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期,项英为何会被留在中央苏区?是时候告诉大家真相了 2024-08-20 23:09
发布于:四川省
1934年10月,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因为执行李德的“阵地战”战术,导致红军伤亡惨重,为保存有生力量,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这便有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不过,并非中央苏区所有人员,都需要参与长征,而是会有部分人员留守,一方面保护和建设根据地,另一方面策应长征的红军,减少国民党军的重兵堵截。 当时,担任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副主席的项英,便根据中共中央的指令,需要留在中央苏区,领导对敌斗争和根据地建设。 那么,为何会将项英单独留在中央苏区呢?就没有其他合适的人吗? 首先,项英是是我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还是斯大林认可的工人运动领袖,担任过苏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副主席、军事委员会代理主席等职务。 从项英的个人简历来看,他在党、政、军方面都有担任过重要职务,属于资历深厚的领导人。 所以,在长征前的中央苏区,项英是唯一有资格留守苏区指挥的党政军高层领导,其他人都是不太适合,就连共产国际也是认可这样的安排。 比如周公,虽然在党和军队系统都有职务,但是在苏维埃共和国政府里的资历,还是不如项英,而且周公是红军的总政委,必须要负责红军主力转移,自然不适合留守。 再说朱老总,他主要是在军事方面,党政方面确实不是长处,况且他是红军总司令,需要和周公进行军事决策的,必须跟随大部队长征。 其他领导人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跟随中央红军主力进行长征,唯有项英可以担当大任。 所以,中央才将他留守中央苏区,需要以此在根据地内部稳定局势,维护党的权威领导,保证中央苏区的政治清明和稳定。 因为项英在政治上的成就,自然也就有着广泛的群众信服力。他留守苏区,有利于团结和动员根据地的军民,为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的长期斗争,做好充足支持。 同时,项英长期在中央苏区工作,对于南方的人文和地理环境都比较熟悉,能力出众,也擅长指挥游击战,在红军里威望很高,利于团结士气。 况且,对于项英留守中央苏区,也有着中共中央赋予其战略军事任务的原因。 当时,主力离开根据地后,还留下了16000余人的部队,还有一批重伤员,这自然需要找到可靠的人来掌握,资历深厚的项英便很快入选。 在红军长征初期,国民党军调集陆、空重兵,一路围堵红军主力,这就需要留在苏区的武装力量,牵制一定规模的国民党军,掩护中央红军主力安全突围。 项英也是不辱使命,与陈毅等人,在和中央失去联系、粮弹告急情况下,积极动员人民群众、灵活调整战略,打破国民党军封锁线,才得以延续革命火种。 后来,在留守中央苏区的3年游击战争里,红军老底子保持着千人规模,再被改编为新四军时,部队人员达到1万以上,也算是给中央的一张满意答卷。 其实,除开项英,还有陈毅、粟裕、谭震林这些将帅,也在留守苏区时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贡献同样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