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写尽人世悲欢离合,700多年无人能出其右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30 10:58: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写尽人世悲欢离合,700多年无人能出其右                                                         2024-06-30 00:20                                        

发布于:河北省
   
      蒋捷,南宋末年的进士。宋度宗咸淳十年,蒋捷成功跻身甲戌科进士之列,可谓是搭上了南宋科举的末班车。两年后南宋覆灭,蒋捷的进士光环也随之黯淡,从此仕途无望。此后,蒋捷自号“竹山先生”,在太湖之滨的竹山隐居,遗世独立。
跟其他词人、诗人相比,蒋捷留下来的作品不多,他一生所著《竹山词》,仅存词94首。然而,别看数量不多,流传的千古佳句却不少,例如那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后人因此称其为“樱桃进士”。这可比那位留下两万来首诗的大诗人厉害多了!

翻遍史料,蒋捷留下的痕迹很少,究其原因,与蒋捷所处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有关。入元后,蒋捷的生活漂泊不定,居无定所,也没有了正经工作。但蒋捷心中信念不灭,他始终坚守南宋遗民的身份。没有正经工作,不入仕,蒋捷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自然就生活窘迫,还一度落魄到靠帮人抄写书籍为生,其艰辛可见一斑。
此外,蒋捷的孤傲性格,也导致他与同代文人交往甚少。尽管他与周密、张炎、王沂孙并称“宋末四大家”,且四人都有在江浙生活的经历,但蒋捷却鲜少与他们进行诗词唱和。蒋捷是一位真的隐士,安贫乐道,追求自己心中所想。蒋捷这位才华横溢的词人,因时代变迁、性格孤傲,终究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一个模糊而神秘的背影。

蒋捷所著的《竹山词》,名篇佳句着实不少,例如:芳景三分才过二,便绿阴门巷杨花落。沽斗酒,且同酌;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等等。其中最让人动容的,最令人慨叹人生的,莫过于他的《虞美人·听雨》。这是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写尽人世悲欢离合,700多年无人能出其右。
虞美人·听雨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虞美人·听雨》一诗,恰似一幅流转的时光画卷,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中徐徐展开。诗人以听雨为线索,巧妙地串联起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将少年、壮年、老年的心境变化与雨声相结合,使得每一滴雨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深沉的故事。
画面起始于少年时期的歌楼之上,那时的雨声伴随着红烛的摇曳和罗帐内的欢声笑语。红烛映照下,少年的脸庞显得稚嫩而充满朝气,他们在歌楼上尽情欢歌,雨声只是增添了几许浪漫情调,那时的雨,是轻快的、愉悦的,如同少年未经世事的心。
随着画卷的展开,我们进入了诗人的壮年时期。此刻,他身在客舟之中,面对着宽阔的江面和低垂的云层,孤雁在秋风中哀鸣。这里的雨声显得深沉而寂寥,它伴随着诗人的漂泊和孤寂,是他在人生旅途中遇到的挑战与艰辛的象征。壮年的雨,带着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

最后,画卷带我们来到了诗人的晚年。他如今听雨的地方换成了清静的僧庐,时间已经在他的鬓角留下了痕迹。此刻的雨声,不再是少年时的欢快,也不是壮年时的沉重,而是带着一种淡然的哀伤。诗人历经了悲欢离合,对世事的变迁有了更深的体悟。他静静地坐在僧庐下,听着雨声滴答到天明,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奈与超脱。
整首诗以雨为媒,将人生的三个阶段巧妙地串联起来,展现了诗人从青涩少年到沧桑老者的心路历程。雨声在这里成为了一个富有象征意义的元素,它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声响,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每一阶段的雨声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和记忆,让人在诗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沧桑。

诗中“悲欢离合总无情”一句,更是点睛之笔,它凝聚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无论是少年的欢乐,壮年的漂泊,还是晚年的孤寂,都是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无法抗拒,也无法逃避。诗人通过雨声这一载体,将这些情感巧妙地融入到诗中,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多样。
此诗不仅仅是对人生的感慨,更是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描绘。每一滴雨声都仿佛在敲打着读者的心灵,让人在诗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它告诉我们,生命虽然充满了变幻与无常,但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

这首《虞美人·听雨》如同一条静谧的时光长河,流淌着词人蒋捷一生的回忆与感悟。他以听雨为线索,巧妙地将少年、壮年、老年的心境变迁串联起来,展现了一幅幅生动而深刻的生命画卷。
当词人步入晚年时间已经在他的鬓角留下了痕迹,此刻的雨声也带着一种淡然的哀伤。历经了悲欢离合的词人,对世事的变迁有了更深的体悟。他静静地坐在僧庐下,听着雨声滴答到天明,仿佛在诉说着人生的无奈与超脱。这里的雨,已经超越了自然的意义,成为词人内心情感的投射和生命的注解。

整首诗以雨为媒,巧妙地串联起了词人一生的心路历程。通过少年、壮年、老年三个阶段的听雨经历,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从青涩少年到沧桑老者的生命变迁。无论是少年的欢乐、壮年的漂泊还是晚年的孤寂,都是生命旅程中的一部分。
在这首诗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词人蒋捷对人生的感慨和回忆,更看到了他对生活细节的捕捉与描绘。每一滴雨声都似乎在敲打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命的厚重与多样。而当我们真正沉浸在这首诗中时我们会发现那不仅仅是词人的故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一部关于生命、关于成长、关于感悟的史诗。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7:13 , Processed in 0.0082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