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7年臧克家将《沁园春·雪》修改1个字,毛主席夸赞道:好,很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6 03:59:4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57年臧克家将《沁园春·雪》修改1个字,毛主席夸赞道:好,很好                                                           2024-07-25 12:20                                      

发布于:天津市
   
“将‘腊’字改成‘蜡’吧。”
1957年初,臧克家和诗人袁水拍受邀到中南海做客,当真正到了颐年堂门口时,臧克家还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此次是毛主席邀请二人前来,一来为了询问《诗刊》出刊的情况,二来也是与两位诗人对诗作进行交流。
臧克家也借此机会向毛主席请教:“《沁园春?雪》一词中‘原驰腊象’的‘腊’字是什么意思呢?”不料毛主席没有回答,而是反问臧克家的意见。
于是,臧克家直言:“您写的‘腊’可能是‘真腊’,是柬埔寨的古称,古柬埔寨出产白象。不过,在我看来这个字用在这里有些令人费解,不如改成‘蜡’字,‘蜡象’也更通俗易懂些。”
毛主席没有想到臧克家竟然能够理解自己的诗作,十分高兴,于是连连称赞:“好,很好,就按你说的改!”
就这样,《沁园春·雪》在《诗刊》上一经发行,就轰动了全国人民,很快就成为了家喻户晓,文人之间争相传唱的一首诗词。
然而,更多的人只知道这一首诗词是毛主席所作,却不知道臧克家曾改过其中的一个字。正是这一修改过的版本,却成为了毛主席的巅峰之作。

一、诗人臧克家
臧克家,生于1905年山东潍坊,在2004年因疾病逝世,他是我国现代诗人、作家、编辑家,是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臧克家第一次与毛主席相识还是在1945年重庆谈判的时候。
1945年,抗日战争刚刚结束,国军却一直没有放松对中共武装力量的打击。国共之间剑拔弩张的形势使得许多人都开始担心内战的发生,因此,由褚辅成率领的7位参政者于6月2日给毛主席、周总理致电,希望国共双方能够进行协商,达到和平共处。
与此同时,蒋介石也三次致电毛主席,以和平、民主为关键词,邀请毛主席前往重庆。蒋介石想要借谈判的机会,将内战的责任推卸给中共。
当时,老蒋认为在这种情况之下,毛泽东绝对不会前往重庆。而一旦毛泽东不去,蒋介石就可以将拒绝和平谈判的帽子扣在共产党的头上。当然,若是毛泽东去了,就随便给共产党几个内阁的职位,让他们交出解放区和军队。
在蒋介石的设想中,不论毛主席去与不去,他都是稳赢的一方。却不想,其实毛主席早就料到了蒋介石的想法,但是,为了揭开蒋介石的真面目,他只能亲赴重庆。即便是身边同志们都反对,毛主席仍旧毅然前往。
1945年8月28日,毛主席乘坐专机抵达了重庆,在同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达到了国共双方的短暂和平。

这一场谈判长达43天之久,在毛主席与蒋介石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还趁机召开了一场招待会,见到了许多政界和文艺界的爱国人士,其中就包括臧克家。
1945年8月,臧克家第一次见到毛主席,他对毛主席的第一印象就是高大威猛,精神抖擞,极具领袖风范。
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毛主席竟然是那么平易近人,竟然与他们每个人一一握手,还与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短暂的交流。
那一晚上,臧克家对毛主席有了更深的认识。招待会结束之后,他无法掩住心中的崇敬,于是写下了一首称颂毛主席的诗。在诗中,他是这样形容毛主席的:
你是一颗大星,不亮在天上,亮在人民的心中,你把光明、温暖和希望,带给我们。
这首诗后来被发表在《新华日报》上,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下,臧克家敢发表称颂毛主席的诗作,可以说是勇气可嘉。这次重庆的初识,也为两人之后的缘分买下了伏笔。
二、《沁园春·雪》
1935年10月,我军经过一年的艰苦作战,红一方面军终于到达了陕北吴起镇,这就意味着红军长征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在一年之后,红四方面军也抵达了甘肃地区,长征终于落下了帷幕。
《沁园春·雪》这一首诗词,正是毛主席在率领部队到达陕北清涧县之后所作。当时,毛主席看着眼前被白雪覆盖的河山,心中有感而发,写下了这一首诗作。

在1945年的重庆谈判期间,毛主席与著名诗人柳亚子相识,并将这首《沁园春·雪》赠与对方,留作纪念。
柳亚子读完这首诗词之后,心中感慨万千,感受到了毛主席博大的胸襟和盖世的才华。于是,在毛主席离开重庆半个月之后,柳亚子便在自办的展会上,将毛主席写的此诗的手稿拿出来做了展示。
此篇诗作一经问世,各界人士都纷纷称赞,再也无人说毛主席“没见过大世面”。但是,当柳亚子向毛主席表示,想将《沁园春·雪》刊登在《新华日报》上时,却遭到了毛主席的拒绝。
可是,不曾想后来重庆《新民报》竟然在没被允许的情况下,就私自发表了这一篇诗作。这首诗作公开发表之后,重庆立刻沸腾,许多人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是一个胸怀大志的诗人,就连国民党的“智囊”陈布雷,都称赞此诗作气势磅礴,可谓精品之中的精品。
接下来,国民党方面为了诋毁毛主席,就将《新民报》的负责人狠狠批了一顿。除此之外,还让其他文人一同抨击这一首诗词,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而毛主席并未理会这些,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因工作原因,渐渐淡去了创作诗词的时间。1956年的时候,中国作协计划创办《诗刊》,由臧克家同志担任主编。臧克家想要在创刊号上发表毛主席的诗作,以提高诗刊的影响力。
对此,其他几位作协的同志自然满口答应,一同联名给毛主席写信。那个时候,《诗刊》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准备就绪,就等着看毛主席的诗词。可是,等待了许多天,都一直没有得到一个确切的消息。就在所有人都紧张万分的时刻,一通电话打破了这份沉重的气氛。电话另一头的人告诉他们,最近会有中央的重要信函送到,请他们的主编务必留意。

没过多久,他们就拿到了一封珍贵的信件——毛主席的回信。《诗刊》内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打开信件。信中毛主席同意了此事,并寄了18首自己的诗词。一时间,臧克家已经想见《诗刊》一经面世会是如何壮观的场面,一定会引起众人争相抢购。
就在《诗刊》首刊发表之后,全国都掀起了学习毛主席诗词的热潮。没过几日,臧克家便接到了办公厅的通知,说毛主席想要见他一面。于是,便出现了文章开头的一幕,臧克家前去毛主席的家中做客,并提出将《沁园春·雪》中的“腊”字改成“蜡”。
那一天,毛主席与臧克家畅聊两个多小时,最后还是臧克家怕耽误主席的工作,自请离去。不过这一次畅谈之后,毛主席便记住了臧克家这个名字。此后只要自己创作了新的诗词,就会寄一份给臧克家,让他提出修改的意见。
据臧克家回忆,毛主席不拘小节,不耻下问,对于诗词方面的问题,一直虚心向他请教。臧克家也十分珍惜与毛主席一同切磋诗词的机会,他自始至终都想不到,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因为诗作与毛主席结下不解之缘。
1962年,毛主席在《人民文学》上发表《词六首》,当臧克家看过之后,提出将“于1929-1931年,于马背上……”中前一个“于”字去掉,并将自己的意见写信寄给了毛主席。
毛主席看过之后,立刻给臧克家写了回信,感谢他细心为自己修改,并表示修改得非常好,自己完全同意。最后,毛主席还问他也没有其他地方需要修改,请臧克家能够费心赐教。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臧克家更加细心钻研毛主席的诗词。1964年的元旦,在《毛泽东诗词》出版之前,按照毛主席给出的名单,中办邀请邓小平,郭沫若,臧克家等人参加了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
会议结束之后,臧克家向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提出了二十三条建议,之后《毛泽东诗词》出版的版本中采纳了其中的13条意见。
其中有一著名的就是《登庐山》中的改动,将原稿中的“跃向葱茏四百盘”改成了“跃向葱茏四百旋”,将“热肤挥汗洒江天”改成了“热风吹雨洒江天”两相对比,修改过后的版本更具诗意。经过臧克家的修改,毛主席的诗词也增色了许多。
久而久之。随着毛主席的诗作不断问世,不少读者纷纷向报刊提出想要多多了解毛主席作品的请求,这些报刊便会约请臧克家写关于毛主席作品的文章,以供读者了解。臧克家深知这样的文章要写得认真负责,所以,每次下笔他都会斟酌许久。
要知道,毛主席不可能随时有时间与臧克家见面,所以,臧克家便将自己读毛主席诗作的心得,写成了一本书。对于讲解毛主席的诗词,最具权威的当属臧克家的诗作。
三、倾尽余生,整理编纂
1976年,毛主席去世,臧克家每每想到毛主席的教导,便会留下怀念的泪水。每当这时,臧克家便会更加用心研读毛主席的诗词,希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毛主席的诗作。
在1989年的时候,已经84岁的臧克家,接到了出版社的邀请,想让他主编《毛泽东诗词鉴赏》。臧克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他觉得关于毛主席诗词的工作,对他来说都是有意义的。

可是,就在他兴致勃勃想要作出一番成就来的时候,却在1990年的年初,因肺炎住进了医院。但是,即便是在病床上,他还是坚持自己写约稿信,自己审批来稿。
当时,他的病床上放满了书稿,即便是在春节期间也毫不停歇,继续与副主编商谈稿件事宜。终于,在1990年8月《毛泽东诗词鉴赏》这本书正式出版了。
在五年的期间里,这一本书印刷了18万册,被评选为全国图书“金钥匙”奖、第五届中国图书一等奖、全国优秀畅销书奖等等,可谓是获得了无限的荣耀。
在1995年,这本书又发行了增订版,臧克家亲在为此书写下了卷头语,旨在让全民学习伟人的诗词。2003年,为了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出版社又发行了增订二版,当时臧克家在重病下再次写下了卷头语。
2004年2月5日,臧克家与世长辞,享年99岁。可以说,臧克家这一生都在与毛主席的诗词打交道,其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也经常会受到外界的谩骂,但是,他却从未放在心上,只将那些评价都当作是自己的荣耀。
从1945年重庆谈判期间,臧克家与毛主席相识,并且因诗作结下缘分。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臧克家与毛主席多次进行书信往来,为毛主席的诗词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并就自己的理解进行了解读。
毛主席同样也十分欣赏臧克家,他庆幸能有一人这样了解自己的想法与情感。臧克家总是能够准确地理解毛主席所作诗词的思想,正是因此,也让毛主席愈发信任他。

四、结语
毛主席更喜欢用“读者的立场”来创作诗词,在他的眼中,诗词并不一定要用华丽的辞藻或者是悠久的典故来修饰,用口语写作出大众可以理解的诗词,也同样是优秀的诗词。
作为一名诗人,臧克家对于毛主席诗作的热爱也是刻在了骨子里。这份情感不仅仅是热爱,更是一种信仰,指引着臧克家在文学道路上不断前行。
臧克家的一生,除了品鉴及歌颂毛主席的诗作之外,还发表过十几篇毛主席关于诗歌主张的论文。编撰了《毛主席诗词讲解》、《毛主席诗词鉴赏》等著作,在全国都掀起了学习诗词的浪潮。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5:39 , Processed in 0.00735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