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解放战争,毛主席发了很多电报给前线,但命令却只有一份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0-19 08:57: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解放战争,毛主席发了很多电报给前线,但命令却只有一份                                                                            2024-10-18 22:18                                        

发布于:广东省
   
                          

毛主席对于战争的宏观走向,把握非常精准,在解放战争三年时间里,他运筹帷幄,发了大量的电报给前线将领,指导他们如何打仗。尤其在三大战役期间,仅仅142天,毛主席发往前线的电报就有408封,西柏坡的机要人员平均每天收发电报四五万字。

但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一个特殊情况,毛主席发给前线的电报,极少用命令性质的体裁行文,而通常多以“军委”名义给前线将领下达指示或者方针,由前线将领根据实际情况执行。军委的这些意见电文,有时候,前线将领还不执行,要讨价还价,林总就不听主席指示,挥师北上攻打长春。纵然如此,毛主席也还是没有发命令。

以辽沈战役为例,一九四八年九月七日,毛主席发给林罗刘的电文:

“于此,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以上意见望考虑电复。”

这个电文不是命令性质,用的语句是“你们应当注意”,然后最后还写了“以上意见望考虑电复。”

在攻打锦州的实际过程中,四野的很多作战方针都不符合军委的要求,对此,毛主席还是没下命令,一九四八年九月二十九日五时,毛主席的电报继续采取劝说或者布置方针的形式进行:

“你们是否能取得战役主动权(当然战略主动权是早已有了的),决定于你们是否能迅速攻克三点,尤其是锦州一点。只在两种设想之下,你们可以在未占锦州的情况之下也能获得战役主动权,这即是:你们能于沈敌北上迎接长敌时,能打一个极大的胜仗,歼灭敌军十万左右;或者于沈敌援锦时,你们也能打一个这样的大胜仗。但是我们不知道确有此种把握否。我们觉得,首先攻占锦州是有较大把握的,并且是于全局有利的。以上望见复。此外,我军从九日出动,至今日已二十一天,尚未开始攻击义县,动作实在太慢,值得检讨。”

这个电文用了“是否”的字眼,还用了“或者”,还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于沈敌北上迎接长敌,二是于沈敌援锦时,军委倾向于首先攻占锦州,但军委的倾向只是用词“我们觉得”,没有明确命令四野必须遵照军委的想法。

军委和四野的电文沟通可以说是有来有往,林总对于攻打锦州还是犹豫不决,说出:我只准备了一桌饭,但来了两桌客人,这饭怎么吃?

一九四八年十月三日十九时,军委又发电文:

“我们再考虑你们的攻击方向问题,我们坚持地认为你们完全不应该动摇既定方针,丢了锦州不打,去打长春。除了前电所述之理由外,假定你们改变方针,打下了长春,你们下一步还是要打两锦。。。。。只要打下锦州,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望你们深刻计算到这一点,并望见复。”

这种关键时刻,毛主席还是没发命令,而是表达军委的意见“我们坚持地认为”,并且假定四野不听军委的话,是会增加你们四野下一步的困难。电文是以沟通的口吻,毛主席虽然当时很生气,说林总是儿戏,但实际操作,还是理性地论证分析战争动态。

以上是辽沈战役的部分电文,解放战争其他战役也是如此,毛主席都是用这种方式和前线将领沟通。为什么我军将领军事素养极强?都是因为通过这种军事沟通方式,将领不断底向军事大家毛主席的学习,锤炼了我军军事将领的打仗能力。

反观国军这边,老蒋就最喜欢对下属将领下达命令,据不完全统计,仅1936年到1948年4月,蒋介石就发布了超过120箱的手令,如果以每箱200份来计算,总共有2万余份。在辽沈战役的时候,老蒋就气得杜聿明吐槽:不知三军之事而统三军之政,不知三军之权而统三军之任。

不过,解放战争期间,毛主席也发过一次命令,那就是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文里措辞提到:

“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命令你们: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这种行文才是命令,命令则要求底下将领必须执行,容不得半点讨论的空间,这应该也是解放战争中,毛主席下达的唯一一份命令。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10 13:25 , Processed in 0.010105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