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皮旅昼夜连续行军,丢掉7000个背包,不宿营、不停顿,飞越七百里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9 06:15:5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皮旅昼夜连续行军,丢掉7000个背包,不宿营、不停顿,飞越七百里                                                                                 2024-04-19 09:50                                         发布于:天津市
   
作者:史倌
渡过磨子潭,皮定均得到了情报:“蒋介石正着手调集三个正规师和十个保安团,在六(安)合(肥)之间的平原上,重新布置一个包围圈,企图将皮旅整个歼灭!”皮定均号召全体指战员,要发挥人民军队的顽强斗争传统,以五昼夜的急行军,越过合(肥)叶(家集)公路和淮南铁路,在这短短的几天内,蒋军兵力的集中、布置和工事构筑是没有可能完成的。指战员们说,在山地行军每天能走六十里,平原起码要走一百二十里!
沿途都是一些小山包,逐渐走上平坦的道路,宣传员顺口唱着:“快到平原了,哪呀咦呀海!”接近平原地区真是河流交错,走不上两里路,又要渡过一条沙底小河,沙子跟水渗进鞋里,把已经给水浸软的脚皮擦得裂开口子。

脚趾缝,脚边缘露出一块块鲜红的肉,有些人将布鞋挖开几个窟窿,想减轻疮口的磨擦,但急促的步伐激起尘埃飞扬,尘埃紧紧的粘在疮口上,结成一个很厚的痴,走起路来,像刀割一样痛楚。整天的趟水,疮口开始腐烂了,脚面肿得像大面包,不过又有什么办法能不趟水呢?战士们将身上的衣眼撕下,把脚包裹着,好似一个布棰!早晨匆忙喝过一顿稀饭,跑到中午,早已饿了,但茫茫的原野使你看不见人家,肚子在叫,两条腿像拖了大石头,只得躺在草地上暂时休息一下。好容易找到几处村落,但在炊事员们没有把南瓜煮熟之前,大家却只静静地躺在门前的广场上,谁也不到群众的家里去,因为谁都不愿意违犯群众纪律,黎明,由于毛坦厂住有蒋军,行军的方向又从朝北改为向东。

六安合肥之间是一望无垠的平原,红色的高粱,绿色的是西瓜。十几天来都在深山里行军,一旦到了平原,心里多痛快啊!人马浩浩荡荡的奔腾在六合平原上。皖中平原,南面是蒋介石的大本营南京,从南京往西北依次是合肥、蚌埠,东北角上是徐州,这些地方屯驻敌军数十万众,乘火车、乘汽车,几个小时就能机动到皖中平原随便哪一个地方。在他们的背后,有几个师追兵正日夜兼程东进。大别山东麓有整编四十八师,三倍于皮旅。

还有十多个保安团。这几万人马,弓上弦、刀出鞘,随时准备出动截击皮旅。只要他们得手,在某一个点上把这股铁流堵住,只消堵上几个钟头,便会大军云集,铁流就要停滞、就要冷却。旅首长分析了平原地区的特点:交通便利,河流纵横,城镇林立。而敌人正利用有城市、交通、运输、通讯联络等有利条件,妄想实现它在大别山未能实现的野心。皮旅能否胜利地穿过六合公路、淮南铁路和津浦铁路三条重要的交通干线,是决定突围成败的关键,也是一场更为艰巨的斗争!一过磨子潭,皮定均和徐子荣就一边行军,一边开始了强越皖中平原的思想动员和组组准备工作。到达毛坦厂后,徐子荣立即召开旅党委紧急会议,研究讨论了各种具体的措施。在毛坦厂山坡上举行了全旅军人大会,作了紧急动员。

七千人马怀着紧张心情,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们的旅长。“我们要粉碎敌人的阴谋!”
这是皮定均作穿越皖中平原动员时说的头一句话。他说这句话时,做了个用拳头砸下去的手势。他的声音洪亮,悬崖峭壁上发出嗡嗡的回声。
“加快行军速度,赶在敌人防线没有建立起来以前,突过皖中平原,敌人调集大部队需要时间,我们一定要赶在前面。为此,我号召同志们,再来一次轻装急行军,彻底轻装!除了武器弹药和身上穿的衣服鞋子,其它东西一律甩掉。同志们,时间就是胜利,速度就是胜利。我们用五昼夜连续行军。飞跃皖中平原,夺取突围的最后胜利!粉碎敌人的阴谋!”
五昼夜连续行军,不宿营,不停顿,飞越七百里——这就是皮定均跨过皖中平原的战术!

这就是皮定均的旋风战术。轻装,彻底轻装!
背包丢掉了,七千个背包,丢了整整一山沟,横七竖八到处都是。丢掉背包,要么胜利,要么永远不再睡觉了!
文件,从太行山带出来的,从豫西带出来的,一驮子一驮子的档案,在火中化成蓝幽幽的烟。

每个战士除武器弹药之外,就只有身上穿的一套单军装。这使部队减轻了负担,加强了机动性,说走就走,说战就战,轻捷灵活。同时,为了缩短队形距离,力争行动紧凑,全旅分成三路纵队,并肩前进。部队还组织了一支精干的侦察队作为开路先锋。他们化装成国民党军队,在前面摸情况探道路,仿佛是巨龙头上敏锐的触角,随时把侦察到的敌情、地形传达给全旅。各团又组织了采购小组,和前卫部队一起行动。他们每到一村就购粮做饭,使后面主力一到就吃,吃完就走,毫不耽误时间。跟随皮旅多年的老马,年迈体衰,还有几十匹因为在雨中行军烂了蹄子的马,全要留下。为了不使它们在背后追赶,把它们拴在树上,饲养员舍不得不会说话的战友,把剩下的饲料用手捧着,送到它们的唇边,但它们感觉到离别悲凉的气氛,说什么也不肯吃一口,仰起长长的脖子,向着长空发出哀鸣。

最叫人心碎的是无法继续抬着行军的重伤员,必须留下。一位伤员叫孙松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豫西支队解放登封时参军。突围途中,在瓦西坪负重伤:一发炮弹在他身边爆炸,炸死通信参谋韩新生和管理员胡玉成,他左肩、左腰、左腿三处负伤,开头由人抬着行军,现在,面临强行军跨越皖中平原,团长钟发生给了他一匹马,但他骑上去,腿、腰伤口疼痛难忍,只好下马,钟发生说:“你骑不了牲口,我们也没法抬你,只好留下,你先隐蔽下来,再想办法回家去吧!”他留在开动员大会的那座山上。

伤员们知道,他们不能跟随部队,只好留下来。但那些丢弃在山上的战马,却死活要跟着走的。宣传科的一匹马,人称“老红驹”,枣红色鬃毛,双耳如笋,四蹄挺拔,从豫西到中原,为宣传科驮宣传品和行李,突围中掌磨光了,蹄磨烂了,临出发时拴在一棵松树上,部队走出很远还能听到它的嘶叫声,谁知走出几十里远,它竟挣断缰绳追上来了。这匹马,走完了突围的路。7月13日夜,天气晴朗,月光皎洁。这支铁流从大别山倾泻而下,以每昼夜一百几十里的行军速度向敌人心脏地区挺进。向东,一团是前卫,三团是后卫。前卫部队前面是便衣侦察队。带领前卫、一马当先的是皮定均。侦察队遇到情况,随时可以向他报告。

侦察队和部队同时出发,但是他们却必须超越部队一天的路程,其艰苦程度可想而知了。不过,他们也有额外的“享受”,那些民团、乡保长手忙脚乱地招待着这支“国军”,还常常讨好地自动报告情况,请他们吃酒看戏,他们把收集到的情报、绘制的地图,交给留下的便衣队员报告旅首长。因此,部队虽然没有军用地图,人生地不熟,可是旅首长对周围的情况,敌人的动态,哪里有敌人的据点,哪里有河流,哪一座桥上有敌人的岗哨,都了解得清清楚楚,皮旅避开了敌人的主力,顺利地前进着。15日拂晓,皮旅已抵近了六合公路上的官亭镇。这一次,因为侦察队留下的同志走错了路,没有和部队联系上,所以旅首长事先不了解沿路的敌情。

皮定均、徐子荣分析,六合公路是皖西的交通动脉,合肥、六安又都是皖中重镇,敌人很可能在这条交通要道上派重兵把守,严加封锁,我们不能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布置。皮定均派出一支坚强的部队攻占官亭,拔除障碍。东路的一团直通合肥外围,防备合肥之敌出动;西路的二团逼近六安城下,监视六安之敌;中路的三团和旅直在官亭附近越过公路。谁知出人意料的是:敌人在六合公路上并无兵力防守,官亭镇内只有民团的几十名局丁。当三团一营冲进街道时,他们还赤身裸体地在睡大觉呢!战士们开他们的玩笑说:“喂,快起来,共军来了!”他们有的翻个身,不乐意地咕哝着什么,有的发起脾气来:“你吵什么!共军又不是飞毛腿卫”在他们想象中,“共军”还远在数百里之外,当然可以高枕无优。等到战士们哗啦啦拉动枪栓,揪住他们的耳朵,他们才像被火烧着似地惊跳而起,一个个像泥雕一样。

皮定均命令他们向合肥、六安报告“这里平安无事”,“附近没有敌情”,来安慰安慰敌人。对方在电话里还厉声督促:“要小心防守,一有情况立刻报告!”就在这时,全旅三路纵队浩浩荡荡地通过了六合公路。过路时,有的战士气愤地说:“路是人民修的,可是敌人直着走,我们老是横着走!”有的说:“没关系,到时候敌人就是横着也不许走!”
作者简介:史倌,高校历史老师,历史研究员。长期耕耘于党史、军史、战争史。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交流批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4 19:22 , Processed in 0.00792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