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唯一见过列宁,6次到访苏联的刘少奇,却坚持不喝斯大林的敬酒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9-23 06:26: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清梦 于 2024-9-23 06:27 编辑

唯一见过列宁,6次到访苏联的刘少奇,却坚持不喝斯大林的敬酒                                                           2024-08-25 16:55                                        

发布于:天津市
   
         在新中国的成长、发展史上,苏联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存在。作为当时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头羊,苏联“老大哥”的称呼曾经深入人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也与苏联领导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开国领袖中,刘少奇无疑是与苏联联系最为密切的领导人之一,他是唯一见过列宁的新中国领袖,曾经先后六次到访过苏联。
1949年5月,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以寻求“老大哥”的支持。
然而在斯大林前来敬酒时,刘少奇坚持不喝,让主人很是尴尬。他的这一举动,却得到了毛主席的赞扬。

青年刘少奇面见列宁
其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当中,陈独秀、瞿秋白、任弼时、萧劲光等人都曾经亲眼见过列宁。不过,大浪淘沙,刘少奇是唯一见过列宁的新中国领袖。
1916年,青年刘少奇怀着的朦胧的革命理想,开始致力寻找一条正确的救国救民道路。
但这种探索注定是曲折和艰难的。
18岁的刘少奇曾经以榜首的成绩考入长沙陆军讲武堂,后因学校毁于战火之中而辍学。“五四运动”后,刘少奇进京报考大学,但因无力承担学费,只得原路返回。
1920年,刘少奇考入保定育德中学的留法预备班,因法国停办勤工俭学签证,他再次遭遇挫折。

但刘少奇在保定接触到了《每周评论》、《新青年》等进步书刊,了解到了苏联的“十月革命”,22岁的刘少奇仿佛在黑暗中见到了曙光,隐隐约约地觉得无产阶级革命才是拯救中华民族的希望。
于是,他很快就加入了共青团组织,为了深入学习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刘少奇决定去一趟苏联寻求真正的革命真理。
1920年夏天,在长沙俄罗斯研究会负责人贺民范的推荐下,刘少奇来到上海外国语学社学习俄文,任弼时、罗亦农等人都是留俄预备班的学员。
1921年5月,刘少奇和任弼时、肖劲光等同学乔装打扮成工人、理发师,躲过北洋政府的检查,登上了去海参崴的邮轮。

当时海参崴还在日本占领之下,刘少奇等人突破重重障碍,终于秘密地拿到了苏联方面的通行证,从而踏上了去莫斯科的火车。火车一路上走走停停,还得不时停下来,让乘客们搬木头以补充燃料。
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行程,刘少奇等人终于来到了进步青年心中的革命圣地——苏联。
刘少奇等人的运气不错,他们刚到莫斯科就赶上了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
1921年6月22日,来自52个国家的605名代表齐聚莫斯科参会,大会开了10天,场面十分壮观。经李大钊提名,张太雷、瞿秋白等四人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刘少奇等人被允许轮流进去旁听大会。

幸运的是,轮到刘少奇、萧劲光进入会场的当天,正好碰上列宁给大会作报告。五千余个座位的大剧院内人山人海,气氛十分热烈,嘹亮的《国际歌》歌声响起来时,刘少奇的心情也随之澎湃起伏。
亲眼看到仰慕已久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列宁坐在主席台上,刘少奇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用言语来形容。
列宁的演讲充满了激情和哲理,除了俄语以外,他还在讲话中熟练地穿插着德、法语,以照顾更多的听众。
刘少奇对列宁提出的“到群众中去”的号召印象十分深刻。列宁认为要想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就必须把大多数的工人阶级和受剥削的农民群众争取过来。

列宁的演讲结束后,会场掌声雷动,刘少奇专门赶到走廊上,近距离目送列宁离开。
此次大会后不久,中国共产党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正式成立。
大会后,刘少奇等人进入了东方大学中国班学习。学校的条件十分艰苦,有时候,每人每天只能分配到一片面包,刘少奇饿得爬楼梯都没有力气。大家晚上靠挤在一起睡觉取暖。一段时间下来,有些人吃不了苦,退学回国了。
而刘少奇等大多数学员却坚持了下来,他们白天上课,晚上上街巡逻,休息日还要去工厂帮助生产,日子过得极为充实。刘少奇在莫斯科不仅系统学习了共产主义理论和国际工人运动史,还对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1921年底,刘少奇在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中共旅俄支部委员。
在莫斯科的这段经历,是刘少奇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他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清楚地知道:社会主义的组织将打破资本主义对全世界的统治。
他看到了无穷的希望,并决定回国后从事青年、工人运动,以促进这段历史。1922年5月,刘少奇回国进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正式开启了他的革命生涯,从此,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党的事业。
在苏联面见列宁,也成为了刘少奇心中的一段美好回忆。他以能够聆听无产阶级革命导师的发言而自豪。40年后,刘少奇率团赴莫斯科参加苏联47周年庆典时,还深情地回忆了这段难忘的经历。
2015年8月10日,位于湖南长沙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与列宁纪念馆签署了合作交流协议,为两国人民和两位领导人增加了新的联系纽带。

刘少奇六次到访苏联
刘少奇回国后,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又五次到访了苏联,成为访问苏联次数最多的新中国领导人。
1930年6月,刘少奇成功地领导了数次工人运动后,担任了中共满洲省委书记。
恰逢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刘少奇率领中国工会代表团前往参会。已过而立之年的刘少奇已不是当年那个前来学习的稚嫩青年了,他已成长一名成熟的工人运动领袖。
在会议中,赤色职工国际的领导人提出了在工人中全面、公开搞赤色工会的要求,原来所有的黄色工会也直接转变为赤色工会。
但刘少奇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赤色工会现阶段仍处于非法状态,赤色工会会员必须利用黄色工会的合法身份开展工作,争取群众。

在随后的讨论中,刘少奇对会议组织者的方案又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他结合中国国情,在会上做了《中国职工运动》的发言,得到了部分与会者的赞同,并当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
然而大会组织者却对刘少奇极为不满,给他扣上了“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进行了批判。由于中国的国力弱、地位低,尽管刘少奇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但还是被打上了“反对者”的标签。
在与赤色职工国际领导人策略观点相左的情况下,刘少奇无奈地辞去了中国驻赤色职工国际首席代表的身份,于1931年秋黯然回到上海。
可以说,刘少奇每二次莫斯科之行是带着友好交流和寻求合作的希望而去,最终带着屈辱和不愉快的心情离开的。

1949年5月,刘少奇再次秘密访问了苏联。这次访问意义重大,成果丰硕,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和经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1952年,我国的国内外形势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抗美援朝战争也进入了边打边谈的阶段。
9月,受毛主席委托,中共副主席刘少奇应邀率团参加苏共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他的任务是向斯大林征求“我国尽快恢复建设国民经济的任务,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意见。
斯大林收到刘少奇的报告后非常重视,他两次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刘少奇和中共代表团。赞赏了中共的一些设想,并对中国的土地政策、富农政策以及宪法制定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10月5日,大会隆重开幕,刘少奇得到了苏联方面的礼遇,被安排坐在大会主席台的第一排,并在热烈的掌声中代表毛主席宣读了对大会的贺词。
这是刘少奇第四次访问苏联,四个月后,斯大林就去世了,因此,刘少奇成了斯大林最后一次会见的中共领导人。
1956年,由于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所作的秘密报告引起了轩然大波。对苏联早有怨言的波兰、匈牙利等国打算脱离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对此进行了武装干涉,对曾经的“同志加兄弟”兵戎相见。
苏联的举动不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也在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引起了非议和不安。为了稳住局面,苏共紧急致电中共中央,要求派代表团前往苏联商谈东欧局势。
10月23日,刘少奇、邓小平率代表团飞赴莫斯科,赫鲁晓夫等领导人亲自来机场迎接。

在会谈中,刘少奇表达了中方对“波匈事件”的态度:一、苏方在处理问题时,方式有些粗暴;二、中方愿意在处理问题中做一些工作;三、中国仍拥护苏联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但建议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也要和平共处。
刘少奇在“波匈事件”事件中受到很大的震动,第五次访问苏联回国后,刘少奇专门做了一场报告,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矛盾,绝对不能脱离人民群众。
1960年11月5日,刘少奇应苏联政府的邀请,对苏联进行访问,并参加苏联革命43周年庆典。
这是他就任国家主席后的首次出访,也是他最后一次访问莫斯科。
时过境迁,此次访问时,中苏两国的关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苏联大国沙文主义思想的主导下,中苏双方出现了诸多分歧,矛盾逐渐加深。刘少奇此行的使命就是减少隔阂,谋求团结。

会议开始时,苏方有备而来,给了中方一个下马威,发布报告指责中共及毛主席的一些观点。其他国家的代表团一哄而上,批评中国搞“宗派主义”。会场大有“围攻光明顶”的架势。
刘少奇对此大为不满,他拍案而起,一方面据理力争,一方面指示代表团多做解释和沟通工作。
经过努力,反华大合唱偃旗息鼓,紧张的气氛很快得到了缓和。苏方最终也做出了妥协,将中方的观点写入了《莫斯科声明》。
刘少奇最后一次访问苏联,出色、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中苏两国的团结,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了相对宽松的外部环境。
代表团回国时,毛主席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并为刘少奇拉开车门,这是十分罕见的高规格。

宴会拒绝斯大林敬酒
1949年刘少奇秘密访问苏联中间也发生了不少趣事。
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的最后阶段,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占领了南京,蒋介石政权瞬间分崩离析。
中共开始筹划建立中央人民政府的重大事项,此时寻求苏联的建议和支持也就成了当务之急。而苏联也明白国民党大势已去,中共将很快结束战争,因此也很乐意与中共交流。
5月10日,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正在唐山考察,突然接到了毛主席要求他尽快返回北平的加急电报。
经过紧锣密鼓地准备后,在苏联总顾问科瓦廖夫的陪同下,刘少奇、王稼祥与高岗等人于6月20日出发,从大连乘坐苏联飞机绕道到达莫斯科。由于苏联尚未与蒋介石政权完全断交,加上任务特殊,因此这此访问是秘密前往的。

刘少奇肩负着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重托,深感责任重大。
他来到莫斯科后,做好了长期工作的准备。斯大林也很重视中共代表团的来访,他亲自审定了中共代表团在苏联的日程,并与刘少奇进行了五次会面。
7月4日,刘少奇向斯大林提交了一份详细的书面报告,介绍了我国目前的形势,阐述了中共关于中苏关系的方针。一星期后,斯大林专门召集政治局委员前来与中共代表团会谈。
斯大林承诺只要新中国成立,苏联将立即予以承认,并邀请毛主席访问苏联。在随后的会谈中,双方商定了苏联援助新中国的一些细节。斯大林也给中共的工作提供了一些建议,比如将开国大典的时间提前等等。

7月底,斯大林在他的孔策沃私人别墅宴请了中共代表团。孔策沃别墅位于莫斯科郊区,这是斯大林唯一的一次在这里宴请外国领导人。
宴会的气氛十分热烈,斯大林的兴致也很高。他端着酒杯来到了刘少奇面前,微笑着举起了酒杯,来了一段祝酒词:祝愿弟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后来居上超过老大哥,并提议为此干杯。
刘少奇则谦虚地说:
“兄长总是兄长,我们永远向兄长学习!”
他表示不能接受斯大林的敬酒。
此言一出,斯大林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刘少奇的回应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现场顿时冷清下来,苏共其他领导人见状连忙上来打圆场,劝说刘少奇喝了这杯酒。斯大林也解释了一句,说自己没有其他的意思,只是希望中国能够加速发展,争取赶上苏联。

但刘少奇一直强调老弟还是老弟,不能超过老大哥,坚持不愿意举杯。
宴会快接近尾声时,刘少奇还是以其他名义喝了这杯酒,晚会的气氛也并没有因这个小插曲受到太大的影响。
双方随后的合作、商谈也是正常进行。回国前夕,斯大林专门邀请中国代表团观看了一段原子弹爆炸的影像,显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底气。
刘少奇却深深地感受到了我们和先进大国的巨大差距。中方代表团回国后,带回了3亿美元的贷款和200多名苏联专家,为新中国的工业起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苏之间也随之迎来了一段宝贵的蜜月期。
事后,有人认为刘少奇拒绝斯大林敬酒有些不太礼貌。苏联有喝酒待客的习俗,何况斯大林还是长者。

但国际交往不是简单的私人聚会,刘少奇不喝这杯酒,不仅是出于谦虚谨慎的性格,还有更多深层次的考虑。
当时社会主义阵营中,南斯拉夫已经翘起了尾巴,与苏联决裂,这让斯大林对中共还是存有戒心的。
或许斯大林的祝酒词中饱含深意,刘少奇不愿意让人产生“中共有挑战苏联‘老大哥’意图”的误解。虽说拒绝敬酒有些伤了斯大林的面子,但其实给斯大林吃下了一粒“放心丸”。
外交无小事,周总理1954年访问苏联时,就在苏方的轮番劝酒中喝醉了酒,他回国后还专门找毛主席作了检讨。
刘少奇回国后,向主席汇报了访问的成果,并提到了“拒酒风波”,毛主席高度赞扬了刘少奇访苏期间所做的工作,并认为拒绝斯大林敬酒是正确的。

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的一生为新中国的革命事业殚精竭虑。
他的一生堪称传奇。而刘少奇与苏联的六次交往,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他的成长轨迹,他从一名热血青年逐渐成长为成熟睿智的国家领导人。
从刘少奇坚持不喝斯大林敬酒这件小事上就可以看出:无论我国领导人以何种身份与苏联打交道,他们心中始终装着的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是自己个人的荣辱和面子。
参考资料
【1】、严媛媛,《斯大林敬酒刘少奇不敢喝》,人民网,2015-年1月22日;
【2】、《建国前刘少奇秘密访苏》,环球时报,2008年1月14日;
【3】、高青,《刘少奇:在莫斯科聆听列宁的教导》,人民网2021年1月5日;
【4】、《刘少奇的六次莫斯科之行》,人民网,2008年11月24日。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6 09:16 , Processed in 0.012302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