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衡阳绝美书院,诸葛亮住过徐霞客夸过,因一首诗火了1千多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19 07:26:1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湖南衡阳绝美书院,诸葛亮住过徐霞客夸过,因一首诗火了1千多年                                                          2024-09-17 10:36                                        

发布于:广东省
   
         湖南衡阳有一座书院名曰:石鼓书院。始建于公元810年,距今已经1200多年。徐霞客说它兼具黄鹤楼和滕王阁的风采,对它具有极高的褒奖。

石鼓山位于衡阳城北蒸湘二水合流处,海拔69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因山势浑圆如鼓得名。石鼓山四面凭虚,三面临水,树木葱茏,环境极其幽美。

历朝历代为石鼓山写诗作赋之人不在少数,至今,石鼓山山崖保留下来的摩崖石刻还能看到印迹。而且,石鼓山上原本还真立有一面石鼓,敲打还能发声,但是何人何时而立就不得而知了。东晋罗含《湘中记》记载,“扣之声闻数十里”,北魏郦道元称“(鼓)高六尺......鼓鸣则土有兵革之事”。不过后来,那鼓被人推入石鼓山前深潭沉江了,现在的鼓是1965年新凿的。

要说最早登上石鼓山的名人,当数诸葛亮。东汉建安十三年,诸葛亮作为军师来到衡阳,就住在石鼓山上。而且还有一些修仙修道之人,也曾在石鼓山上修建的道观里修炼。

从古至今,来石鼓山赏景的人也不在少数,还产生了“石鼓八景”。

自秦汉时期,石鼓山便被记入史册,具有一定名气,陇西人李宽(又叫李宽中,为秀才)被石鼓山的环境和人文所吸引,在这里修建书堂,筑庐究学,后来改称书院至今。

不过李宽修建书堂之初,书堂并没有多少名气,本就是修来供自己读书用的,但时任衡州刺史的吕温造访李宽时为书堂作了一首诗,继而让书堂有了名气。

这首诗至今还保留着,内容如下:“闭院开轩笑语阑,江山并入一壶宽。微风但觉杉香满,烈日方知竹气寒。披卷最宜生白室,吟诗好就步墟坛。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从此以后,有了官员题诗的书堂名气大增,前来登门拜访、求学问道的人络绎不绝,李宽也就势将书堂由个人读书之地改为具备教学职能的书院了。

古时,石鼓书院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中国四大书院。

沿着石鼓山抬阶而上,房屋层层叠叠,布局中轴对称,建有禹碑亭、山门、书舍、武侯祠、李忠节公祠、大观楼、合江亭等建筑。

最高的建筑当属合江亭。明万历年《石鼓书院志》记载,公元785-805年间,衡州刺史齐映在石鼓山修建了合江亭,后又经人扩建,这才有了绵延千年的风采。

从合江亭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滔滔不绝之江水,不过这水有个奇特的模样:呈现鸳鸯两色。

从清朝人祝松云为合江亭撰联也可看出端倪:广厦构众材,报道蛟龙腾浪去。两水夹明镜,合信风月入亭水。

这两水即为:蒸水和耒水。耒水是湘江最长最大的支流,蒸水是湘江一条较大的支流,于石鼓区注入湘江。两水相交处,泥沙翻滚,便形成了一条清一条浊的神奇现象。

如今,石鼓书院如一颗璀璨明珠般坐落在三水(蒸水、耒水、湘江)汇聚之处,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打卡,人们凭栏而望,细数石鼓山千年历史风韵。要是时间允许,还可以找一找石鼓八景哦。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1 18:59 , Processed in 0.009269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