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若插手台湾问题怎么办?邓公早已给出答案: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03:55: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美国若插手台湾问题怎么办?邓公早已给出答案:美国只有两个选择                                                           2024-07-01 13:30                                        

发布于:天津市
   
        1980年的一个午后,邓小平面色凝重地坐在办公椅上,手里还攥着一张几近褶皱的文件。这是一封关于美国向台湾出售军用武器的报告,其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如果不加以制裁,美方会更加肆无忌惮,掺和中国的内政。祖国统一的大计,也会越来越难实现。虽然邓小平一向主张和平,但是当这样一封“请战书”摆到面前的时候,他再也不能无动于衷了。邓老清楚地知道,此时退让只会助长美国的气焰,于是便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同时还留给了美国两个必选项。邓老究竟说了什么,美方又是作何回应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不放进一步走进看看。

美国之所以敢光明正大地向台湾出售军火,就是咬定了中国人崇尚和平,不会做出强硬的反击。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点,那就是中国人对于领土的绝对捍卫和分毫不退让。当军售台湾的文件传到邓小平手上的时候,邓老思索了很久之后,召开了紧急会议。在会上,邓小平清楚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乃是中国内政,除了中国,其他国家和势力没有权利干涉。如果硬要干涉的话,那我们也不会避讳开战的可能。此陈词一经发出,在场的干部们立马沸腾了起来。要知道,在当时那个年代,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容撼动的,军事和科技都处于领先水平。这样一个超级大国,中国如果和其硬碰硬的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优势可言。

听到在场干部的议论之后,邓小平继续开始了发言:我们主张和平,不意味着惧怕战争。当敌人站在底线上挑衅我们,非要让我们采用武力手段的话,我们也绝对不会退缩。这段精彩的发言,让干部们重燃信心,重新找回了大国的底气。正是因为邓小平坚硬的态度,才让美国人迟迟不敢逾越这道红线。不久之后,美方开始主动约谈中方,表示不愿意发起军事冲突。邓老丝毫不为所动,要求美国全面停止向台湾出售军火。并且强烈表示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我们中国人民必将誓死捍卫领土完整。
在邓小平的心里,凡是涉及到领土问题的,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在1981年召开的会议上,邓老明确表示:我们已经做好了迎接最坏打算的准备,不管中美的关系如何发展,我们在台湾问题上都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出售军火事关重大,在这种问题上,我们一定要态度鲜明,不能有丝毫的含糊。

同时邓老还对插手台湾事件的外方势力做出了分析,他们之所以敢向台湾伸手,一方面是认为中国目前还处于落后的发展阶段,兵力根本无法与之相抗衡;另一方面,台湾是块宝地,直接关乎到别国的利益,所以他们为了争取到更多切身的利益,才选择了铤而走险,插手中国的内政。在这里,小编要做一个额外的声明。我国的南海是贸易来往的频繁发生地。中东和非洲国家想要和亚洲有经济交流,必须要经过台湾地区。日本每年的粮运以及大量的资源出口,都是通过台湾相关海峡来实现的,所以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日本一直要插手台湾事宜了。而日本作为美国的小弟,利益是存在链条关系的,为了维持所谓的大哥身份,美国才会不断干涉台湾问题。

邓老强调,他们争论台湾事项的同时,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点。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定领土,中华民族有着强烈的共同意识,这是民族本身的归属认同感。在涉及台湾的问题上,中国人民必将寸土不让。如果美国其他国家非要牵涉其中的话,只能有两个选项,要么不参与,等待中国人自己解决;要么参与进来,成为矛盾双方,引发相关的经济、军事冲突。
后来在各种大型的场合上,邓小平也做出过明确的说明:中国作为东方大国,是不怕被孤立的,我们会用自己的方式建交。在这样的强硬态度之下,美国终于收手了,后终于全面停止了对台湾的军售。时至今日,美国对于台湾问题也开始秉持中立的态度。不得不说,邓老确实是一个有胆识有魅力的大人物,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他总能清醒沉着地应对。也正是他的种种努力,才让台湾问题没有僵化,令人敬佩。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11:08 , Processed in 0.00782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