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汉武帝的后妃这么多,为什么文人们分外喜欢陈阿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5-14 03:12: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汉武帝的后妃这么多,为什么文人们分外喜欢陈阿娇?                                                                2024-05-14 00:26                                                    

发布于:天津市
   

汉武帝的后妃中,诗词名句最多,作为小说的女主角最多的,应该是他的第一任皇后陈阿娇。
这不免就让人疑惑了:光看汉武帝的后宫,有带来了卫青霍去病的卫子夫,有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有子贵母死的钩弋夫人。陈阿娇看起来,并不算突出。
再看西汉历代皇后,有女主临朝的吕后,有故剑情深的许平君,有燕瘦环肥的赵飞燕,陈阿娇同样不算突出。
为什么后世的文人和小说作者,这么喜欢陈阿娇,为她写下一句句千古名句,为她写出一本本小说?
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看看陈阿娇的一生。

01、金屋藏娇
论出身,陈阿娇在历史上历代皇后里,也是排得上号的。
她是汉文帝的外孙女,馆陶公主的女儿,汉武帝刘彻的表姐或表妹。她和汉武帝的婚姻,不仅是亲上加亲,还是政治联姻。
都说卫子夫的嫁妆是卫青和霍去病,十分了不起。而陈阿娇的嫁妆,是皇位。
陈阿娇的舅舅汉景帝登基之后,立长子刘荣为皇太子。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便找到刘荣的母亲栗姬,想要把女儿嫁给刘荣,将来当皇后。
可是,馆陶公主平时经常给汉景帝送美人,早就引起了栗姬的记恨。
栗姬毫不客气地拒绝了馆陶公主。
馆陶公主并没有因此作罢。既然立即这条路走不通,她就把目光投向了汉景帝的其他儿子。
她看上的另一个女婿候选人,便是刘彻,也就是后来的汉武帝。

根据《汉武故事》记载,馆陶公主把不到7岁的刘彻抱在膝上,问他:你想不想娶媳妇?
刘彻回答:想。
馆陶公主指着左右的100多个宫人:那你娶她们好不好?
刘彻却一个都不满意。
最后,馆陶公主指着自己的女儿陈阿娇说:那阿娇好不好呢?
刘彻立刻喜笑颜开地说:好!我要是能娶到阿娇做媳妇,一定会建一座金屋子给她住。
这就是成语“金屋藏娇”的由来。
值得一提的是,金屋藏娇最初的女主角陈阿娇,明明是明媒正娶。她要是知道了后人对这个词的用法,估计要哭笑不得。

不过馆陶公主和刘彻的具体对话内容,出自《汉武故事》。这不是正史,真假难辨。
包括陈阿娇这个名字,也是出自汉武故事。不过这几乎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叫法,我们就不特地更改了。
接下来的事,就是出自史记和汉书的记载了。
馆陶公主在确定刘彻会娶陈阿娇为妻之后,和刘彻的母亲王夫人达成联盟,一起设计让汉景帝废了栗姬和太子刘荣母子。
刘彻这个庶出第十子,成为新的皇太子,后来顺利登基,也就是汉武帝。
陈阿娇也成为大汉的皇后。
汉武帝能够当上皇帝,馆陶公主功不可没。
所以,说陈阿娇的嫁妆是皇位,这并不算夸张。

02、退居长门
大婚之初,陈阿娇和汉武帝的感情还不错,史书说她“擅宠”。
可是,汉武帝能够登上皇位,离不开馆陶公主的帮助,馆陶公主经常挟恩对汉武帝提出无理的要求。
而陈阿娇本人出身高贵,从小受宠,脾气也十分娇纵,见不得汉武帝身边有其他女子。
汉武帝渐渐地厌倦了陈阿娇。
更致命的是,陈阿娇和汉武帝大婚多年,却没能生下儿子。她一点怀孕的动静都没有。
汉武帝家里,可真是有一个皇位要继承的。
后来,汉武帝移情别恋,喜欢上了从平阳公主府里带回来的歌女卫子夫。
卫子夫很快就怀孕了。
陈阿娇气得发疯,却不敢动卫子夫,只好让母亲馆陶公主把卫子夫的弟弟卫青抓起来,想要杀了他。
卫青的朋友公孙敖,带着人拼死把卫青救了出来,并把此事上报给汉武帝。
从此,汉武帝更加厌倦陈阿娇,并开始专宠卫子夫。

陈阿娇的处境愈加不妙。
不过,她最大的靠山,太皇太后窦漪房,还在人世。要知道,她的母亲馆陶公主,可是窦漪房唯一的女儿。
再加上,卫子夫一连生了3个孩子,也都是女儿。
陈阿娇的皇后之位,暂时没有危险。
她也知道,自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儿子。为了求子,她花了整整9000万钱,却一点用处都没有。
等到太皇太后窦漪房去世,陈阿娇的皇后之位,变得岌岌可危。
为了挽回汉武帝的心,她动用了巫蛊之术。
这在汉朝,可是绝对的禁忌。
汉武帝知道之后,下令有司彻查,牵连并处死了300多人。
还好,汉武帝对陈阿娇虽然已经没有夫妻情分,但陈阿娇好歹是他的表姐妹。陈阿娇的母亲馆陶公主尚在人世,那是帮助汉武帝登上皇位的亲姑姑。
一直对巫蛊之术颇为忌惮的汉武帝,并没有杀陈阿娇,而是废了她的皇后之位,让她退居长门宫。
汉武帝还下令,陈阿娇除了名分上不再是皇后,日常待遇和皇后一模一样。

03、千金买赋
史记和汉书这两本正史里,没有记载陈阿娇在长门宫里过得怎么样。
我们只知道,陈阿娇被废后两年,卫子夫生下了汉武帝的第一个儿子,被封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开始了开挂之路。
十多年后,馆陶公主去世。
又过了几年,陈阿娇去世。
不过,在南梁昭明太子萧统汇编的《昭明文选》里,收录了一篇据说作者是司马相如的长门赋。
长门赋的序言说,陈阿娇被废之后,退居长门宫。她花费百金,请司马相如写了这篇赋。司马相如不愧是大才子,这篇赋写得哀怨婉转,打动了汉武帝,陈阿娇重新获得宠幸。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后人多有怀疑。
但这篇长门赋,却开骈体宫怨题材之先河,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序言里写的陈阿娇花百金请司马相如作赋,也渐渐传成千金,最后留下一个经典的成语:千金买赋。

04、为什么陈阿娇受文人和小说作者欢迎
纵观陈阿娇的一生,虽不平淡,但比她经历更传奇的后妃有不少。
哪怕是在汉武帝的后妃里,卫子夫的一生也比陈阿娇跌宕起伏的多。
为什么陈阿娇那么受文人和小说作者的欢迎呢?
我想,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长门赋与司马相如的影响力。
长门赋,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力非常大的作品。
《先秦两汉文学史》谁这么介绍长门赋的:这是最早的《宫怨》诗,开后代写“宫怨”作品之先河。
而长门赋公认的作者司马相如,也是对后世影响力非常大的文学家,有“赋圣”“辞宗”之称。
在长门赋和司马相如的影响下,陈阿娇退居长门宫的哀怨,成了文学史上的著名典故,关键字有长门怨、千金买赋等。
陈阿娇另一个著名的典故,是金屋藏娇。这也经常出现在诗词里。

而诗人和诗人们写诗作赋,非常喜欢用典故。
我们可以看到,在写陈阿娇的诗词中,典故占比相当大。
如南梁柳恽的“无复金屋念,岂照长门心”,就同时化用了金屋藏娇和长门两个典故。
北周庾信的“长门一纸赋,何处觅黄金”,用的是千金买赋的典故。
李白更是就长门怨这个典故,写了至少四首诗。
这些诗词,写的未必是陈阿娇本人。
更多的是采用长门和金屋的典故,表达诗中主角的哀怨之情。
这也是文人们的常见手法:写将军威武,不写威武本身,而把他比作霍去病,读者便知道这个将军很厉害;写哀怨的情绪,不写哀怨本身,而写陈阿娇在长门宫,读者便感觉到了愁绪。
可以说,陈阿娇的相关诗词这么多,长门赋和司马相如功不可没。

其二,文人喜欢以闺怨指代自己的心情和想法。
在诗歌中,有一种很常见的表现手法:以夫妇喻君臣,以闺怨喻不得志,以女子的愁绪与遭遇指代自己的心情。
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诗词的主角,貌似是一个女子,再一深挖创作背景,就会发现作者写的是其实是自己。
比较著名的案例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乍看上去是一个已婚女子忠于婚姻,拒绝了男子的追求,实际上是作者张籍表示自己要忠于朝廷,拒绝了藩镇的拉拢。
而陈阿娇,出身高贵,结局哀怨,又有金屋藏娇和千金买赋的典故,非常适合文人们代入自己再创作。
王安石的“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就是王安石借陈阿娇的典故,表达了君心难测,人生坎坷。
辛弃疾的“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表达的则是他空有收复河山的壮志,却一直无法实现的愤懑。

其三,她的人生想象空间大。
如果说,诗人词人们喜欢写陈阿娇,是因为在长门赋和司马相如的加成下,她的典故非常好用。
那么,小说作者,为什么喜欢以陈阿娇为主角呢?
我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她的人生想象空间大。
小说作者喜欢什么样的题材和主角呢?
像卫子夫那样的主角,看起来,人生跌宕起伏,一生戏剧性极强,但是小说作者如果以她为主角,很难有用武之地。
因为,卫子夫的人生,直到巫蛊之祸之前,都太圆满了,真实的历史比小说更具戏剧性。小说作者发挥的空间不大。
而如果写改变巫蛊之祸的结局,没有前面几十年的铺垫,都要按照历史来,小说作者也很难坚持到这里。
陈阿娇做主角,就不一样了。
写她被废之后的人生,写她改变被废的结局,写她抛弃汉武帝而另寻自己的美满人生,都可以。
只要稍微改变一下历史,陈阿娇的人生就有无穷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小说作者自然喜欢写这样的题材。#2023发文冲刺赛#
你觉得是不是呢?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11 12:59 , Processed in 0.00810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