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后销声匿迹,40年后调查团在河北找到线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1 05:12: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后销声匿迹,40年后调查团在河北找到线索                                                           2024-06-02 12:31                                        

发布于:天津市
   
        87年前的1935年5月29日,在四川省泸定县产生了关乎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的战役——飞夺泸定桥。这场战斗是红军长征途中一场令人胆战心惊的战役,更是中国革命史上永垂不朽的篇章。
对于这场战役,多位革命先驱者印象深刻。毛主席曾写下“大渡桥横铁索寒”,一个“寒”字,既是对严峻战事的写照,也是对红军付出牺牲的痛惜。开国上将杨成武晚年回忆过往说,在他打过的千千万万场战斗中,最惨烈、最悲壮的,还是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这场战役来之不易,胜利的背后离不开千千万万的英雄的英勇作战。飞夺泸定桥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然而,令人可惜的是,在那样艰难的岁月里,有这22名无名英雄冒着极大的危险和挑战,率先冲上泸定桥用自己的身躯为红军开路。
1935年5月25日,红军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但由于渡船太少,红军大部队在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快速抵达大渡河东岸。同时敌军追得越来越近,于是中革军委决定迅速夺取上游的泸定桥,让主力部队通过。然而,摆在红军面前的,只有泸定桥上剩下的13根铁索,越过铁索往下看,红褐色的大渡河河水波涛汹涌,连绵不绝,让人望而生畏。

因为国民党军为了阻止红军从泸定桥过河,在红军抵达之前快速把桥上所有的桥板全部拆掉了。与此同时,国民党还在桥的对面建起了防御工事,在高地上架起了机关枪,面对国民党的步步紧逼,渡过泸定桥迫在眉睫。
这时,红四团在到达泸定桥后,紧急开展了夺桥会议,讨论出在红四团三营二连挑选22名战士组成夺桥突击队。经过战士们的踊跃报名和罗华生书记的严格挑选,最终选择了22名勇士接收这次艰巨的任务。
在1935年5月29日,也就是当天下午,22名身挂冲锋枪,背上插着马刀,腰间缠着十数颗手榴弹的战士,义无反顾地朝着闪烁着寒光的铁索桥扑去。敌军迅速反应,对战士们展开猛烈攻势,但是战士们依旧迅速前行,不畏惧敌人的攻击。在夺桥突击队的后面是三连连长王友才担任队长的铺桥突击队,除携带武器外,每人夹着一块百姓自行捐赠的木板,边铺桥边冲锋。

到中间时,突击队的动作越发熟练,速度越发快了起来。然而,到最后一段铁锁时,卑鄙的敌人选择浇上煤油,点燃堆放在桥头的木板。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火,战士们第一反应是慌张的。
但此时对岸的杨成武喊道:“冲过去,莫怕火!”战士们斗志瞬间燃烧起来了,勇敢地穿过火海,拿着武器消灭对面的敌人。后续部队立即渡河攻下泸定城,歼灭守敌一个团。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大渡河战役的胜利,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道路,彻底打破了蒋介石歼灭中央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美梦。
飞夺泸定桥的22名突击队员,勇往直前夺取了大桥,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道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22位勇士并未被大家完全知晓。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这场突击队的战士,只记载了身为突击队长的二连连长廖大珠和二连指导员王海云的名字,剩下的20名战士的名字仍然处于未知状态。

1966年,王永模怀揣着对飞夺泸定桥的勇士的敬畏之心来到泸定县委宣传部。他一心想要弄清楚22名勇士的身份。同时,他的这个决定,受到了泸定县委的大力支持,并组建了调查团。
在他的苦苦寻找中,终于在1975年,王永模在江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内发现了一份刘梓华烈士的档案,上面明确记载:刘梓华同志是参加过飞夺泸定桥战斗的英雄人物。经调查,这份资料来源于河北廊坊军分区。幸运的是,在河北期间,在刘梓华子女处找到了刘梓华留下的一本随军笔记,这更加肯定了他的判断。

这次确认了一名战士的身份,这给王永模带来了希望。在后续的努力下,他确认了当年22位勇士中12位的名字。与此同时,剩下的10名勇士的名字,现在仍在用心寻找。
结语
虽然飞夺泸定桥的硝烟已过去八十多年,但是不可磨灭的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伟大的革命英雄。我们以革命英雄为榜样坚定信念,走好属于我们新时代的长征路。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2-17 13:42 , Processed in 0.00727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