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豪放派的苏轼作的这首婉约词,最后一句广为传播,于丹用来做书名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05:44: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豪放派的苏轼作的这首婉约词,最后一句广为传播,于丹用来做书名                                                         2024-05-04 16:13                                                    

发布于:天津市
   
      我们都知道有苏轼的诗词素来以豪放著称,一首《赤壁怀古》颇有沙场纵横,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意。而他的诗词也多以慷慨豪迈为主,因此也被列为典型的豪放派诗人。然而苏轼也有自己的“婉约”之处,苏轼的《江城子》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再到结尾“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都堪称经典,让人读之唏嘘。不过今天要和大家聊的,并非这首《江城子》,而是苏轼的另外一首词。
苏轼另有一首词,也是柔美婉约,而其中最后一句,广为流传,可以说风靡网络,甚至于一些人的网名就来源于此。而文学大师于丹,她也把她2015年出版的一本书,直接用了这句词作为书名。

这句词就是“人间有味是清欢”,7个字写出来的意境,非语言所能详述。其中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可以说颇有禅意,也有仙气。这句词来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要说起来这最后一句话为何颇有禅意和仙气,小编我窃以为这恐怕与这首词写作时苏轼的经历有关。因为苏轼此时被贬到黄州呆了四年,而这四年期间,他喜欢上了研究佛学,并与佛印和尚成了至交好友。有关苏轼和佛印的趣事,民间也有不少,今天就不详细聊。也许正是他在黄州研究佛学的经历,这才写出来“人间至味是清欢”这样有禅意有仙气从句子。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首词。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宋代:苏轼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我们知道苏轼的风格向来旷达洒脱,这首词虽然婉约,但从上阙的第一句词就可以看出苏轼豁达洒脱的气质不减。“细雨斜风作晓寒”,是描写寒冬的清晨。冬天也罢,清晨也罢,可是细雨斜风,便一下子将开头渲染得清透寒冷。在这种环境下,没有什么忧伤的词,“作晓寒”便轻而易举带过。可见这种寒冷的天气,对于苏轼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从第二句就可以看出。“淡烟疏柳媚晴滩”,在寒冬的清晨,苏轼眼中不只有凛冽寒风,有的是清晨的薄雾和似乎能见到绿意的柳树。暮春,和寒冬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如果说冬天会使人产生疲倦和惰意,那么暮春便是万物之始,听起来就会给一切注入新鲜的活力。一个“媚”字,更是苏轼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入淮清洛渐漫漫”,眼前河流汇集一派更是在词人心中激起了波澜。
下阙便是词人游山时的所见和所为。“雪沫乳花浮午盏”,这句甚至比最后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还要好。明明只是简单的煮茶,到苏轼这里变成了如画一样的情景。煮茶的时候杯子水面一定会漂起白色的沫,即使是这些细致入微的东西,在苏轼眼中也变成了“雪沫乳花”。

“蓼茸蒿笋试春盘”,明明只是一些山间素菜,在苏轼笔下毫无索然无味之意,反而有一种平日里都得不到的珍宝。最后一句便是流传最广泛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在经历了仕途的起起伏伏之后,苏轼游玩山间,发现这里才是最合自己心意的地方,虽然早上很冷,但是还有岸边的柳叶新芽,虽然只是简单的煮茶吃素,但是却是平日里难得的味道。这一天下来,发现世间最朴素的东西才是最值得品味的。
虽然苏轼这首词最后一句大家最为熟知,但是细品下来,整首词都充满意味,意境优美且为经典。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每个人有自己的观点,一家之言,欢迎各位留言拍砖,也欢迎同好加关注。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22:12 , Processed in 0.00768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