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泽东评红楼梦:书读五遍才有发言权,称赞王熙凤很有战略头脑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19 06:4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毛泽东评红楼梦:书读五遍才有发言权,称赞王熙凤很有战略头脑                                                          2024-07-18 16:10                                        

发布于:天津市
   
       时间回到1927年1月14日,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写了一篇随笔叫《〈绛洞花主〉小引〉,文中他高度评价了小说《红楼梦》,称这部小说在中国名气很大,不同人总能看到不同的样子,比如“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确实如此,自公开面世约250年来,《红楼梦》在中国文学史上仿佛神一般的存在,无数人终身致力于“红学”研究,但始终无法参透它。
《红楼梦》的内容之丰富、逻辑之严谨、文采之斐然、思想之深刻是举世公认的,无论你是政治家、哲学家、革命家,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点。
身为中国现代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之一,毛泽东对《红楼梦》同样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对它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956年,他在自己的著作《论十大关系》中,针对中国与外国之间的差距,写到:“工农业不发达,科学技术水平低,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从这里可以看出,毛泽东将《红楼梦》当作我们与外国竞争时的“底气”所在,内心对于《红楼梦》的喜爱和对曹雪芹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事实上,《红楼梦》虽然伟大,但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容易,即使是毛泽东也曾在鉴赏《红楼梦》上走过“弯路”,直到后来经过几十年革命岁月的积淀,他才真正看懂了《红楼梦》,真正了解了曹雪芹的伟大之处。
年轻时读《红楼梦》,像在读言情小说
如今有据可查的关于毛泽东评价《红楼梦》的言论,至少有四十处,其中80%都发生在建国后,建国前的公开记录比较少,目前已知的最早记录是在上世纪初。
1913年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在《讲堂录》上记载了关于《红楼梦》中“意淫”的文字,这是最早的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的记录。
当时他年仅19岁,人生中第一次走出故乡湘潭县,来到了湖南最高学府,见到了众多学识渊博的老师,读到了大量中外文学巨著,《红楼梦》便是其中一本。
当时由于知识储备和人生阅历的欠缺,毛泽东首先留下印象的是其中的男女爱情故事,因此在笔记本上写下了相关的文字。

事实上,这并不是青年毛泽东一个人的表现,很多人初次阅读《红楼梦》时,都会陷入“读言情小说”的困境,想要真正读懂《红楼梦》,需要岁月的长时间积淀,15年后当毛泽东再度谈及《红楼梦》时,已经是截然不同的评价。
1928年,在江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刚刚结为夫妇的毛泽东和贺子珍,常常在工作之余一起探讨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贺子珍表示在中国四大名著里,她最喜欢看《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对《红楼梦》实在没什么好印象,“《红楼梦》里尽是谈情说爱,软绵绵的,没有意思。”
毛泽东当时听了她的“吐槽”后,先是哈哈一笑,仿佛看到了当年的自己,然后非常认真地对她说:“你这个评价不公正,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呢,《红楼梦》里讲了两派,一派好,一派不好,贾母、王熙凤、贾政,这是一派不好的;贾宝玉、林黛玉、丫环,这是一派好的,《红楼梦》写了两派的斗争,我看你一定没有仔细地读这本书,你要重读一遍。”
对于贺子珍的“误解”,毛泽东很耐心地进行劝导,用尽可能简单的语言描述了《红楼梦》的大致故事情节,同时要求她应该重新读一遍。
事实上,和当年的毛泽东一样,贺子珍当时年仅19岁,刚刚参加革命没两年时间,不管是生活还是革命经验都非常欠缺,因此也陷入了同样的困局,而贺子珍本身性格比较豪爽不羁,不喜欢男欢女爱的故事,因而彻底将《红楼梦》打入“冷宫”,不再读了。
不过幸好,当时有毛泽东在身边,以丈夫和战友的身份严肃要求她重读这本书,及时纠正了她对《红楼梦》的错误看法。
总之,《红楼梦》远不是一部爱情小说,它是一部伟大的哲学思想巨著,而想要认识到这一点,需要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当然这个过程不是每个人都能熬过去的。
再后来延安时期,毛泽东在参观鲁迅文学艺术学院时,公开号召广大青年学生要多多读《红楼梦》,在他看来,没读过《红楼梦》只能算“半个中国人”。

《红楼梦》至少读五遍才有发言权
如果说年轻时候劝人读红楼梦,是出于对《红楼梦》文学地位的重视,那建国后再对身边人谈及《红楼梦》,则更多是关于如何鉴赏这部文学巨著。
通览毛主席建国后对《红楼梦》的评价,会发现他不再进行笼统地赞扬,而是着眼于细节,从具体人物特征、具体故事情节来告诉大家,应该如何欣赏《红楼梦》,如何通过《红楼梦》获取革命斗争的经验。
其中,在《红楼梦》的几百个人物里,王熙凤是毛主席当年最常提及、最关注的人物之一,称赞曹雪芹把王熙凤写活了,多次在公开场合上引用王熙凤的原话,表达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1956年~1957年,毛泽东多次谈到王熙凤,称赞她是是个当内务部长的料,非常富有战略头脑。
不管是处理“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贾瑞,还是利用秋桐来“借刀杀人”处理尤二姐,王熙凤的表现可以说是游刃有余,既成功达到了目的,又有效规避了风险,她非常善于使用杀人不见血的飞刀。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是古人之言,其人叫王熙凤,又名凤姐儿,就是她说的。”一五计划期间,为了鼓励人们解放思想,毛主席多次引用王熙凤的这句古话,让大家放开胆子,寻求突破,撸起袖子加油干。
毛主席对王熙凤的欣赏,其实也正好应了他的一句老话“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他看来妇女应该走出闺房,走向外面广阔天地,发挥自身的能量而改变周围环境,而《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大致符合他对女性的期待。

除了王熙凤,毛主席对《红楼梦》中其他女性角色同样十分欣赏,1957年在出访苏联的时候,在公开演讲中提到了另一个女性角色林黛玉。
当时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都派了代表云集一堂,现场热火朝天,每个人都对国际形势十分乐观,毛主席同样如此,他借用林黛玉的话来婉转告诉人们,未来将是社会主义的天下,
“现在我感觉到国际形势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世界上现在有两股风:东风和西风。中国有句成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我认为目前形势的特点是东风压倒西风,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于帝国主义的力量占了压倒的优势。”
他这段话里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正是出自《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原话,东风指代社会主义,西风指代资本主义,这是借古喻今。
除此之外他还在1958年引用了《红楼梦》中丫环小红的一句话,叫“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将美国和苏联比作“长棚”,说明事物在不停转化,鼓励人们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

总之,在后来毛主席眼里,《红楼梦》已经不是一部文学小说,而是一部真实的封建社会史,从中可以看到封建制度对妇女的迫害,也可以看到诸如贾宝玉、林黛玉、晴雯等清醒之人的反抗,而所有这些归根结底,其实都是作者曹雪芹的内心世界。
曹雪芹用这样一部惊世骇俗的小说,来痛斥封建统治阶级,表达对于自由的向往,表达来自穷苦人民的反抗,这种超前的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
毛主席对曹雪芹非常佩服,称赞《红楼梦》书中的社会史料非常具有参考价值,说曹雪芹写《红楼梦》还是想补天,补什么天?补封建制度的天。曹雪芹身上的世界观非常超前,他是个伟大的文学家,更是个伟大的思想家。
正因为如此,毛主席总是不遗余力教导别人,应该如何鉴赏《红楼梦》,为了真正理解这部巨著,他在1954年爬杭州北高峰的时候,对随行工作人员说,《红楼梦》“要看五遍才能有发言权!”

曹雪芹与毛主席的异同
不管是对作者曹雪芹,还是《红楼梦》本身,毛主席都丝毫不吝啬赞美,这和他的成长经历有很大关系,或者说毛主席和曹雪芹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首先,他们同处一个朝代——清朝,曹雪芹出生于1715年,毛泽东出生于1893年,两人出生虽然相差了近180年,但中国的天依然没有改变,穷苦的人民依然遭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荼毒。
毛主席自幼对封建主义有着非常深的感触,建国后之所以苦口婆心劝年轻人多读《红楼梦》,为的就是通过这本书,让他们了解真实的封建主义,了解新中国的过去,不忘苦难才会更珍惜现在的幸福。
其次,他们还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都是诗人。事实上,曹雪芹活着的时候,最出名的不是小说而是他的诗,这一点我们从《红楼梦》也可以看出来,其中有大量的诗词歌赋,曹雪芹具有很高的诗歌才华。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尤其喜爱唐诗宋词,《红楼梦》中的诗词虽然风格偏婉约,和毛主席的豪放风格有所不同,但单从辞藻文采上说,对诗人毛主席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最后,他们虽然在思想上、文学上具有一定的共通性,但他们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或者说毛泽东看到了曹雪芹的悲惨遭遇,在他的基础上走出了正确的反封建之路。
曹雪芹自幼生活锦衣玉食,5岁那年家道中落,后来虽短时间又恢复到小康生活,但在16、7岁的时候,家族再度遭遇统治阶级的惩罚而彻底衰败,这样的大起大落既让曹雪芹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也成功借此“破茧成蝶”,根据自己的亲身遭遇写出了《红楼梦》这部恢弘巨著。
从这一点来说,他既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就是,“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曹雪芹正是这样一个人。
但和曹雪芹不同的是,毛主席的一生基本是在走上坡路的,他出身贫困,但好在自身努力、有一定的学习天分,成功从韶山脱颖而出,后来虽然也遭遇了政治上的重重打击,但最终成功实现了理想。
总的来说,毛主席和曹雪芹,相同点是同样反封建、反剥削、反压迫,不同点是曹雪芹终其一生无法摆脱封建社会的折磨,哪怕是在他的《红楼梦》里,四大家族最终也是悲惨的结局,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曹雪芹的世界观和创作是有矛盾的。
而毛主席则成功走出了封建社会的囹圄,找到了马列主义,他的世界观最终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从这一点来说,曹雪芹是伟大而不幸的,毛主席是幸运而伟大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7:38 , Processed in 0.01039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