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大醉后写下首千古奇词,不用一个梅字却成咏梅名篇,大写的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7 04:27: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大醉后写下首千古奇词,不用一个梅字却成咏梅名篇,大写的服                                                         2024-03-06 09:19                                            发布于:天津市
   
                                读了许多诗词后,大家会发现很多文人都是爱炫技的。他们不但发明了回文诗、叠字诗、数字诗、顶针诗、谐音诗等,还喜欢刻意地避讳所咏之物,创作了一首首写雪不带雪字、写月不带月字、写花不带花字的作品。虽然如此“卖弄”的文人不少,但真的写出精品的却不多,这是一件需要极考验水平的事。

本期要和大家说的是苏轼的一首炫技之作。1074年自请出京的苏轼身居密州,此时他还没经历乌台诗案,所以还是一副潇洒文人的气质。好友杨元素曾写过一首咏梅词给他,在一日大醉后苏轼便回了首千古奇词给他,全文不用一个梅字却成了咏梅名篇,让我们一起来品一品:
《南乡子·梅花词和杨元素》
北宋.苏轼
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忽见客来花下坐,惊飞,踏散芳英落酒卮。
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花谢酒阑春到也,离离,一点微酸已着枝。

其实写梅不用梅字这种词,苏轼已经写了不少次了,而这一首的特别之处在于他将梅花的高洁与文人雅士的潇洒之气完美融合,写得句句绝美。更奇的是,苏轼通篇没有正面写梅花,全部都是通过侧面的描写来烘托,看似通篇东拉西扯,读到最后一句才知道他的高明。

词的上片先从篱笆上的麻雀起句。开篇5个字看似平淡,其实已经设了一疑,寒冬里,萧疏的篱笆上却站满了麻雀,这是为何?第二句给出了解释,它们是为了看树上玉一般的花儿,这一句同样设下了一个疑问:麻雀为何对枝上花如此有兴趣。词人不用回答大家就能猜到,因为冬天里百花凋谢,只有这梅花凌寒独放,对麻雀来说自然是件新奇事。开篇仅12个字,就已经从麻雀的行为上衬托出梅花的与众不同。

第二句文人们出场了。喝着酒的客人们也被梅花吸引了,来到树下惊飞了麻雀,点点梅花被震落到酒杯中。赏梅本就是雅事,花入酒更是大雅,“惊飞”、“踏散”等动词的使用令全词摇曳生姿,充满了美感。
词的下片写文人们醉酒后的样子。他们大醉后坐在雪地里饮诗赏梅,连雪融化了都不知道。“花谢酒阑春到也”将人、花、酒、春融为一体,花落了人也醉了,春天也这样来了。最后的落笔是全词最高明的部分,前几句从麻雀写到人,东拉西扯其实都是为了写出这一句。“一点微酸已着枝”是指一丝春暖之气,已经附在了梅枝上。词人说“微酸”是想到了青梅果,但此时显然还不会有果子,这是虚写。由梅花感受到了春意,继而联想到青梅,所以连梅枝也有了一丝微酸,虽只有7个字却令人回味无穷。

纵观这首词,写梅不用梅字也就罢了,通篇的侧面描写更是出神入化。只短短几句,就为我们带来了一幅绝美的雪中赏梅图,词人内心对春将至的欢喜也不露痕迹地藏在了字里行间,大写的服。这首词大家喜欢吗?欢迎讨论。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5 02:40 , Processed in 0.0111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