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轼最治愈的一首词,温柔入骨,最后七字更是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5 05:50:1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轼最治愈的一首词,温柔入骨,最后七字更是安慰了世人上千年                                                      2024-03-22 18:53                                                    

发布于:河北省
   
                                

春天,有着说不出的好。不说杏花疏雨,柳絮飞花,就说野菜鲜美,春茶飘香,就足以使人回味无穷。

下面苏轼的这首《浣溪沙》,词的最后七字,人间有味是清欢,为人们所熟知,流传最为广泛。

每每读到这句词,仿佛心中流过一股清泉,心也平和了下来,只觉岁月静好。

《浣溪沙》

苏轼〔宋代〕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首词的大意是:

细雨斜风,在清晨的旷野瑟瑟生寒;雨脚渐收风儿住,淡荡烟云,清疏杨柳,一齐在晴晖沐浴的河滩上把身姿舒展。极目南眺,仿佛见,洛涧的清流注入淮水,渐流渐远,迷茫一片。

如雪似乳的沫花上浮,清香四溢,午茶一盏;蓼芽白白,蒿茎嫩嫩,翡翠般的春蔬装成春盘。茶香沁入心脾,蔬美爽人胃口,人间真正有味的,是这无羁无绊、恬静自然的闲乐清欢。

这首小令是以时间为序来铺叙景物的。从早上写到中午,从细雨写到天晴,层次非常清楚。上片写沿途景观。

第一句写清晨,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可是东坡却只以“作晓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

第二句写向午的景物: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媚”者,动态之美也。

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潮。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处。

三句“入淮清洛渐漫漫”是虚写。词人由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洛涧,涓涓清流注入淮海后,浑浑沌沌一片浩茫,营造出了一种极其深远阔大的意境,词人的胸襟也由此可见。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两句是生活中的小事,却写得清新巧妙,刻画入微。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泡。

以雪、乳来形容它颜色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张,形象鲜明。蓼茸、蒿笋都是鲜嫩的春菜。旧俗立春用鲜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称“春盘”。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句堪称点睛之笔。也道出了苏轼的心声。这寥寥七字是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它既可以指苏轼此次清淡的野餐是令人欢愉的,也可以指人生中的欢愉就是清淡。

这种清淡,是苏轼历经人生坎坷,饱受世态炎凉后,得出的至理名言。它所凸显的是苏轼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此词中所流露的对纯朴宁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趣的追求,都真实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境。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 01:02 , Processed in 0.007439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