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越自卫战:刘伯承和粟裕尚在,邓小平为何选72岁的许世友挂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对越自卫战:刘伯承和粟裕尚在,邓小平为何选72岁的许世友挂帅                                                                    2024-11-05 16:30                                        

发布于:天津市
   
随着胡志明逝世,越南内部亲近苏联的势力开始占据优势。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这个国家称霸东南亚的野心日渐显露出来。为此,它不惜成为苏联的马前卒,把自己捆绑在苏联扩张战略的战车上,入侵柬埔寨、老挝等国,还在中越边境制造流血冲突。
昔日的同志加兄弟,如今成了喂不熟的白眼狼。好言难劝该死的鬼,既然菩萨心肠感动不了你,便只好祭出雷霆手段了。
1979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志出访美国,在与美方领导人的会晤中他这样说越南——
“小孩子不听话,该打屁股咯!”

邓小平回来不久,2月17日,中国宣布对越南发起自卫反击作战。
随着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中国边防部队突破边境线,深入越南境内,对越南军队发起英勇反击。
在实现战略战术目的后,我军与3月16日全部撤回我方境内,一个月的反击作战,和1962年打击印度侵略者时一样干脆利落。
南疆烽烟已经散去多年,只有烈士的陵园和边境线上的雷区无言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几十年过去,人们除了缅怀此战中牺牲的战士们,更对此战的军事谋划津津乐道。
作为这一次反击作战东线广西方向的指挥官,许世友上将身上的争议颇多。
实事求是地说,东线的战斗确实更加惨烈,我军伤亡也更多一些,但由此不少人却认为,倘若不是许世友挂帅出征,或许这场反击战会打得更漂亮。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为何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战前点将让许世友挂帅出征,负责指挥东线的解放军呢?
彼时是1979年,许世友此时也已七十五岁上下。虽说开国将帅凋零不少,但老帅当中在世的还有刘伯承、徐向前等人,大将中也不乏粟裕、谭政、萧劲光、黄克诚等人,和许世友同为开国上将的就更多了,为何在一片将星当中,邓小平同志选择了把东线战事交付给许世友呢?

民间有观点认为,当时在世的新中国首屈一指的军事家,非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莫属。

一个是川中名将,领导过南昌起义,还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进修归来,抗战时期的八路军主力师师长,著名的刘邓大军的主心骨。
另一个则是十大将之首,最难的时候带着残部在强敌环伺的险境打游击,多年后带着新四军苏中七战七捷,最后指挥了名震中外的淮海战役。
这两位出马,反击越南岂不跟逗小孩似的简单?
然而民间的这种看法并不契合实际,因为要带兵打仗,高强度的工作是无可避免的,军事家也要一副好身板不是?
老将出马,志在必得的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在1979年发起对越反击战争的节骨眼上,其实身体状况都不太好。
刘伯承元帅出身于川军,早在民国军阀混战的时代,威名就已经突破四川盆地,传遍了大江南北。
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军人,几乎无一例外都有或轻或重的伤病,刘伯承元帅也是如此。
笔者依稀记得当年上小学的时候,就有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军人,眼部受伤急需手术。
不过眼球的手术靠近脑神经,军人担心使用麻药不利于他保持清醒的大脑,对今后指挥作战产生消极影响,于是坚持拒绝使用麻药。
关云长刮骨疗毒让华佗老先生敬佩不已,这位军人拒绝打麻药也叫主刀的外国军医惊叹不止,称呼这个军人为“军神”。
不错,这位“军神”正是我们敬爱的刘伯承元帅。
眼部受伤导致刘帅的一边眼睛视力几乎为零,仅靠着另一边还算正常的眼睛,刘伯承硬是坚持指挥完了几十万人的作战,直至建国后还继续在军师人才培养方面发光发热。
多年用眼过度,晚年的刘帅几乎啥也看不见了,行动不便需要旁人搀扶。
而且出生于光绪年间的刘伯承元帅,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已经是87岁高龄了,让老爷子挂帅,无论如何也不现实。

有人说,你嫌弃刘帅年纪大不堪用,那么1907年出生的大将粟裕,这会儿也才72岁,比许世友将军还要年轻二三岁,让他挂帅不好么?
事实上,还真不好。
粟裕大将虽然稍稍年轻,但是戎马一生身体状况也非常差。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身先士卒,就曾经多次重伤昏迷,鬼门关走了好几回,阎王爷都跟他混了个脸熟。
最后抢救回来,粟裕体内的弹片还没能完全取出。这些弹片伴随了粟裕的余生,在他晚年时常折磨他,使他头痛欲裂。

别说是因为身体不佳,错过这回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了,粟裕建国初的抗美援朝也生生错过了。
本来他调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就是主席的安排。毛主席首选的挂帅出征第一人正是他,然而粟裕很快就病倒了。

罗瑞卿代表主席前去探视,粟裕已经病得下不了床榻了,后来还是送去了国外疗养,才算有所好转。
改革开放后,粟裕依旧饱受病痛折磨,为此还切除了部分脾胃,1980年代初还突发过一次脑溢血。
纵然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将军的身体却不比往昔,再也经不起舟车鞍马的折腾了。
所以,这一次的对越自卫反击作战,让粟裕大将挂帅也不合适。
有学者说,刘伯承和粟裕这两位顶尖的军事家,拿来教训越南,岂不是杀鸡用了牛刀?因此在上将当中选择一个合适人选,便足够了。
1979年的开国将帅群体,还是非常庞大的。
许世友将军在上将当中,算是军事指挥能力突出的一位,可以说,东线战事的担子落在他的肩膀上,一方面得益于他本身的能力和资历,另一方面也源自于他当时所任的职务。
我们先来谈谈许世友上将的军事能力。
许世友上将投身革命非常早,早出生早革命,资历这一方面占据了“先天优势”。
他八岁的时候,就跟着教他练拳的师傅,一起上了河南嵩山少林寺,学得了一生高强的武艺。后来学成下山,我党早期的四大起义中的“黄麻起义”就有他的身影,领导当地农民组织赤卫队自任队长,是后来著名的鄂豫皖苏区早期的创建者之一。

1928年7月,红军第11军成立的时候,许世友就当上了班长,作战的时候堪比张飞再世,常常不惧炮火奋勇冲锋,常常被首长挑选带领敢死队员作为突击力量。
红军枪械落后、弹药不足,只能和敌人周旋,拼的是夜战和近战,这恰恰让精通武艺身体素质远超凡人的许世友如鱼得水,一柄大刀舞动生风寒光凛冽,刀光到处,敌酋殒命。
可以说,许世友的职务升迁,绝对是在尸山血海当中,靠着自己的勇武搏斗出来。
在苏区根据地创建之后,常常面临敌人重兵围剿,许多优秀的指战员都牺牲了。
勇猛的许世友同志,不但艺高人胆大,而且极为幸运地坚持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大浪淘沙显英雄本色,许世友将军脱颖而出当上红四军的军长,可谓是实力使然加命运的特别眷顾。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一贯除了毛主席谁也不太服气的许世友,来到了八路军129师386旅出任副旅长,在陈赓的领导之下,许世友不但老老实实当副手,而且脾气格外地好。
战友之间精诚合作,战果自然丰硕。许世友一出马,就协助旅长陈赓完成了一场漂亮的冀南香城固伏击战。
此战386旅以50人伤亡的轻微代价,击毙日军250多人,首创了我军在平原地区伏击日军的成功战例。
这一仗打得威风,不但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表彰,就连战区司令卫立煌和蒋介石都亲自拍来嘉奖令。
此战许世友亲临前线指挥各团协同进攻,比起当年在鄂豫皖,仍旧是雄风不减。
一年以后,许世友前往北方局党校学习,而后调往山东参与领导八路军山东纵队。这一时期,许世友作为胶东军区司令员,在当地指挥部队消灭日伪军,剿灭土匪恶霸,许司令的威名胶东无人不知,许多有志青年甚至慕名来投,成为了八路军战士。

这支许世友亲自带大的部队,后来在解放战争中成为了威名赫赫的华野铁军九纵。
许世友也在陈毅、粟裕等麾下作战,先后参加了莱芜追击战、孟良崮战役、南麻血战、临朐攻坚战等等。
他和聂凤智带着九纵横扫南北,成为华野当仁不让的主力纵队。建国以后,这支部队编入志愿军出国参战,又开创了一个先例——
我志愿军唯一一支成建制消灭团级美军的部队。
不过,在许世友指挥作战的过程中,还是有不少人认为他的指挥稍显生硬,怎么说呢?
就是勇猛有余而谋略不足。
许世友带兵绝对一往无前,不论骨头多么硬,崩掉了牙也会啃下来。他喜欢分兵多路,而后主力直取中坚,敢与强敌硬碰硬,且在艰苦的攻坚作战以后,可以继续投入战斗,愈战愈勇。
但这一点也使得他在不少人眼中,只是个猛将而非智将。
实际上,按照许世友的军事指挥经历,他已经是个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指挥员了,部队存在的问题,诸如“兵力不够集中伤亡过大”、“步炮协同不够熟练”、“野战工事作业较差”等等,都是当时武器装备和训练水平不足的我军各个部队或多或少都存在的问题,不能据此就简单地认为许世友只是个阵前决斗的先锋,而不是运筹帷幄的统帅。
对于华野部队的战斗力,国军名将胡琏体会最深刻,他曾经嘲笑说陈毅的指挥不行,但是话锋一转,又夸赞陈毅麾下的几个纵队非常能打。
1955年授衔的时候,许世友位居上将名单前列,而且是正兵团级的上将,含金量足够高,所以不管如何评价,许世友的军事指挥能力都是足以应对这场自卫反击战的东线战事的。

那么许世友的当时的职务,又给他挂帅东线带了怎样的帮助呢?
许世友深受毛主席喜爱和信赖,建国以后长期出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973年底调任广州军区司令员。
次年,南越海军悍然入侵我西沙群岛,许世友到任不到一年就参与指挥了这场海上国土的保卫战。
如今要从陆上方向惩治越南人,必然要昆明军区和广州军区两个军区出兵作战,许世友是广州军区的军事主官,天时地利人和,东线指挥官非他莫属了。
相比之下,战事进展最为顺利的西线,军事主官人选却有些波折。
先是原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王必成中将,正在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接到了军委命令和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对调。
错过命中最后一战,老将晚年一直大呼遗憾。
而杨得志到任以后挂帅西线,他却是拖着病体前来的。开战没几天就突发胃出血,不得不送到后方治疗,由张铚秀接手指挥,当然这是后话了。
1979年1月的一天,许世友在军区参谋长和55军军长的陪伴下,悄悄登上了中越边境友谊关旁边的金鸡山,俯瞰越南境内。
看着越南军队染指我疆土,在侵占的地区修筑简易工事,许世友性如烈火当即唾骂道:
“这叫徒儿打师父!恩将仇报!”

不出一个月,许世友指挥的东线部队,就让越南人见识了一把,什么叫做你师父还是你师父。
如今,我们客观评价许世友指挥的东线各战斗,可以说和昔日老将军的作战风格一样,暴风骤雨般凌厉,按照计划攻克了每一个既定攻击目标,彻底打烂了越南北部战前吹嘘的什么“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破坏了大量越南境内的发电厂、基地、弹药库等高军事价值目标,回收了不少中国政府昔日无私援助的物资。
越南人之前叫嚣的“打到南宁过春节”被许世友打得再没敢提。
一个月后,解放军达成了战略目的,开始交替掩护陆续撤回境内。虽然双方都自称获胜,但是国际上看得很明白,谁在煮熟的鸭子嘴硬丢人现眼。
而我们国内,对于许世友的批评声音,主要还是源于,这一仗带给解放军的较大伤亡。
对越自卫反击战暴露出了解放军不少缺陷。
可以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也是一面镜子,让解放军得以在新的时期正视自身的发展现状,加快脚步补齐短板早日实现军事现代化。
纵然南疆一战暴露了我军的不少缺点,但是也不足以用惨胜来形容许世友的指挥,毕竟客观的条件是我们不能忽视的。
1962年我们对印自卫反击作战,那时候的解放军面对印度军队,在武器装备上领先一代,具有代差优势。
而今面对越南人,他们手里既拿着苏联给的先进武器,更有中国人自己才少量装备却无私援助给他们的先进武器,代差优势早已消失不再。
更何况越南这个国家长期战争,兵员素质远远超过印度人,战斗力不容轻视。
我军长期以来主要作战方向面对的是北部和东南部,能和西南边把酒言欢的朋友打起来,这是许多人预料不足的。
如果批评此战解放军表现不佳,笔者认为也不该针对许世友将军,毕竟这是长期历史原因造成的军队落后,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而非换掉许世友让别人上就能完美规避的问题。
要知道在对越作战前,张震部长对部队进行了检阅,发现存在大量问题,不得已才推后一个月作战。不得不说临阵磨枪还是有用的,利用这一个月的时间,发现并减少了大量不安全因素。
舆论就是舆论,最是伤人心,战后许世友将军也听闻了各界对他指挥东线战斗的评价,那时候他的压力也很大,用他的话说就是“漆黑一团”

1984年,在许将军逝世前一年,老友周德礼前来探望他。许世友对他谈起了几年前的那场自卫反击作战,表示要把生前最后一仗写个回忆录,好好总结经验得失供后人参看。
邓小平同志点将许世友,自然有他作为领袖的战略考量。许将军有一段话说得非常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也放在这里做个结尾。
老将军久历风霜,戎马一生,身正影直不惧任何议论,对生命中的最后一战,他这样说:
“这一仗,中央军委说打得好,外界有不同看法,下面的同志也有不同认识,这不稀奇。是是非非,让干部群众去说吧,让历史、让后人去评说。”
老将心胸之开阔,让后辈汗颜。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13 14:43 , Processed in 0.009912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