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78年海军欲擅自阅兵,邓公闻讯大怒:我同意罗瑞卿的意见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0 04:56:5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1978年海军欲擅自阅兵,邓公闻讯大怒:我同意罗瑞卿的意见                                                            2024-07-05 15:08                                        

发布于:天津市
   
1978年4月12日,时任海军第一政委的苏振华来到时任国家主席的华国锋的办公室。

在办公室里,苏振华向华国锋汇报工作,由于1978年3月海军南海舰队广州号驱逐舰(即160号导弹驱逐舰)因故不幸在湛江港爆炸沉没。
海军主要负责人都受到了批评,进而导致整个海军士气低迷。为了重振军威,苏振华提出想搞一次“大阅兵”。
由于当时的华国锋刚刚接任主席不久,也想深入了解一下海军的相关情况,因此未多做考量,便同意了苏振华的请示!
之后二人就海军阅兵的相关事宜做了商讨,5个小时之后,苏振华满脸笑容的离开了!
按说下级向上级请示汇报之后再去安排部署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当时情况特殊,中美建交在即,南海也不平静。
在这种极其敏感的时刻,是“宜静不宜动的”!因此海军在此时大动干戈,是不合时宜的,极其容易挑动各方的敏感神经,从而酿成不可预料的后果!
更为重要的是,涉及部队调动的相关事宜,唯一有最终决定权的是中央军委,而华国锋与苏振华商量之后便决定,这显然是不符合程序的!
但或许是军舰意外爆炸的阴影对海军的影响过大,二人急于重振海军的军威,因此大意之下,双双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问题!

可就是这么一个疏忽,却令邓公大为恼火,也险些酿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那么对于这个事情,邓公是如何处理的呢?当时又究竟都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未经批准的阅兵仪式
苏振华原名叫苏七生,1912年出生在湖南省平江县一户贫穷人家。18岁的苏七生带着几名好伙伴参加了红军,彭德怀还特地给他取了个新名字“苏振华”,取“振兴中华”之意。

从一名普通的红军战士到高级指挥员,他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在此次“阅兵”事宜上却犯了糊涂。
在同华国锋的谈话过程中,华国锋向他提出自己预想在5月份的时候视察海军,而想要大搞阅兵的苏振华当即就表示赞同。
苏振华认为在160号导弹驱逐舰爆炸后海军一直士气低迷,急需要一场检阅来振奋士气。而华国锋也是希望借这次检阅深入了解一下海军,同各级指战员建立良好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二人很快就敲定了此事。
接着,苏振华便电话联系当时的海军参谋长杨国宇,让他同其他海军领导人杜义德、刘道生等人立即到他办公室商量一件重大的事情。
几人一听事关重大,便立即乘车前往苏振华的办公室。到达之后,苏振华向他们指示:华主席希望能在5月10日左右到大连视察海军部队。这是海军部队的一件大事,需要认真隆重地筹备,要把这个搞成一个“大阅兵”。
苏振华还要求这次“阅兵”海军的所有兵力,包括鱼雷、快艇都要参加检阅,计划在大连举行这次“阅兵仪式”。
但在谈话的最后,他却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惊诧的要求:这件事要绝对的保密,尤其是对内保密,一切都要在保密下完成,不能在电话里探论有关此事的内容。

大家都对这个莫名其妙的保密要求表示不解,因为举行阅兵仪式这样声势浩大的事情,怎么可能做到完全保密呢?
因此被任命为这次“阅兵仪式”主要负责人的海军参谋长杨国宇首先提出了疑问,既然说是要举行海军阅兵仪式,必然要请示当时的海军司令肖劲光才行。
杨国宇将军的质疑提的合情合理,没有任何可以反驳的理由。苏振华只好指示道:“那你明天把这件事亲自报告给肖劲光司令员。”
之后,苏振华想快速结束这次临时会议,但是杨国宇又向他提出了疑问:按照有关规定,筹备阅兵这种大事理应向总参报告,还要得到中央军委的最终批示才能执行。
其他海军将领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说法。面对众人的质疑,苏振华一下子骑虎难下。因为他也清楚,如果此时上报最高统帅部,那么层层审批需要时间,阅兵这件事肯定不能如期举行。
无奈之下,苏振华只好硬着头皮补充道:“不用汇报了,这件事是华主席当面批准的。在我们面临困境的时候,是华主席站出来鼓励我们海军要挺起腰杆大胆干。
不就是出了160号战舰的事情嘛,没什么,不用怕。这次只是部队检阅,向中央、总参报不报都没关系。”

面对政委的坚持,杨国宇不好再反对,但是他内心是十分不赞同把这件事向上面隐瞒下来的。4月13日,杨国宇一大早就来到肖劲光的住处,把海军准备“大阅兵”的事同他做了汇报。
肖劲光并没有反对阅兵一事,他对杨国宇感慨道:“毛主席没有检阅海军,我至今不安。这次受阅一定要好好搞,特别是要保证安全,只要是新型舰艇都可以参加检阅,不过是否要在大连检阅还要再做定夺。”
但是临走之前,肖劲光特别叫住了杨国宇,再次叮嘱道:“阅兵这样的大事,必须向军委作正式报告,你要亲自去向军委和罗瑞卿秘书长汇报。”
之后,经过几位主要负责人商讨,他们从安全、受阅场地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最终决定把受阅地点改在旅顺。
第二天杨国宇便乘坐伊尔-14赶到旅顺同先期到达的另一位海军主要负责人会合,一起布置受阅事宜。
经过各方研究商讨,他们决定安排78艘舰艇、12架轰炸机、24架歼击机在此次阅兵仪式中受检,最后再组织一次战术演习。

得到这一消息,当天下午苏振华便乘飞机到达旅顺,亲自听取了几人的阅兵仪式方案汇报。汇报过程中,杨国宇事无巨细的小到最小动作大到队行安排都为苏振华做出讲解。
苏振华满意地听完了这次汇报,正要结束会议时,杨国宇向他再次提出了有关向总参汇报的事宜。
苏振华皱着眉头坚持自己的看法,认为此事不需要汇报,要绝对保密。杨国宇反复劝说这件事如果没有总参批准,受阅仪式很难顺利开展。
面对杨国宇的坚持,苏振华只好说华主席已经批准了。但是杨国宇还是反复劝说,他认为海兵阅兵这样的大事上级必然会知道,说不定到时候还会来参加,如果隐瞒不报,一旦事发可不好交代。
听了杨国宇的顾虑,苏振华也犹豫了,最后同意了杨国宇的看法。他指示道:“你同邓副主席比较熟悉,那就由你亲自向他汇报一下吧。”
话虽如此,可杨国宇却犯了难。的确,在解放前夕他一直跟在邓小平身边工作,但是按照制度规定,担任海军参谋长的杨国宇还不能越级直接向邓小平汇报工作。
他把这个难处如实报给了苏振华,一番考虑之下,他最终决定先让杨国宇向罗瑞卿秘书长报告此事。
罗瑞卿对此事的看法

4月17日上午,杨国宇就赶到北京给罗瑞卿打电话请求当面汇报这件事。当时罗瑞卿正在301医院接受治疗,接到电话他就让杨国宇在下午四点到医院和他见面。
当杨国宇按时到达医院的时候,罗瑞卿还在试用假肢。杨国宇一五一十地向他汇报了海军预备受阅的事宜,希望罗瑞卿能够作出批示以便调动部队进行演练。
而罗瑞卿此时也犯了难,举行阅兵仪式提振士气本是好事,但是160号导弹驱逐舰刚刚爆炸后不久,此时大规模进行阅兵并不妥当。
再加上当时国际形式也比较紧张,贸然进行大规模阅兵恐怕在国际上也会造成影响。
但是考虑到此事有华国锋的指示,罗瑞卿也不好给出明确答复,只是沉吟着说:“海军阅兵是一件大事,要慎重考量。”
看杨国宇为难,罗瑞卿还是给他提出了三点指示:“首先一定要保证安全。阅兵演练一定要有把握,一些舰艇和项目如果没有万全的保证可以不搞,一定不能出现160号导弹驱逐舰同样的错误。”
“其次,这次阅兵对国内外造成的影响一定要慎重考虑,要重视国际影响,做好安排。”
“最后在时间上不能着急,我看4月22日之后再动比较好。”

听到领导指示,杨国宇点了点头,但考虑到自己肩负请求批准的重要使命,罗瑞卿这番不慎明确的答复让他十分为难,最后只好再次请示希望罗秘书长尽快做出明确指示。
罗瑞卿沉默了一会,表示这件事情影响重大,自己19号的时候会亲自去和杨勇、王尚荣等总参负责人详细商量一下,大概21号的时候才能做出明确答复。
杨国宇一听就急了,连忙表示说自己肩负使命来,带着这样的指示回去是完成不了任务的。
听到这番话,罗瑞卿也犹豫了,军人执行上级命令是职责,就这样让杨国宇回去就是把他置于两难之地,思考片刻最终给他下达了明确指示:
“在部队调动之前,这件事由我负责向邓副主席做出汇报。关于这件事的执行问题,我与你约定一个暗号。
如果我21号的时候没有回来,你就主动给我打个电话,问我17号那件事能不能办。如果我说可以,那你们就行动。如果我说不可以,那这事就日后再议。”
听到罗秘书长下达的明确指示,杨国宇终于松了一口气,道谢之后准备起身告辞,没想到刚走到门口,罗瑞卿又叫住了他。

他看着杨国宇严肃地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你们海军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搞这样大的阅兵行动?
有没有考虑过这对国际国内,对周围地区有什么影响?第二,要办这么大的事情,既然你们12号就定下来了,为什么拖到今天才来报告?”

这两个问题问的杨国宇哑口无言,最后只得按照之前苏振华的意思向罗瑞卿做了解释。罗瑞卿听完没再多说什么,只是摆摆手让他离开了。
其实罗瑞卿的担忧不无道理,当时南海的情况还是比较紧张的,不仅越南和菲律宾对我国南海虎视眈眈,就连苏联也密切地关注我国的海军军事力量。
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如果贸然举行如此大规模的海上阅兵活动,势必会使本就复杂的国际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一旦局势失控,国家的处境就会变得更加艰难。这样看来,罗瑞卿的考量无疑是必要且周到的。
最后的答复
虽然“阅兵”这件事最开始的要求是绝对保密,不要上报,但是军队进行预演需要大规模调兵,这肯定需要向总参进行汇报,因此所谓的保密根本就不切实际。
4月21日,海军作战部副部长陈德鸿按照规定向总参处的李力副部长做了汇报。李力同意了海军司令部的意见,要求东海舰队的三艘军舰原地待命准备行动,北海舰队则按正常训练计划,在本海区训练待命。

这样看来,“阅兵仪式”似乎就要按照原计划正常进行。然而还没有到约定的21号,在为“阅兵仪式”忙碌不已的杨国宇突然接到了罗瑞卿的电话。
电话接通后,罗瑞卿开门见山地直说说:“那个事停下来,不搞了。”与此同时,李力也电话联系了当时汇报的陈德鸿:
“这件事我已经在当天下午3点钟上报中央军委,中央军委指示停止此次阅兵演练,取消之前的安排。”
原来,在杨国宇辞别罗瑞卿之后,罗瑞卿马上就向邓小平汇报了这件事,并向他说明在当前局势下,贸然举行如此大规模的阅兵仪式有失妥当。
邓小平在一番思索过后同意了罗瑞卿的意见,明确指示:取消这次行动。
收到这一消息,心里一直对这件事持有怀疑态度的杨国宇总算放下心来,按照上级指示取消了这次的海军阅兵仪式。

之后,在1979年7月的海军党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又一次提及这件事。他批评到:
在旅顺搞大海军演习是“一件大坏事”,是个“坏主意,出发点是不正确的”。他还特别提到,罗瑞卿同志在这件事上处理得好,讲出了这个问题,“我同意他的意见,制止!”
总体来说,这件共和国历史上一次未遂的“大阅兵”不仅稳定了中国南海的国际局势,还对后来的改革开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结语
其实邓公能够最终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顶着非常大的压力。但事实证明及时制止是正确的。当时的情况波谲云诡,利益相关方都神经紧张。
在如此复杂的局面下贸然开战大阅兵,一旦出现一丁点的纰漏,极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后果,所以制止才是万全之策。单从这一点看,我们也不得不佩服伟人的眼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7:52 , Processed in 0.00827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