模的行军比较容易暴露,但是相对于敌人自卫军的武器装备相对落后,为了保证作战的胜利,他们必须要保持兵力上的绝对优势。
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并没有想到会遭受攻击,因此其布防十分粗心,这让自卫军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们的营地完全包围起来。
在潘忠汝一声令下之后,自卫军的将士们迅速冲到了敌人的面前,国民党的士兵面对神兵天降根本来不及反应,只能四散奔逃,死伤惨重,这次突然袭击取得了完全胜利。
战后自卫队缴获了敌人的武器装备,这让他们的战斗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此役之后,潘忠汝并没有立即进攻黄安县城,他认为队伍还需要更多的时间休整。不过在13日的时候,他得到了国民党的一个团即将入驻黄安县城的消息,他知道一旦他们就位,想要再夺下黄安县城就很困难了。
于是潘忠汝当即决定在当天晚上发动起义,进攻黄安县城,为了辨别敌我,他制定了“暴动,夺取黄安城!”的口号。
方天深夜,万余名起义军在潘忠汝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地杀向了黄安县城,城内的反动武装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很快就被起义军击败。
当地的伪县长和土豪劣绅都被擒获,起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在潘忠汝夺取了黄安县城之后,国民党三十军的那一个团也不愿与他们正面交锋,便主动撤退了,这让起义军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三、六进六出的当代赵子龙
在起义成功之后,起义军上下弥漫着一股胜利的欢快气息。
潘忠汝也对之后的斗争很有信心,他曾经在演讲中表示:
我们不仅要打下一个黄安县,我们还要打遍大别山,打遍全中国,打出我们的大路,打出我们的江山,任何势力也抵挡不住我们工人、农民武装起来的革命队伍。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潘忠汝将黄麻两县农民自卫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鄂东军,他任总指挥兼第一路司令。
同时,他也率领这支队伍在黄安周边进行了多次作战,对当地地主的武装造成了严重的打击,极大地提升了百姓的革命士气。
不过国民党方面也不愿意看到黄安县城落入共产党武装之手,他们在之后的半个多月内多次组织部队对黄安县城发起反扑。
在潘忠汝的沉着指挥下,鄂东军将士们将敌人多次击退,保住了革命的火种。
但是,在12月5日夜,国民党军以第12军教导师取道宋埠、尹家河突袭黄安城。
在开战之前潘忠汝对于敌人的数量估计不足,这让他做出了与敌人正面对抗的错误决定。
正式开战之后敌人的火力明显强于鄂东军,守城部队因此伤亡惨重。

看到战局不利之后,潘忠汝做出了突围的决定,他打算让将士们先到乡下休整,日后再图恢复。不过此时黄安城的城门都已经被敌人所攻占,想要强行出城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潘忠汝这时站了出来,他想要依靠自己的战斗经验掩护战友们出城,其他人知道这样做风险很大,便纷纷劝他放弃这个念头,但潘忠汝说:
这是命令,不许再争,赶快撤!
说罢他便带着少量士兵为战友们掩护,他们负责吸引城门上的敌军,为大部队争取突围的机会。
在之后的战斗中,潘忠汝曾经掩护战友六次出入城门,和三国时期七进七出长坂坡的赵子龙相比也不遑多让。

他一手拿着盒子炮,另一只手则挥舞着大刀,他精湛的刀法让他凛然如天神,震慑住了国民党士兵。不过在他第七次掩护战友撤退出城的时候不幸腹部中弹,他的肠子随着汩汩鲜血一同流了出来。
不过他依然坚持指挥作战,将这批士兵成功掩护出城。
他本人则一手按着伤口,一手依然挥舞着大刀,高喊着:
同志们,为了革命的胜利,狠狠地打呀!
在砍翻了几名敌人之后,潘忠汝终究因为失血过多晕倒在战场上,他身边的战士看到之后冒死将他背到了城外。
战事缓和,他们立即将潘忠汝送到了附近的医生那里,不过简陋的医疗条件并不能挽救他的生命,这位年轻的优秀将领最终还是壮烈牺牲了。

在之前的革命生涯中,潘忠汝曾经写了一首自勉诗:尧天舜日事经过,世态崎岖要整磨。不肯昏庸同草木,愿输血汗改山河。
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山河重整的那天,但是他为之付出的努力和鲜血是革命成功不可或缺的力量。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12:01 , Processed in 0.00825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