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主席逝世前,为何让陈锡联替换叶帅执掌军权,而不是邓公呢?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4 10:08: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主席逝世前,为何让陈锡联替换叶帅执掌军权,而不是邓公呢?                                                           2024-07-13 16:23                                        

发布于:天津市
          1976年,彼时的中国正处于历史关键时刻,而动荡的余波还未停止,周总理此时病重无法理事,但毛主席却选择了陈锡联主持军队大局,这一决定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为什么毛主席没有选择德高望重、才能突出的邓小平同志。伟人做出这一决定又有着怎样的考量呢?为什么在陈锡联完成历史使命后,又主动请辞,让位给邓小平同志,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其中又存在着多少令人动容的革命故事,包含着革命家怎样的爱国情怀呢?

其实,毛主席做出的这一决定在如今看来,是完全正确的,是毛主席高瞻远瞩的安排。而陈锡联同志主动请辞,也是为了党和国家,按照布局做出的决定。

1976年,周恩来总理已是78岁高龄了,他带病工作,过度操劳,如今总理瘦得只剩几十斤,无法继续工作。周总理和叶剑英同志携手努力,在那个时期维护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安定了军心以及民心。

周总理负责国务院工作,叶剑英主持军队工作。此时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家大多年事已高,周总理抱病工作,叶剑英同志在革命战争中屡次受伤,身体一直也不是很好。在周恩来总理病重无法理事之后,许多党内同志呼吁让邓小平同志恢复工作,其中尤属叶剑英元帅最为坚决。叶元帅向毛主席提交意见,认为总理大权绝不能落入小人手中,力挺邓小平同志出山。

当叶帅从军委副主席的位置上功成身退的时候,他又一次力荐邓小平同志,但主席最终还是没有选择邓小平同志,而是“钦点”了陈锡联同志。

按理说周总理和叶帅是维持军队稳定的元老,有两位元老在,军队上下感到放心踏实。可是现在突然由陈锡联主持军队工作,也难怪军队里议论纷纷。
陈锡联上将此前担任过沈阳、北京军区司令,解放军炮兵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委员,和常委等职务。虽然也很出色,但是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如此重要的任务比,还是差了很多。甚至还有叶帅军权是陈锡联夺走了等不好的谣言传出,这样的谣言虽然不至于直接危害到军队工作,但是难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那么邓小平同志有着很高的威望和才能,毛主席为什么没有选他呢?
其实“排除”邓小平同志,陈锡联就是此时最好的选择。此时的陈锡联已经是中央军委常委。其实陈锡联的才能和履历也非常优秀,他对党和军队一辈子无私奉献,无限忠诚。
陈锡联贫苦家庭出生,14岁就参加红军。三岁的时候陈锡联的父亲就去世了,留下了他的母亲和三个孩子。从小陈锡联饱受封建制度欺凌,14岁就参加了红军,与自己的母亲一别20年,等于是在革命队伍中长大,对军队有无限的热爱,对革命也是无限的忠诚,打仗更是勇往直前。

而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八路军夜袭阳明堡之战。

1937年10月19日晚,为了阻止日军对太原的进一步进攻,八路军的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接到了袭击日军后方的命令。虽然是该师的第一次作战,但在陈锡联的指挥下,成功地击毁了24架日军飞机,毙伤日军100多人,为国民党的忻口战役提供了契机。而这场夜袭阳明堡的战斗也是在平型关战役以及雁门关伏击战后,中国军队再次将日本交通运输线成功截断的伟大胜利,第769团甚至被中外媒体称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此次战役的胜利甚至得到了蒋介石的褒奖,载入了抗日史册。
经此一役,129师也是屡创佳绩。1940年,陈锡联率部在白晋铁路破击战中,以“腹地开花”的战术,将南关镇的日军迅速解决,使日军的“囚笼政策”再次受到打击。而在刘伯承元帅的言传身教之下,也打开了陈锡联的眼界,提升了他的指挥功力,为他日后成为将才打下基础。

陈锡联贫农出生,文化水平低,但是他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最后成为了有勇有谋的将军。在军队生活之余,陈锡联一有机会就向同志请教。用石子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学习知识,很快就能够读书认字。他习惯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在口袋里,一有作战经验,或者革命知识,就赶紧记下来。
在解放战争中,陈锡联也参与了许多重大的战役。1947年在豫北战役中,创造了以劣势装备歼灭一个机械化旅的范例,在之后的淮海战役中也积极配合其他军队,对国民党军实施有效的打击。

1950年毛主席亲自点名让陈锡联担任炮兵司令,在担任炮兵司令的过程中,他努力克服技术困难,在很短的时间整合建立起新中国炮兵部队,为新中国炮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时期,中国的炮兵的强大令美军不敢相信。同时其对于导弹事业也有着相当大的关注度,曾多次进入无人区,为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选址尽心竭力。
1955年陈锡联被授勋为开国上将。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从普通的放牛娃成长为开国上将,陈锡联确实是一个传奇。但正因为他大半辈子为革命流血牺牲,绝对的忠心,才获得了主席等人的信任与认可。而陈锡联上任后,既不抓权力稳固自己,也不急功近利,而是萧规曹随,跟随叶帅的步伐,在军委一丝不苟地开展工作。
而即使接手了军委这个重担,陈锡联依然对叶剑英元帅十分的尊敬,虽然叶帅已经退居幕后,但每逢遇到重大决定,陈锡联总会征询叶剑英元帅的意见。陈锡联如此谦虚谨慎,严谨踏实地工作,所谓夺权的谣言也就成为了无稽之谈。

而陈锡联对邓小平同志更是无比尊重,一生都对其十分的钦佩。
其实邓小平同志可是对陈锡联有知遇之恩的。早在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就是陈锡联的老首长了。

1947年,蒋介石为了对付刘邓大军,调集了二十万重兵前来围剿,邓小平同志考虑认为大别山由于是山区,如果集结大量军队的话,不利于整体作战,同时主动要求承担内线作战,刘伯承自然是说什么也不赞同。
但邓小平同志罕见地发了脾气,当机立断,表示“三陈已经留下二陈”,这二陈中,就包括陈锡联,关键时候,邓小平高度信任陈锡联,是对陈锡联做出的极高褒扬和评价。
淮海战役是邓小平一生得意之作,也是陈锡联一生最辉煌一战。淮海大战,陈锡联得以指挥三个纵队。陈锡联曾表示,“那是总前委书记小平同志的信任与关怀!作为一个军人,独当一面谁不愿意?问题是上级会否给你这个机会。感谢小平,他给了我这个机会!”
虽然邓小平同志经历了三起三落,可是陈锡联对待邓小平始终像对待老首长一样,心中满是敬畏和佩服的。

等到1980年,陈锡联看到军队和中央都走向正轨,就申请辞去了军委大权。他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自己也该功成身退了,这个重要位置有更适合他的人来坐。

1981年邓小平同志被推举为军委主席,毛主席和叶帅的布局完全达成,中国也终于挺过了难关,向着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前进。陈锡联上将在最困难的时候,承担责任,稳固军心,又在最关键时刻将名利抛在身后,让位给了邓小平同志。
后来,在一些场合,有些老同志对陈锡联有看法,邓小平同志也会每次都为他解围。小平同志还说:“陈锡联没有野心,他不会造反的,他不是造反的人。”这让陈锡联少受许多滋扰。
老一辈革命家们一生奉献,甘愿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实在不能不让人动容。领袖们伟大的革命友谊,无论是在战争时代,或者和平时期,都体现了他们高尚的品格。
中国人民正是因为有着这些大公无私,一心为人民奉献的英雄们,才能有今天的和平和强大。他们为革命,为老百姓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了一辈子,如今我们才能享受他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我们应当永远敬爱怀念他们。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英雄的贡献,中国人民永远铭记英雄们的光辉!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3:43 , Processed in 0.00772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