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7-1-8
- 最后登录
- 2024-11-30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19199
- 精华
- 0
- 帖子
- 5502
|
成化斗彩瓷器姹紫能仿吗 真假如何鉴定? 2024-07-23 09:23
发布于:江西省
成化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的瑰宝,胎釉彩工艺已经达到其前历朝瓷器制造的极致。因此收藏界在评价瓷器的一句老话说“明看成化,清看雍正”。在明代中期成化御窑瓷器可以说是百花齐放,创新发展的顶峰期。特别是成化御窑厂创造性的成功的烧制出大名鼎鼎的斗彩瓷器(明,清时期称之为成窑青花间装五彩或成窑五彩)。成化斗彩瓷器的特点是;釉下青花与釉上彩协调融合,争奇斗艳,美轮美奂。成为我国陶瓷史上的瑰宝。
大明成化(1463-1487年)距今有近六百年的历史,据记载统计;传世品成化瓷器存世量不足千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最多,共计五百九十四件,其次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成化青花及斗彩瓷器计有八十余件。其余为世界各大博物馆及私人藏家收藏。成化皇帝朱见深在位共二十三年,期间保守估计,成化御窑厂所生产的御窑瓷器应超过五六十万件。与这一庞大数目相比,要靠这千余件传世成化瓷器来全面分析,总结出成化御窑瓷器的鉴识经验,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也难免在研究,鉴赏,总结成窑瓷器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出现偏差,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从古至今就研究成化瓷器的水平而言,有个人可以说已达到顶级水平成化瓷器研究大师,那就是我国文物界的泰斗——孙赢洲先生。孙瀛洲是已故陶瓷捐献大家、文博鉴定学前辈、曾经的著名古董商、业界尊称“老法师”并享有“宣德大王”盛誉的一代陶瓷先师。
他一生致力于古董瓷器研究,对成化瓷器研究达到极高的水平,后辈研究者望尘莫及。孙老先生通过对北京故宫收藏的成化瓷器研究,总结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有关鉴定成化瓷器的特点,鉴别款识的口诀。对后世学者及文博研究人员研究,鉴别成化瓷器的胎,釉,青花,彩料和款识,都有着极大的指导帮助。
特别是孙赢洲老先生首次提出了,成化斗彩“姹紫”这一新的概念,孙老先生对“姹(差)紫”有这样的描述:“它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所以称为差紫,可以肯定地说,凡带差紫色的成彩绝为真品”。”所以“姹紫”是鉴别成化斗彩的绝对依据,那些没有“姹紫”色彩的成化瓷另当别论。成化斗彩瓷器鉴赏咨询下图片 徐先生。
著名明清瓷器研究大师-耿宝昌先生则对其论述是:“至于独具特色的“姹紫”,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过去有人对此色不甚了解,每清洗便误认为是污垢而刮削,损及彩釉)。作为识别成化斗彩的特殊依据,常凭此色便可定论,所有后仿者均望尘莫及。”最典型的例子是孙先生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对大明成化斗彩三秋杯。见下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三秋杯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三秋杯高4.3cm,口径6.8cm,足径2.6cm
杯撇口,深腹,瘦底,圈足。釉色青中泛灰。杯外壁绘两组斗彩山石花草,间以飞舞的蝴蝶。蝶翅或覆黄彩,或覆紫彩,花枝及一小蝶的尾上点以红彩,蝶翅所施紫彩即所谓“姹紫”或“差紫”,其特点是;赤铁色浓,表面粗糙而干涩无光。是成化年间所创造出独歩本朝的千古绝唱--成化“姹紫”。作为成化斗彩所特有的标志彩,更是后世历代仿造者所不能企及的色彩。该杯由于描绘的是秋天乡居野景,历时三月的秋季,又有“三秋”之称,故此种杯被赋予“三秋杯”之雅称。杯外底青花双方栏内署楷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双行款。
北京故宫博物院成化斗彩三秋杯有两只,首先我们近距离观察这两只杯上蝴蝶的不同:
上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三秋杯蝴蝶的放大图,其姹紫特点是色料细、施色薄、色彩较浅,色料並不明显高出釉面
此为另一只蝴蝶的放大图,颜色深、用料厚,而且有微弱反光
孙赢洲老先生无私捐赠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两只成化斗彩三秋杯图案一致, 唯一的差别正是含有差紫的蝴蝶颜色有较大不同.一只杯的那只蝴蝶颜色正如耿宝昌先生所描述的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 既所谓“姹紫”。另一只杯的那只蝴蝶颜色红中微微泛紫有浓淡色阶。
多年来,人们一直以为成化斗彩三秋杯,存世的只有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这一对,甚至连瓷器鉴定大师耿宝昌老先生也认可这一观点。事实上,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只斗彩三秋杯,只是名称不同, 它被称之为成化点彩花碟杯.见下图,其图案,尺寸几乎和北京故宫博物院成化斗彩三秋杯无差别。
台北故宫博物院成化点彩花碟杯
由以上两件标准瓷器的情况可以看出“姹紫”在不同器件上的不同,由此可推知“姹紫”在其他成化斗彩瓷上肯定也是千差万别的,下面几件成化斗彩瓷的图片,由此也可看出不同瓷器上“姹紫”的差别。咱们接着往下看: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瓷盘
上图为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成化斗彩瓷盘,盘底中央深褐色色料为姹紫,图中可见其颗粒较粗、颜色深、用料厚,色料明显高出釉面,而且有微弱反光。
上图为大英博物馆收藏成化喜鹊折枝花卉高足杯,姹紫颗粒特细,色彩特纯,略高于釉面,微反光
此图画面有些呆滞,杯壁厚,似是仿品,它的“姹紫”颗粒特粗,下图是它蝴蝶的放大图。
蝴蝶放大图,色料高凸于釉面之上
可见,成化斗彩的姹紫并不完全一样,主要因为矿物颜料研磨粗细不同,质量不同,施彩厚薄不同,会使烧成瓷器上的姹紫表现出颜色的厚薄、色深、反光等方面的差别。尤其是研磨很细的姹紫在瓷器烧成后,会有反光现象,虽反光弱于其他色料,但这却背离了人们对姹紫的传统认识,这可能跟烧成温度也有关系。耿宝昌先生所说姹紫“表面干涩无光”,可能只是目视的感觉,由图片上看姹紫是有不同程度反光的。
由于一般瓷器爱好者可接触到的成化器馆藏资料有限,应该还有许多有关差紫的例子没有被列出,但我们仍可以由上述论证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所谓成化斗彩差紫并非成化斗彩彩料中的一个独立色料,而是其中一种红彩--锗红料。因颜料中配料比例, 颜料颗粒度大小,低温烧制颜色釉时炉温控制差异(极可能温度较高),产生的颜色突变而产生的一种特殊颜色效果,其并不具有普遍性,且此色仅存在于成化斗彩瓷器中。孙赢洲先生所处的时期正是两岸严重敌对状态时期。众所周知, 故宫博物院原有馆藏成化瓷器绝大部分随国民党撤离大陆而运往台湾。两岸那时并无政治,经济及文化交流,且那时资讯远不如现在这样发达。因此,当时孙先生认为成化斗彩三秋杯传世的此一对,绝无仅有,台北故宫博物院三秋杯的出现为我们揭开成化斗彩差紫之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