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平生绝美之作,不少人却只记得开篇的7个字,还理解错了意思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3-8 03:23:2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平生绝美之作,不少人却只记得开篇的7个字,还理解错了意思                                                         2024-03-05 11:39                                       

    发布于:天津市
   
       在大多数人眼中,苏轼是名副其实的宋词一哥。但事实上,苏轼存世的词作共362首,与他的2700多首诗相比,数量其实并不算多。这2700多首诗虽无法与其《念奴娇》、《水调歌头》等经典词作的知名度相比,但其实也是不乏千古名作的。

无论是《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是《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亦或是《和董传留别》中的“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而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春宵》,则是苏轼平生绝美之作。全诗一开篇就是千古名句,但或许是因为这句太出名了,让不少人只记得这开篇的7个字,而忽略了其它三句的美。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春宵》
北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全诗为我们描写了一幅春夜美景。首句“春宵一刻值千金”是全诗最出名的一句,但却被俗人理解得一言难尽。这句诗的原意是抒情:春天的夜晚景色迷人,它是那么宝贵,仿佛一刻都能价值千金。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7个字被后人理解错了意思,解释得越来越歪了。
有了第一句的抒情,后三句开始写为什么说这个春夜美好。第三句是从花与月来写,花儿清香阵阵,在月光下摇曳生姿,而花儿的疏影中也投射着月影。诗人连用了两个“有”字,仿佛花和月在春夜里争奇斗艳,互不服输地展示着自己优美的一面,令人赏心悦目。

而接下来的一句则是从视觉转到听觉,悠扬的歌声从楼台飘来,那声音细柔动听,让漫步在夜色中的诗人陶醉不已。有人认为这一句是为讽刺权贵们忘我玩乐的场景,但个人认为这是一种过度解读。如果有讽刺之意,应该会极力描写歌舞喧哗,一般不会用“细细”这样的字眼来描写。而且从全诗来看,如果这一句是为讽刺则与上下两句意境并不搭调。

最后一句“秋千院落夜沉沉”,时间也慢慢流逝,夜已深沉,挂着秋千的庭院里也已是一片静谧。以空荡荡的秋千落笔,让我联想到之前秋千边是热闹的,而在夜间一切都归于了平静,让人整个心都静了下来。

作为一首写景诗,这首诗开篇的抒情如劈空而来,令人眼前一亮;而后的写景,也是句句高明。诗人的笔触就像一个电影的镜头,一句一景,从花香与月影,到细细的歌管声,再到院落秋千,层次分明,细腻动人,令人如临其境,这也是这首诗能流传至今的原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24-3-8 05:07:19 |只看该作者
燕呢窗花纸墨趣,风过屏梅笔砚香。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24-3-8 05:10:29 |只看该作者
翰墨飘香! 丹青溢彩 !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4 20:07 , Processed in 0.00883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