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归园田居》《登高》《琵琶行》:“景”何以抒“情”?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11 07:29:0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归园田居》《登高》《琵琶行》:“景”何以抒“情”?                                                         2024-11-06 09:21                                        

发布于:广东省
原创:坚守是一种力量      
来源:栗子壳壳  

人类抒发情感无非就两种方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好理解,不借助媒介直接将情感和盘托出,间接抒情那就要借助媒介,借什么呢?可以借物,托物言志;可以借事,以事抒情;可以借典,类比明志。最常用的其实是借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景情关系也就成了艺术学不能不探讨的一个话题。

从景到人,这是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这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所谓的同构说,你看汹涌的海潮,总让人心潮起伏;你看平静的湖面,则让人心平气和;你面对悬崖峭壁,便有一种惊悚腾跃之感;你看一马平川的草原,人的心境也就容易舒展开来……。外界景物总会带来内心情感的相应变化,刘勰的《文心雕龙》“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几句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从人到景,这是一种移情起兴关系,这也就是古人所谓的“以我观物”之类的观点。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人能带着自己的情感去观照外界的景物,寓情于景,时间长了,外界的景物就仿佛自然含有了这层情感和含义,此时的景物已经不是景物本身了,而是含有了人类情感的客观物象了,也就是所谓的意象。周敦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其实这些花本身和隐逸富贵等是毫无关系的,只是人类情感的寄托罢了。

简言之,写景都是为了抒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懂得这些学理,再读写景类诗歌便会通透很多。

《归园田居·其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仔细鉴赏这些景物,冲淡平和,自然质朴,一派田园风光,就连写景所用的“白描”手法也质朴无华,真正的天人合一,毫无雕琢,这些都反映了陶渊明追求自然淡泊、向往自由的心性和情感。

杜甫的《登高》前四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秋日之景,宏阔肃杀,寂寥清静,人在这样的环境里不免会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之感,更何况还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暮年一老翁,艰难苦恨,双鬓斑白,就连爱喝的酒也停了,怎一个愁字了得?!

《琵琶行》中有三处关于月亮的景物描写,每一处都很好地起到了以景寓情、无言胜有言的作用。

第一处“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月浸于大江之中,天地茫茫,只有两个要分别的人,又“醉不成欢”,欲诉离情还不成,真正一个“惨”字。

第二处是在琵琶女演奏完之后,琵琶声戛然而止,四周悄然,“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似乎连天地都沉浸在刚才的音乐声中,余音绕梁,久久不绝。这两句以景结情,既舒缓了节奏,使诗歌张弛有度,起伏得体,也间接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

第三处是琵琶女自诉心事,说到自己被重利的商人丈夫抛在一边,独守空船,“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寂寥孤独,月明如霜,水寒,心更寒。

你会发现,同样一个意象,同样一个诗人,在不同的文本处它也能表达出不同的意思来,所以我们在分析意象时切不可胶柱鼓瑟,一味死守,而要以文本为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你看这两首诗歌: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同样是写柳树,一个是正向的赞颂,一个是反向的批评,意象内涵迥异。

但不管怎样,一切景语皆情语,意象是解锁写景类诗歌的一把钥匙,多掌握一些常见意象的内涵,写景诗也就好理解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27 02:52 , Processed in 0.00730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