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联人采访毛主席一星期,拍下大量照片,有些照片是第一次看到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5 18:32:2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苏联人采访毛主席一星期,拍下大量照片,有些照片是第一次看到                                                           2024-09-15 10:15                                        

发布于:天津市
   
                          

罗曼·卡尔曼是苏联著名的新闻电影摄影师和导演,奉苏联政府之命于1938年9月至1939年9月在中国报道抗战,他拍下很多珍贵的照片,最珍贵的当属毛主席的照片。
他于1939年5月来到延安,拍摄20多天。

5月14日
这一天,卡尔曼和萧三偶遇了。
萧三是毛泽东的挚友,他们俩1907年在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是同窗好友,1911年,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俩又成了同学。
当时,萧三刚刚从苏联留学回到延安,他和卡尔曼在苏联相互有听闻,没机会见面,没想到在这偶遇了。
正好,卡尔曼带的翻译生病了,全程萧三当他的翻译,轻松愉快了很多。
5月17日~24日
鲁艺的音乐家们招待了卡尔曼,他拍了很多音乐家的照片,《黄河大河唱》就是在这里诞生的,尽管连鞋子都没有,丝毫不影响创作出气势磅礴的经典音乐。

卡尔曼参观了延安大学,抗大有个单位在高山上耕种了二万亩地。
卡尔曼跟这些学生一起出发去耕地,这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青年大军,让卡尔曼惊呆了。
抗大学生人人肩上扛着十字镐和铁锹,唱着歌分六队从城墙下出发奔向山里。
他们直到中午才到达预定地点,简单休息一会儿后,便开始干活。放眼望去,山顶上好像覆盖着一层蚂蚁,有几千人。

授课在山里的露天进行,每个学生自己带一只小木凳和笔记本。草帽保护着他们免受太阳光灼人的照射。
冬天他们也在露天上课,这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是没有的。
但卡尔曼激动地对萧三说:“来中国八个月了,到延安才感到舒服、自由,什么话都可以说。”

卡尔曼又来到边区幼儿园,大人再苦,不能苦孩子,小孩子的生活标准很高,他们都是八路军指战员的孩子。
项英、丁玲、陈伯达等人的孩子都在这里。

5月25
采访毛主席。
卡尔曼一行在来的路上,他们开着小轿车过延河时,一位女士骑着马与他们并排而行,她紧急勒住马,做着欢迎的手势。
这位女士就是主席夫人,她和众多青年一样,于1937年7月来到延安,在抗大学习。
她骑着一匹其貌不扬的小马,手紧握着勒马嚼子,两只辫子用一条小绳缠绕在脑后。
“我先去告诉一下毛同志,就说客人正往他这儿赶。”
她说着就掉转马头疾驰而去,右手向后甩着,保持身体倾斜度向前飞奔,身后扬起一团尘土。

卡尔曼第一次见到毛泽东这样写道:
头部长得很漂亮,脖子很细,嘴的轮廓好似刀刻斧凿一般清晰,上嘴唇稍稍向上翘起,上面有一个小深坑,这样的嘴唇使人感到随时会兴奋地笑起来。
毛主席气质非凡,中国的摄影师就曾表示:主席从哪个角度拍都好看。
毛主席这张特写照就是卡尔曼拍的,由于苏德战争爆发,81年后才被中国人看到。

卡尔曼一行来到主席的窑洞已经是晚上9点,由萧三当翻译,采访直奔主题,卡尔曼主要就抗战形势、国际局势提问,主席主要问卡尔曼在华的日常。
屋内充满友好、和谐的气氛,使人感到异常亲切、舒畅。
主席在谈话中爱讲笑话,风趣横生,经常引起欢快的笑声。
毛主席与卡尔曼谈到了中国的抗战,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前途,作了精辟的分析。
因为卡尔曼曾经去过西班牙,话题涉及西班牙许多事。
主席向卡尔曼询问了一些问题,分析西班牙战争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不会打游击战。
5月26日~30日
这两张著名的《毛泽东在杨家岭和陕北农民亲切交谈》是卡尔曼拍的,他当时拍了多张与农民交谈的照片,这3张流传较广。

毛主席平易近人,他们聊天随随便便,告别后,扛着铁锹走了。
6月1日
这一天,是抗大三周年庆典,毛主席出席演讲,有中国记者也有外国记者,当然也有卡尔曼。
还未到会场,就碰见两个小八路,急着要见毛主席,这一幕又被摄影师抓拍到,成为经典照片《毛泽东和两个小八路》。

这是毛主席在抗大三周年上讲话的经典照片,热情洋溢,气势磅礴。
他演讲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大家都有一个目标,一个意志,我们必胜!
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

6月3日
卡尔曼这一天要离开延安,他来和毛主席告别,毛主席带着妻子出来送他,他一只手搭在妻子的肩上,意味深长地说:“您走了很多地方,您能根据星星找到世界各国的位置吗?莫斯科在哪,您指指。”

《在华一年》
卡尔曼在中国一年,穿越陕、甘、川、渝、鄂、湘、晋等大半个中国,采访过毛泽东,拍摄过蒋介石,经历过“武汉保卫战”“重庆大轰炸”“长沙大火”等重大事件。
他拍摄了大量的珍贵影像,制作了两部电影、一部纪录片,他还撰写了一本纪实著作《在华一年》。

《在华一年》这本书刚一问世,苏德战争爆发,对此书知道者很少。
2020年,中国驻俄大使李辉把此书翻译成中文出版,毛主席的特写照首次在该书刋发,46岁的毛主席英姿勃发正当年,气度不凡!

反复看这些历史照片,不知不觉被带回那火热的峥嵘岁月!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1 01:53 , Processed in 0.0076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