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许世友家中遭窃,一柜子茅台不翼而飞,周总理听闻后竟放声大笑:我送你两瓶!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9 08:15:4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许世友家中遭窃,一柜子茅台不翼而飞,周总理听闻后竟放声大笑:我送你两瓶!                                                                                 2024-06-08 09:30                                        发布于:福建省
   
                          

许世友上将是个酒鬼,这一点无人不知。他珍藏了一柜子茅台酒,视若珍宝。可就在1967年的一天,家里却进了贼,偷走了他的宝贝茅台。许世友气得七窍生烟,这件事竟惊动了周恩来总理。面对许世友的"哭诉",周总理却哈哈大笑。他笑着说要送许世友两瓶茅台,这是何故?难道总理和小偷有什么关系不成?这背后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

一、许世友的酒缘

许世友对酒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他的少年时代。许世友出生在大别山区的一个小山村里,当地民风彪悍,练武之风盛行。村里的男人个个身怀绝技,拳脚功夫了得。而当地还有一个特殊的风俗,那就是无论逢年过节,还是婚丧嫁娶,甚至打架斗殴,都离不开酒。

许世友的母亲是个贤惠的农家妇女,她不希望儿子变成村里那些整日喝得醉醺醺的"酒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把年仅7岁的许世友送到了十里之外的一座寺庙里,拜一位老和尚为师,学习武艺。

母亲原本以为,在清静的寺庙里,许世友能远离酒这个"祸水"。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许世友的师父竟然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这位老和尚武功高强,但嗜酒如命。不论白天黑夜,不论清修还是习武,他随身都带着一个酒葫芦,时不时就往嘴里灌上几口。

在这样一位师父的影响下,许世友也慢慢爱上了喝酒。起初,他是趁师父不注意,偷偷抿上几小口,渐渐地胆子大了,就光明正大地跟师父一起喝酒。师父见状,非但没有责备,反而很是欣慰。在他看来,酒乃"英雄汁",越是豪爽的人,越是离不开酒。

有一次,师徒二人正在习武,许世友突然提议比试一番。师父欣然应允,谁知许世友出手竟然格外凌厉,把师父打得节节败退。老和尚纳闷,平日里徒弟的功夫明明还不如自己,怎么今天突然厉害了许多?

许世友不好意思地说:"师父,我今天喝了些酒,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老和尚恍然大悟,原来酒还能激发人的潜力。从此,他不仅允许徒弟喝酒,还经常带着徒弟外出,一边品尝各地的美酒佳酿,一边结交武林高手。

就这样,许世友在酒的陪伴下,度过了快乐的童年和少年时光。酒似乎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他走上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

参军后,许世友的酒量更是一发不可收拾。他常常豪饮到天明,却从不误事。战友们都说,许世友是被酒泡大的,他的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烈酒。

1933年,红军在江西和中央苏区连续作战,许世友率部夺取了一个国民党据点。战斗结束后,他兴致大发,叫后勤部的同志送来了一大坛"糯米酒"。当时,物资匮乏,能喝上这种自酿的米酒,已经是莫大的享受了。

然而,许世友却嫌酒坛子太小,竟然提来了一个木盆,足足装了十几斤酒。就这样,他端起木盆,对着满月,一口气喝了个底朝天,把在场的战友都看呆了。

红军时期,许世友的酒量就已经是无人能及。他常常在胜仗后,端起酒碗,豪饮千杯不醉。即便是在最艰苦的长征途中,他也总能想方设法弄到酒喝。战友们都说,许世友就是个"酒桶将军",他的胃里简直装了个酒缸。

然而,对于许世友来说,酒不仅仅是一种嗜好,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死亡随时都在身边徘徊。对许世友这样时刻面对生死考验的军人来说,酒就是最好的解忧良药。每当一个人独处时,许世友总会默默地举起酒杯,把心中的苦闷和彷徨一饮而尽。

酒,似乎已经融入了许世友的生命,成为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那时起,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在生活中,许世友总是形影不离地带着酒,就像武士佩戴着他的刀,诗人携带着他的笔。

许世友的酒缘,是从少年时代开始的,又伴随了他的一生。这缘分,既有血脉相承的豪爽,也有生死与共的豪情。正是在酒的陪伴下,许世友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岁月,也成就了一代名将的风采。

二、周恩来与许世友的酒事

周恩来和许世友虽然都是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但性格却大相径庭。周恩来文质彬彬,谦逊有礼;许世友则豪爽耿直,不拘小节。尤其在喝酒这件事上,两人更是有着天壤之别。

周恩来虽然酒量不小,但极少饮酒。他常说:"喝酒误事,还伤身体。"即便在外交场合,周恩来也是浅尝辄止,从不勉强别人喝酒。

而许世友却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他嗜酒如命,常常豪饮到天明。在他看来,酒是英雄汉的象征,越能喝酒就越是条汉子。所以,他最看不惯那些酒量小还不肯喝的人,总要想方设法灌醉他们。

一次,南京军区的一位师长来汇报工作,许世友硬是拉着人家喝酒。那位师长酒量不行,推辞再三,许世友就发火了,一拍桌子吼道:"你不喝是吧?我让你喝你就得喝!"

说罢,许世友叫来两个卫兵,捏住那师长的下巴,生生地给他灌了一大碗酒。那师长被呛得直咳嗽,脸都憋紫了,许世友却哈哈大笑:"这才像个军人嘛!"

这事儿传到了周恩来耳朵里,他觉得许世友这样强人所难实在不妥。但他也知道,许世友这人脾气犟,说教肯定不管用,必须用特殊的方法才行。

于是,一次许世友来北京开会,周恩来便邀他单独吃饭。席间,周恩来笑着对许世友说:"许司令,听说你酒量不小啊,今天咱俩比比,看谁喝得过谁!"

许世友一听这话,顿时来了兴致。他豪爽地拍着胸脯说:"总理,您说得太对了!喝酒这事儿,不分官大官小,只论酒量!我许世友从来没怕过谁,今天就陪您痛饮一场!"

说罢,许世友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周恩来也不示弱,一杯接一杯地喝。两人你来我往,很快就干掉了一瓶茅台。

许世友正喝到兴头上,忽然发现周恩来的酒杯空了。他赶紧给周恩来满上,笑道:"总理,这酒您看着不错吧?再来一杯!"

周恩来却摆摆手,淡淡地说:"许司令,喝酒可不能勉强人啊。你爱喝就多喝点,我喝不了太多。"

许世友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总理,您说得太对了!喝酒这事儿就该随意,谁爱喝谁喝,不爱喝就算了。我许世友今后再也不勉强别人了!"

周恩来心里暗暗称奇:许世友这人,平时谁的话都不听,想不到几杯酒下肚,倒是醒悟了。

酒过三巡,许世友已经有些醉意了。他突然一拍大腿,对周恩来说:"总理,我以前做得不对,总爱灌别人酒。您今天点醒了我,我发誓,今后再也不这样了!"

周恩来笑着点点头,又给许世友斟满一杯酒:"来,许司令,今天咱们不醉不归!"

许世友一口干了杯中酒,激动地说:"总理,您是我见过最通情达理的领导!我许世友今后就是跟着您喝一辈子酒,也心甘情愿!"

就这样,周恩来用三瓶茅台酒,彻底改变了许世友的酒品。从此以后,许世友再也不强迫别人喝酒了。每次宴请,他总是笑呵呵地对客人说:"爱喝就喝,不爱喝咱就聊天!"

周恩来的这番苦心,许世友铭记在心。多年后,他回忆起这件事时,依然感慨万千:"总理真是高明啊!就用三瓶酒,就把我这个酒鬼治好了。他不但是个政治家,还是个'心理专家'呢!"

周恩来和许世友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革命的熔炉中,却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正是有了周恩来这样睿智、宽容的领导,才造就了许世友这样豪爽、忠诚的将领。两位伟人的酒事,也成为了革命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酒柜被盗风波

1967年10月,许世友以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身份出席建国18周年的庆典。作为一个资深的老酒鬼,许世友最引以为豪的就是他珍藏多年的一柜子茅台酒。这些茅台酒都是他多年来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每一瓶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然而,就在许世友为国庆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万万没想到,家里竟然进了贼,而且还偏偏盯上了他最心爱的茅台酒。

国庆庆典结束后,许世友迫不及待地赶回南京,想要好好享受一下难得的清闲时光。他一回到家,就直奔他的珍藏室,准备打开酒柜,痛饮一番。

可当他打开酒柜的那一刻,却傻眼了。眼前的景象让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本整整齐齐摆放着的几十瓶茅台酒,现在却一瓶不剩了!

许世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他怒吼一声,一拳砸在了酒柜上。"是哪个不要命的东西,敢偷老子的茅台?!"

他仔细查看了酒柜,发现锁头完好无损,显然是有人偷偷配了钥匙。许世友越想越气,堂堂一个开国上将,在自己家里还能被偷,这要是传出去,他许世友还有什么面子?

更让许世友气不打一处来的是,这个贼似乎跟他一样,也是个不折不扣的酒鬼。家里其他的贵重物品一件没少,就光偷了他的茅台酒。想到那些陪伴了自己多年的茅台,现在全都进了别人的肚子,许世友就肝疼得厉害。

"这事儿绝不能就这么算了!"许世友咬牙切齿地说。他发誓一定要把那个偷酒贼给揪出来,让他尝尝偷许世友东西的下场。

许世友立即着手调查此事,把家里的佣人、警卫全都叫来盘问,但没有一个人知道是谁偷了酒。许世友又派人去打听附近有没有人最近喝了不少好酒,但也一无所获。

这件事一直困扰着许世友,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的部下干的。要知道,他平时最喜欢拉着部下喝酒,而且向来慷慨大方,部下们跟他喝酒从来不用客气。莫非是哪个不知好歹的东西,见他不在家,就趁机下手了?

一想到这儿,许世友更是怒不可遏。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旦抓到那个偷酒贼,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他一顿,让他知道偷许世友的东西是什么下场!

然而,让许世友没想到的是,这件事竟然惊动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听说许世友家里被偷了茅台酒,不禁哑然失笑。堂堂一个国之栋梁,就为了几瓶酒闹得人仰马翻,传出去还不被人笑掉大牙?

于是,周总理特意给许世友打了个电话,安慰他说:"小许啊,你的酒我听说了,这事儿不大,别往心里去。你要是实在想喝,我这儿还有几瓶,改天给你送过去几瓶尝尝鲜。"

许世友一听周总理要送他茅台,顿时喜上眉梢,连连道谢。他心想,总理送的酒,那可不是一般的酒,一定要好好收着,找个特别的日子再喝。

就这样,在周总理的安抚下,许世友的心情终于平复了一些。但他心里还是念念不忘那些失窃的茅台,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那个偷酒贼,讨回公道。

然而,让许世友没想到的是,那个偷酒贼竟然再也没有出现。许世友派人在南京城里搜寻了许久,也没有找到一点线索。渐渐地,这件事也就淡出了许世友的视线。

但许世友却从此对自己的藏酒提高了警惕。他专门找人给酒柜换了把新锁,又派了两个亲信轮流看守,生怕再出现什么闪失。

从此,许世友家的酒柜就成了南京城里的一道风景。人们都知道,那是许世友将军的宝贝疙瘩,谁要是敢打那酒柜的主意,就等着倒大霉吧!

而那个神秘的偷酒贼,也成了南京一段流传已久的传说。人们纷纷猜测,那会是什么人呢?是许世友的部下?还是他的仇家?亦或是一个和他一样的酒鬼?

对此,许世友将军只是神秘一笑,从不多言。他心里清楚,那个偷酒贼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许世友的酒,从此再也没有失窃过。

四、许世友晚年与酒

许世友一生戎马倥偬,打了大半辈子仗,喝了大半辈子酒。即便是在晚年,他对酒的热爱也丝毫不减。

1955年,许世友被授予大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十大元帅之一。从此,他告别了战场,但却没有告别酒杯。相反,和平年代反而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与酒为伴。

每逢佳节或有贵客来访,许世友总会端出他珍藏的茅台酒,与大家把酒言欢。他家里的酒柜,永远都是满满当当的,里面放着各种名酒,但他最钟爱的还是茅台。

有一次,著名作家高玉宝去拜访许世友,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许世友兴致大发,开了几瓶茅台,两人就这样边喝边聊,从晚上一直喝到天亮。

第二天,高玉宝醒来后,发现自己躺在许世友家的沙发上,而许世友已经不知去向。原来,许世友一大早就去视察部队了,喝了一夜酒的他精神抖擞,哪里还有半点宿醉的样子。

许世友的酒量之大,令人叹为观止。有一年国庆节,他连续三天设宴款待老战友,每天都是从中午喝到深夜。一些酒量不行的战友早已醉倒,许世友却还是兴致勃勃,一杯接一杯地喝,似乎永远都喝不够。

有人问许世友,为何如此嗜酒?许世友笑着说:"我这一辈子,就爱两样东西,一样是打仗,一样是喝酒。打仗爽,喝酒也爽,痛快!"

在许世友看来,酒不仅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情怀。那一杯杯浓烈的酒,承载了他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每当举起酒杯,他就会想起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想起那些与他出生入死的战友。

酒,似乎成了许世友与过去联结的一座桥梁,让他在晚年依然能感受到昂扬激越的热血和澎湃的激情。

然而,许世友晚年最大的遗憾,也与酒有关。1985年,已经80岁高龄的许世友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医生严禁他再沾酒。

对许世友来说,这无疑比死亡更难以接受。他曾说过:"不喝酒,我就像条死鱼。"可现在,他却必须与酒说再见了。

住进医院后,许世友食不下咽,夜不能寐,整日愁眉不展。他像个孩子一样,缠着医生护士,求他们让自己喝一口酒。

医生护士拗不过他,只好偷偷地给他带一小杯酒,让他解解馋。许世友喝下那小小的一杯酒,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他走得很安详,仿佛只是睡着了。

在许世友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他的家人特意在他的棺木里放了一瓶茅台酒,让他带着这毕生挚爱,走完最后一程。

许世友一生都在与酒为伴,即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放下酒杯。这位嗜酒如命的老将军,生前豪饮千杯不醉,死后也要与酒相伴。

有人曾问许世友,为何如此嗜酒不改?许世友笑着说:"我这辈子,仗没打够,酒没喝够,地没种够。"

是的,对许世友来说,人生就像一场酣畅淋漓的战斗,就像一杯浓烈醇厚的美酒。他一生都在追求那种酣畅淋漓、痛快淋漓的感觉,而酒,就是他追求这种感觉的源泉。

许世友晚年与酒的故事,既有豪情万丈的潇洒,也有遗憾和不舍的惆怅。但无论如何,酒都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为了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结尾

正如邓小平所说,许世友是一位具有特殊性格、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的特殊人物。而他与酒的不解之缘,也成为了他特殊人生的最好注脚。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3 03:43 , Processed in 0.009251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