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6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日铁军:王牌常胜军74军传奇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3 14:44:4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抗日铁军:王牌常胜军74军传奇                                                                                      
               
                                        

                                                                                                                 



“飞虎旗”——这个抗战期间军界最高荣誉的象征,曾经被一支部队独得两面。在抗战八年里,这支军队参加了几乎所有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包括万家岭、上高、常德三次战役,辉煌战绩彪炳史册。
这支被誉为“抗日铁军”的部队,就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

俞济时(1904—1990)



画面上这位英气逼人的年轻人名叫俞济时,浙江奉化人,黄埔一期毕业,做过蒋介石的贴身侍卫,深得蒋的信任。1937年9月1日,第74军正式组建,俞济时被任命为首任军长。

当时,抗日全面爆发后组建了很多军队,第74军为什么会越来越受到关注呢?
1938年7月,万家岭战役打响。为尽快突破国军防线,日军第11军军长冈村宁次向第106师团下达突破五台岭一线,企图一举歼灭德安一线约20个师的中国军队主力。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收到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万家岭的战报,调集12个师,从各个方向合击万家岭地区之敌。
日军第106师团师团长淞浦淳六郎中将发觉形势极为不利,迅速放弃原计划,全力突破第74军58师的防御阵地。
在日军飞机的密集轰炸下,第58师付出巨大的代价,经过两天激战,全师上下仅存500余人。眼看阵地即将失守,师长冯圣法向军长俞济时请求支援。俞济时果断向警卫营下达投入战斗的命令,只留下一个警卫班负责保卫军部,最终保住了阵地,粉碎了日军突围的阴谋。

 张灵甫(1903—1947)



张灵甫英气飒飒,也就是后来的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曾就读于北大历史系,任团长期间因轰动全国的杀妻事件被关进南京陆军监狱。抗战全面爆发后,王耀武提议让张上前线戴罪立功。张灵甫的命运也由此改变。

1938年10月7日,在万家岭全线总战役攻中,国军曾一度陷入岌岌可危、进退维谷的境地。危机之际,一位抗日虎将的出现,改变了战局。这位虎将是谁呢?他又是如何改变战局的呢?
这位虎将正是前面讲到的张灵甫。当时,张灵甫任74军第51师153旅副旅长兼305团团长。面对国军的困境,熟读兵书张灵甫向第51师师长王耀武献上一计,仿照三国邓艾灭蜀的战术,由山间小道偷袭。当夜,张灵甫亲自率领敢死突击队,从山后的羊肠小道攻上山顶,拿下张古山阵地,为中国军队最后取得胜利立下大功。
1941年9月,日军派遣阿南惟畿率5个师团、2个独立旅团共12万人再度入侵长沙,扬言“打进长沙过中秋”。那么,一向轻视中国军队战斗力的阿南,会把“第74军”放在眼里吗?
1941年,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面对狂妄的日军,第九战区调集40个师组织长沙会战,又一场大规模会战一触即发。
74军的出现,完全打乱了阿南惟畿进攻长沙的部署,他在日记中写下了“不知此次长沙作战能否进展顺利”的忧虑,派人密切监视74军的一举一动。此后,“第74军”这个番号频频出现在阿南惟畿的日记中。
阿南的忌惮心理在日军的作战计划中也得到了印证:
“因敌军(第74军)为最精锐部队,不与之交战即行撤退,则将被敌利用进行反宣传,须避免此等情况发生。”
9月25日,在长沙以东约30公里处的春华山,第74军57师先遣团与日军发生了遭遇战。此后,第74军投入了两个师的主力,与日军第3师团展开激战。
9月底的日头依然毒辣,焦糊的空气和惨烈的战况压的人喘不过气来,长沙的一些药铺自发熬制出藿香正气水送到前线,给将士们解暑,第74军官兵们愈发斗志昂扬。长沙药铺藿香正气水劳军之举随即传为佳话。
那么,在广大军民同仇敌忾的氛围中,晕头转向的日军知道眼前的这支军队就是第74军吗?
日军一再发动猛烈的攻势,均被击退。关于中日双方在春华山一带的焦灼拼杀,日军战史这样记载:
“重庆军(第74军)凭借坚固阵地,依靠大量士兵更加发挥火力顽强抵抗。攻击开始后约30分钟,第一线不断出现伤亡,虽夺取了敌(第74军)阵地的高台端部,但以后由于炽烈的火力及敌(第74军)干部带头顽强反攻,致使攻击受挫。”
后来,被打得晕头转向的日军师团长丰岛房太郎“综合各项情报才得知”,眼前的强敌正是他们素日忌惮的国军第74军。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爆发,74军57师的8000名官兵奉命阻击10万日军。敌人炮火、毒气、飞机、坦克轮番上阵,57师顽强作战达15天之久,减员严重,最后能够战斗的人员只有200名,师长余程万发出历史有名的最后一电:
“弹尽,援绝,人无,城已破。职率副师长、师附、政治部主任、参谋部主任死守中央银行,各团长划分区域,扼守一屋,作最后抵抗,誓死为止,并祝胜利。74军万岁!”
1944年3月,为纪念在这片土地上牺牲的74军将士,常德人民自发募捐,修建了占地达3万平方米的阵亡将士墓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国民党整军会议后,第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
资料附录:
74军历任军长:
首任军长俞济时
在国民党军界中,俞济时是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人物。他出生于浙江奉化,与蒋介石是同乡,又是黄埔一期毕业生。凭着这两条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加上他为人机警、精明干练,深受蒋介石的青睐。从1925年东征时期起,蒋介石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担任贴身侍卫。短短几年中,俞济时就从侍卫大队的排长跃升为警卫第一师师长,并一度担任南京警备司令。其晋升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抗战爆发后,俞济时又指挥七十四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等战役,转战大江南北,期间,随蒋介石出席开罗会议。抗战胜利后,历任国民政府参军处军务局长、三民主义青年团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总统府第三局局长。1949年去台湾,历任国民党总裁办公室总务主任、侍卫长。逝于台北。
二任军长王耀武
王耀武1904年出生于山东泰安上王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只上过几年私塾。1924年11月,王耀武南下广州,考入了黄埔军校第三期。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任团长。

王耀武(1904-1968)



1932年6月,蒋介石向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王耀武所在的三十二旅在宜黄陷入了红军的重围。旅长杨天民十分恐慌,准备弃城突围,王耀武劝阻说:“红军善于攻点打援,我若突围,必遭全歼,如若死守,或可幸存。”结果,王耀武与杨天民率全旅坚守宜黄24天,始终未被红军攻破,创造了出乎蒋介石意料的“奇迹”。战后,蒋介石亲自召见了王耀武,对其慰勉有加,当即提升王耀武为补充第一旅少将旅长。王耀武对蒋介石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

由于王耀武在内战中“战功”卓著,1936年8月,他又晋升为五十一师师长。
抗战爆发后,王耀武总算找到了真正的用武之地。他率领五十一师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打得十分出色。1939年6月,蒋介石在重庆召见了王耀武,对他任五十一师师长期间的战绩大加赞许。这样,王耀武这普通的农家子弟,终于登上了七十四军军长宝座。
三任军长施中诚
施中诚,字朴如,安徽桐城人。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四期毕业。

施中诚(1898~1983)



施中诚童年丧父,稍长到山东投靠伯父施从滨,1920年入保定将弁学堂,1923年毕业后,在施从滨部下任见习排长。1926年春,施中诚由排长被提升为团长,三年后,再升烟台警备司令。1931年,施中诚任旅长,1937年升任师长。七七事变后,驻防广西。1941年升任第一百军少将副军长、军长。1943年春,调任陆军第七十四军军长,驻防湘西常德、武冈、洪江一线。
1945年5月湘西大会战,施中诚亲临前线指挥,配合王耀武所属5个师,同日军3个师团,血战雪峰山下,毙敌数千,缴获大批枪炮、弹药。湘西大捷,重创日军先头部队,使之不敢冒然西进。七十四军一时军威大振。1945年12月,七十四军接受衡阳一线日军投降。次年春,驻防南京。施中诚任南京警备司令。
1946年秋至1948年冬,施中诚任国军第十八集团军副司令,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其间捐资在家乡桐城砂子岗创办述德小学。1948年9月22日晋升陆军中将。南京解放前夕,携古稀老母、妻侄家小由香港转赴台湾。后任国民政府台湾中部防守司令部中将副司令。1959年离开台湾,偕妻长住美国洛杉矶,1983年逝世。
四任军长张灵甫
张灵甫,陕西省长安县人(现西安市长安区)。张灵甫是黄埔军校四期毕业生。原名张钟麟,字灵甫,后因杀妻案发,为避时议改名张灵甫,字钟麟。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王耀武向蒋介石进言,张灵甫方得以返回部队。第七十四军组建时任第三〇五团团长。1938年9月,张灵甫在江西德安参加万家岭战役,他亲率一支敢死队,从张古山背面的悬崖绝壁登上顶峰,奇袭日军,战后,张灵甫晋升为七十四军五十一师一五三旅旅长。
1939年3月,在反攻南昌的高安战役中,张灵甫右膝中弹骨折,继续指挥作战。此后,在1939年9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3月的上高会战和1941年9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中,张灵甫屡立战功,先后任五十一师步兵指挥官、五十八师副师长、五十八师师长等职。
1946年4月20日,任第七十四军军长兼首都警备司令。1946年5月至6月,第七十四军整编番号更为陆军整编七十四师,遂改任陆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内战爆发后,他率领整编七十四师疯狂进攻新四军和苏北、苏中解放区,先后占领了淮南、淮北、苏中、苏北等地,一直攻到山东,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最终在1947年5月因孤军冒进,被华东野战军击毙于孟良崮,落了个身死军覆的下场。
五任军长邱维达

晚年邱维达(1904年——1998年)



1947年夏,国民政府以在战前划拨给整编七十四师,但在后方临沂未及参战的3个新兵团和榴弹炮营为基础,重建了整编七十四师。下辖整编第五十一旅和整编第五十八旅,邱维达任师长。1948年9月整编七十四师改称第七十四军(辖第五十一师、第五十八师),改任军长。淮海战役中,该军划归邱清泉第二兵团战斗序列,在陈官庄地区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全歼,邱维达被俘虏,入华东军区解放军官团学习。1950年初分配到华东军政大学任教。后任江苏省政府参事室参事,江苏省政协委员、常委。
74军军歌
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第五处处长、著名作家田汉在德安大捷后因采访张灵甫将军并被74军英勇事迹深深感动后,挥笔作词,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军歌,同时编写了话剧《德安大捷》。《74军军歌》,田汉词,任光曲。
“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我们向日本强盗反攻。他,强占我们国土,残杀妇女儿童。我们保卫过京沪,大战过开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人民的武力,抗日的先锋!我们在战斗中成长,我们在炮火里相从。我们死守过罗店,保卫过首都,驰援过徐州,大战过兰封!南浔线,显精忠,张古山,血染红。我们是国家的武力,我们是民族的先锋!起来!弟兄们,是时候了。踏着先烈的血迹,瞄准敌人的心胸,我们愈战愈勇,愈杀愈勇。抗战必定胜利!杀!建国必定成功!杀!”
   (本文为 @纪录片人陈钦 与爱奇艺共同投资制作的百集大型历史解密纪录片《中日百年抗战全纪实》的文字稿。@纪录片人陈钦独家授权 @煮酒君谈史@高会民 更新纪录片文字稿。)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8-23 16:26:58 |只看该作者
赞!好帖!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7Rank: 7Rank: 7

板凳
发表于 2015-8-23 20:04:01 |只看该作者
浪淘沙 发表于 2015-8-23 16:26
赞!好帖!

谢谢关注!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6-29 15:40 , Processed in 0.00838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