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襄书法经典赏析:从 《虚堂诗帖》到 《思咏帖》 2024-10-10 09:35
发布于:陕西省
蔡襄的书法在当时便极负盛誉,其书艺深受宋仁宗欣赏,作品被刻于碑上以供后人学习、观摩。当时评论蔡襄书艺为宋代第一,宋高宗赵构也认为蔡襄之字乃 “本朝诸臣之冠”。
01 蔡襄行楷《虚堂诗帖》
蔡襄行楷《虚堂诗帖》创作于 1048 年,以纸本呈现,纵 22.6 厘米,横 16 厘米,其收藏之处目前不详,有说法称藏于故宫博物院。此帖原被误题为 “李西台建中”,经徐邦达先生考证,确定为蔡襄三十五、六岁时所书。 在该帖中,起笔之处常常以小尖锋切入,逆锋虚抢,极大地增加了笔画的丰富程度与灵动之感。例如 “簟” 字最后一横画的起笔,这种独特的笔法为整个字增添了一抹细腻的韵味。 【释文】:虚堂永昼来风长,石枕竹簟生清光。文园肺渴厌烦热,更要夫君在侧傍。 02 蔡襄草书手札《入春帖》
蔡襄草书手札《入春帖》创作于 1051 年,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为纸本,尺寸为 30 厘米 ×41.1 厘米。彼时蔡襄 40 岁,正值其创作高峰期,该作品堪称精妙之作。 《入春帖》的用笔轻松自如且圆转流畅,其结构自由洒脱,并非十分拘泥于传统法度。蔡襄对自己的这类风格甚是得意,将其命名为 “飞草书”,也称作 “散草”“飞白书”。从这件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每次落笔书写飞草之时,笔随心意运转,上下奔腾,其情绪的波动跃然于纸上。 此帖的内容主要是向对方告知自己 “ 今又蒙恩,复供旧职 ” ,并且希望用端砚顶回先前赠给对方的铜雀台瓦砚,同时还另赠 “ 十三兄 ” 。帖的上款为 “ 公绰仁弟 ” ,据考证此人应当姓葛,乃是蔡襄妻族中的近亲。 03 蔡襄书法尺牍《思咏帖》
蔡襄书法尺牍《思咏帖》,亦名《在杭帖》《通理帖》。此帖为纸本信札,约书于北宋仁宗皇祐三年(1051)。纵 29.7 厘米,横 39.7 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该尺牍在笔画上虚灵生动,起笔、行笔、收笔之间转换自然流畅,给人轻盈之感。比如一些笔画起笔处轻入笔后迅速行笔,线条富有弹性,尽显草书独特韵味。其笔画粗细有别,以此增强了书法的节奏感与韵律感。在结体方面,每个字形态独立完整,然而字与字之间笔势相互呼应,气息连贯。虽无明显连笔,但通过笔画走势与字的排列,营造出整体连贯性。从章法布局来看,行与行之间距离适中,既不紧凑致压抑之感,也不过于松散显疏离之态,使得作品布局疏朗大方,视觉效果舒适宜人。 【释文】:襄得足下书,极思咏之怀在杭留两月,今方得出关,历赏剧醉,不可胜计,亦一春之盛事也。知官下与郡侯情意相通,此固可乐。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初夏时景清和,愿君侯自寿为佳。襄顿首。通理当世屯田足下。大饼极珍物,青瓯微粗,临行匆匆致意,不周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