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何不能睡死人生前住过的床?不是迷信,越亲近越要避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1 04:19:55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为何不能睡死人生前住过的床?不是迷信,越亲近越要避讳                                                                    2024-05-10 11:30                                                    

发布于:天津市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这首悼念亡人的古诗,写尽了思念挚爱之人的酸楚,让今天的人们看到,仍然难免动容。可见无论在何时何地,亲人的离世都让人难以释怀。甚至有的人因为悲痛过度,导致自身的健康也受到很大影响。
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和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但无论如何看待死亡,在亲人去世时的悲痛心情是一样的。而且由于历史悠久,关于已逝亲人的所谓忌讳也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不能睡死人生前的床,而且越是亲近的人越不能这样做,这其中可不是迷信,这是为什么呢?

生离死别中的人们
俗话说“人生在世,生死二字。”除了这两件,别的都算不上大事。如果说出生代表一个开始,那么死亡就是一个结束。在结束的时候,人们的一生功绩也好,恶性也罢,都会被活着的人评价。
因为死亡的重要性,所以即使一个平庸的人也往往会获得高于自身成就的评价,而一个常做坏事的人,如果不是大奸大恶之徒,通常也会得到生者的原谅。这就是人们总说的“死者为大”。

在亲人或爱人离世的时候,悲伤通常是无法避免的,更有甚者,有的人因为悲伤过度而死去。如古代有名的传奇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个人两情相悦,私定终身,但因为世俗眼光不能在一起。最终一人郁郁而终,而另一个人也随之而去。
虽然故事结尾用了浪漫主义手法,让两人双双化蝶,但从现实中来看,祝英台悲痛欲绝而随之病逝的可能性最大。

还有一位西晋的荀粲,因为其妻子貌美如花,所以使他对妻子深深爱恋。后来因为妻子患了重病,但医治无效,最终身亡。他饱受思念之苦,最后也患上重病,离开了人世。
比起这些过于痴情的人物,大部分人在悲伤过后,更喜欢用体面的葬礼或者隆重的殉葬,凭吊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亡人的深情厚意,这一点无关地位财富。正是在这样的心态催生下,产生了我国流传多年的独有习俗和文化。

关于死亡的习俗
悠久的历史造就繁复的祭祀习俗,而在其中关于人在死亡之后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多。比如古时在帝王去世后,通常会使用大量的物品用来陪葬。在土葬中,皇帝在生前使用过的和喜爱的物品会被和尸体一起埋葬,甚至有些残暴的君王会让自己的妻妾陪葬。
相比于皇家的殉葬方式,民间大多采用火化的方式来处理死者的遗物,以此寄托对亲人的哀思。比如烧掉死者生前的衣物,让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穿自己喜爱的衣服;烧掉死者的枕头和日用品,让亲人在另一个世界可以用到生前合用的器物;还有在殉葬的时候烧纸钱等,同样是为了让亲人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等等。

还有一种比较文雅的方式,是用创作来纪念逝者。比如前文中提到的诗词,除了诗词,还有为故人作画,用来时时观赏怀念。还有以物寄思的,饲养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花卉或宠物,通过它们欣欣向荣的生命,来象征亡人长存心间。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悼念亲人时,也开始采用献花,植树或点燃蜡烛等活动,用以取代传统的烧纸钱等旧俗。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可以更文明的寄托哀思。这不能不说是一种祭祀行为的进步。

不睡死者床的科学根据
有的人在亲人刚去世时,因为很难迅速从悲痛中解脱出来,所以会对死者的遗物产生一种眷恋。而有的人则喜欢睡死者生前的床,可这样的做法通常不但不能减轻悲痛,反而是有害的。有害的原因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即使在亲人故去很久以后,睹物思情的时候都难免悲伤流泪,何况在人刚去世的时候,这种感情将更加的强烈。睡在同一张床上,只会加重心里的悲痛,一旦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更加难以平静。

陷在这样的情绪里面,人是不可能得到良好的休息的。悲伤的心情,因为丧事劳累的身体,再加上不能好好休息,对于健康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另外,基于卫生问题的考虑。因为很多的死者,在去世前通常有过或短或长的患病经历,甚至有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即使没有疾病,在死者长时间卧床的过程里,也容易滋生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睡在这样的床上,很明显对于健康有害。

还有一点是心理上的。人生总是有太多的遗憾,比起功名利禄,建功立业,情感上的遗憾恐怕最让大多数人难以释怀。这也表现在爱人或亲人的离世,往往是最让人伤心难过的。
如果在他们生前没有好好照顾,或者尽孝不够,这些缺憾就会成为生者跨不过去的一道坎。而睡在死者的床上,会加重这种心理负担,久而久之,恐怕会造成心理疾病,影响身心的健康。

结语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也许不圆满才是生命的本意。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无法改变命运,也无法重塑人生,很多的事情过去了也就过去了,很多人离开了也就离开了。尽管不舍,但我们确实无能为力。很多人总想说,如果当时如何如何,我一定怎样怎样。可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无力的期望呢?这个假设里面充满了无奈与不甘。
可人终究是要死去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活在当下,尽量不留下遗憾的满足重要的人。与其等到那天到来的时候后悔,不如在现在就珍惜亲人和爱人,免得出现“子欲养而亲不待”或者“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悲剧。如果因为身外之物的名利虚荣而忽略了亲人的感受,到那时再后悔莫及,又有什么用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 20:27 , Processed in 0.008006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