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笔下的秋天,美了一千多年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5 07:09: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笔下的秋天,美了一千多年                                                                                 
2024-10-14 21:17                                        

发布于:福建省
   
                          

落叶舞尽悲欢,山河染遍秋色。

走进秋日,登高望远,郊野漫步,天高云淡,枫红菊黄。

季节朝暮为画,岁月斑斓成诗。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李白笔下的秋天,美了1000多年。

01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那是一个秋日的傍晚,诗人登上高楼,只见江畔的城池,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宛如一幅画卷。

江水潺潺,澄澈宁静,好似一面巨大的明镜,倒映着这方天地。

那横跨江面的两座大桥,宛如落入人间的彩虹,绚烂明媚。

梧桐树褪去了夏日的繁华,枯黄的叶子在秋风中轻轻摇曳;

橘柚林间,升起袅袅炊烟,为这寒凉的秋色增添了几许温暖。

站在北楼上,沐着秋风,想起南朝的谢公,不知他当年是否也曾见过这秋色?

李白这首诗真的写得太美了,晴朗的天空,缥清的溪水,如梦如幻的双桥,枯黄的梧桐,深碧的橘柚,还有那点睛之笔的炊烟。

秋色有一点明媚,有一点苍凉,还有一点温暖。

02

刬(chǎn)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那一年的秋天,李白与族叔李晔同游洞庭。

望着远处的君山,他突然产生了一个荒谬的想法:如果将陡峭的君山削平,那么湘水是否便能更加浩渺壮阔?

罢了,不想了,与其纠结于此,不如就着眼前的景色,开怀畅饮,醉一场清秋。

这首诗写于李白晚年,彼时的他刚刚从流放途中归来。

普通人遭受了磨难,难免消沉,颓废。

而李白的伟大之处便在于此,人至暮年,遭逢劫难,却豪情不改。

刬却君山,何等霸气!醉杀洞庭,又是何等潇洒!

短短20字,洞庭秋意,浪漫豪情,尽收其中,惊艳后世1000多年。

03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

何必沧浪去,兹(zī)焉可濯缨。

——李白《观鱼潭》

静静地站在碧绿深邃的观鱼潭边,只见木叶轻落,潭面如镜,清澈见底,仿佛能洗净世间一切尘埃。

日暮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泛起一层温暖的光晕,惊动了水底的鱼儿。

它们欢快地跃出水面,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在水面上荡漾开来。

不知多了过久,夕阳西沉,一轮明月悄悄爬上了天空。

竹林上空漂浮着一层淡淡的烟雾,丝丝凉意悄然弥漫。

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沙滩上,一粒粒沙子,沐浴在月色中,泛着晶莹的光芒。

看着眼前如诗如画的景色,诗人仿佛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入胜境而观佳处,开人心胸,怡人心境,李白这首诗便是如此。

通篇无一喜字,然而通过诗中所描绘得景色,便可充分领略诗人的愉悦之情。

04

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

此行不为鲈鱼鲙(kuài),自爱名山入剡(shàn)中。

——李白《秋下荆门》

那是一个霜落的秋天,江畔的树木褪去了夏日的繁茂,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江面上,一艘小船悠然驶来,布帆在风的吹拂下轻轻鼓胀,宛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

诗人站在船上,眺望远方,他相信,在那遥远的剡中,一定有他所追寻的名山胜水。

这首诗写于公元725年的秋天,那一年李白离开了生活了20多年的巴蜀。

“荆门”位于湖北,历来被诗作“楚蜀咽喉”;而“剡中”则是指浙江一带。

秋深霜落,木叶纷纷,远离故土,本是很荒凉寂寥的场景。

然而李白的这首诗中却丝毫不见忧伤,反而洋溢着潇洒与豪情。

他带着对远方的向往,踏上了旅途,从此开启了他浪漫传奇的一生。

05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李白《杜陵绝句》

秋日的黄昏,诗人踏着夕阳的余晖,登上了杜陵。

站在杜陵上,向北眺望,对岸的五陵风景尽收眼底。

秋水清澈明亮,如同镜子一般,映照着西沉的落日。

远处的山峦,笼罩在明明灭灭的光影中,渐渐模糊了轮廓。

杜陵和五陵都是汉代皇帝的陵墓,以渭水为界,前者位于南岸,后者位于北岸。

在很多诗歌中,“五陵”也是豪门权贵的代名词。

李白这首诗写于公元743年,也就是他奉召入京的第二年。

彼时的他待诏翰林,遭人排挤,前途迷茫,于是便写下了这首诗。

就像李商隐所言“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在落日余晖中,忽明忽暗,若隐若现的群山,正是他此时的写照。

短短20字,融情于景,表面上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描写秋水远山,实际含意深远,耐人寻味。

-END-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3 15:19 , Processed in 0.008294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