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国焘警卫员回忆政委陈昌浩:我必须说,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战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22 06:32:34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张国焘警卫员回忆政委陈昌浩:我必须说,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战神                                                                    2024-10-13 12:30                                        

发布于:天津市
   
        徐向前和陈昌浩的合作,始于1931年9月,当时徐向前是红四军(即2个月后成立的红四方面军的前身)军长,陈昌浩为政委;结束于1936年3月,当时徐向前是西路军总指挥,陈昌浩是政委,在遭遇失利返回陕北的途中,陈昌浩改变主意离队,回了老家湖北。
在这近4年合作期间,陈昌浩深度参与了红四方面军的一系列工作,见证了这支部队的茁壮成长,功劳不可谓不大。当然,在这期间,他也不可避免地犯了一些错误。这些,让陈昌浩成了一位备受争议的人物。
原四方面军老干部何福圣(曾任张国焘警卫员,建国后享受副师级待遇,1999年逝世)在评价这位四方面军的老政委时,曾动情地说道:
“我同四方面军的一些官兵一样,对陈昌浩一直怀有复杂的感情。虽然他在回到延安时,政治生命已经结束了,虽然他离世已经30多年了,可是,我必须说,他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战神。”

何福圣讲了两件陈昌浩在四方面军时期的事情:
1、红军最早的“空袭”
1930年,鄂豫皖部队在宣化店缴获了一架迷航的国军的高级教练机,并俘虏了驾驶员龙文光,它被命名为“列宁号”,也是红军拥有的第一架飞机。
1931年11月,四方面军打黄安县城,并在围城40天后发起了总攻。战斗刚刚打响,只听天空中传来一阵轰鸣,一架飞机飞越我军阵地,在黄安县城上盘旋,这就是“列宁号”。
守军怎么也想不到红军会有飞机,便跑出工事迎接空投,谁知等来的却是一颗颗的手榴弹和传单。而扔这些传单和手榴弹的人,正是陈昌浩。
徐向前晚年在回忆录中也记录了这件事:当时陈昌浩害怕驾驶员不可靠,把飞机开到国军的地盘,就拿着手枪和手榴弹,逼他听指挥。然而飞机就在黄安县城上搞了这样一个大动作。
在陈昌浩的空中配合下,四方面军的黄安独立团趁机发起猛攻……

此事让陈昌浩在四方面军一战成名,徐向前晚年赞叹地写道:
“他那是才27岁,干起来真行,也有办法。”
一个27岁的意气风发的军人,高大英俊,有文化有思想,身上带着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还是方面军政委,不难想象在战争年代,他一定会受到战士们的崇拜。
2、和倪志亮的一次冲突
据何福圣描述,陈昌浩当时在四方面军中的地位和威望是非常高的,甚至不输徐向前。
徐向前在他的回忆录中也说,35年9月,中央单独北上后,他曾想骑马去追中央,但“那时,陈昌浩的威信不低于我,他能说会写,打仗勇敢,又是政治委员。他不点头,我一个人是带不动队伍的,最多只能悄悄带走几个人。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和部队在一起,走着看吧!”
何福圣回忆,四方面军在川北时,倪志亮是四方面军的总参谋长。倪志亮是黄埔出身,四方面军的老人,鄂豫皖时期就当过红11师师长,是红四方面军的创始人之一,后来也一直都是四方面军的主要将领。

年轻时候的倪志亮性格很冲,如果谁犯了错,他掏出手枪就往你脚下打,这样不会伤人,但是总能把人吓一跳,所以一般人都很害怕他。
有一次,倪志亮和前线通电话,对方说话的口气很严厉,倪志亮也没听出这人就是陈昌浩,对着电话就骂了起来,陈昌浩生气地把电话都摔了。
倪志亮还在纳闷,谁敢挂方面军总参谋长的电话,没过一会,陈昌浩就带着几十个警卫员冲进了倪志亮的房间,拿起马鞭就朝他身上打去,说:
“倪志亮啊倪志亮,你连老子都敢骂?!”
倪志亮连忙认错,把隔壁院子里住着的张国焘也惊动了,张国焘到后才把陈昌浩拉住。
从这件事,我们能看出陈昌浩的地位和威望,也能看出他当时确实年轻,干事有些冲动鲁莽,表现得并不是非常成熟。这样的事情,放在其他级别不如他的政委身上,恐怕都会被更好地解决。
人们在谈起陈昌浩时,总会自然而然地把他和张国焘放到一起,似乎他们始终是绑定在一起的。但在徐向前的回忆录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人的关系也是经历过几次大变化的。

早期的陈昌浩大部分时间都是跟着张的,比如在和中央的意见发生分歧时,原本支持北上的陈昌浩,在收到张的电报后就变了卦,这成了中央决定单独北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中央单独北上后,曾来电报要陈昌浩带着右路军其他部队北上,但陈昌浩坚决不肯。
后来四方面军在南下后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难,陈昌浩便渐渐分化了出来。尤其是在岷州会议上,陈、张因为北上后的行军方向发生了分歧,陈昌浩的意见得到了多数人的支持,而张国焘的意见则罕见地被否定了。
徐向前回忆说:
“这是张国焘和陈昌浩共事以来,第一次发生尖锐争论”
。当时张国焘南下不成,身上有很多包袱,被陈昌浩这么一弄,当着众人的面落泪,说自己不行了,到陕北准备做监狱,四方面军的事,中央会交给陈昌浩的。
徐向前认为,陈昌浩这时候和张闹得这么僵,
“似乎有取而代之的味道,也不合适。”
后来,西路军遭遇失利,陈昌浩和徐向前一起返回陕北,途中,陈昌浩遇到了一位湖北老乡,便放弃了和徐向前一起返回陕北,而是返回了湖北。

胜败乃兵家常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擅自脱离组织问题就有些严重了。
关于陈昌浩离开的原因,徐向前的说法和何福圣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
徐向前的记录是:
他们途中遇到陈昌浩的老乡后,当晚徐向前还和陈昌浩说:明天早点起,好走哇!陈昌浩答应得很痛快,但第二天徐向前喊陈起床的时候,陈却变了卦,说自己太累了,要休息几天再走。
徐向前认为陈昌浩有老乡掩护,自己的口音也不对,留在这里太危险,便单独上路了。
两人再见面是在37年8月的洛川会议后,两人在洛川街头偶遇,陈昌浩“见到我很热情、激动,问长问短”。
陈昌浩对徐向前说,分手之后,他本想休息几天再回陕北,但生了一场大病,只好留在老乡家治疗,病愈后老乡把他送回了汉阳老家,养了一段时间后,陈昌浩便又回到了陕北。

何福圣的说法是:
陈昌浩和徐向前离开西路军后,陈就生病了,不久,他们遇到了湖北老乡但复三,老乡叫陈昌浩留下养病,陈昌浩见自己高烧不退,便要徐向前先回陕北。
在养病期间,陈昌浩改变主意,决定不回延安回老家。何福圣的意思是,陈昌浩曾经指挥千军万马,如今却如此落魄,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落差。在但复三的护送下,陈昌浩辗转回到了湖北,但他却过家门而不入,直接去了鄂豫皖根据地的英山,打算在那里重整旗鼓。
但是,四方面军当年留下的红25军,已经在徐海东等人的率领下离开了,而国军在鄂豫皖搞得十室九空,革命力量已经消亡殆尽,重整旗鼓非常困难。
就在陈昌浩犹豫之际,全面抗战爆发了,他于是便决定前往陕北。
这两个版本的说法是有差别的,如果按照后一种说法,陈昌浩离开是客观原因居多,而他此后回老家重举义旗,仍不失为一位响当当的硬汉子;但是作为当事人和亲历者,徐向前的话显然更有分量。

对四方面军的战士们来说,他们更愿意相信何福圣的这个版本,毕竟这更像当年那个坐着飞机“空袭”黄安县城的意气风发的陈昌浩。
陈昌浩去世于1967年,1984年,徐向前完成了自己的回忆录,在书中,徐向前对陈昌浩做了非常正面的评价:
“昌浩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积极奋斗的一生,对党和人民作出了许多有益的贡献。他对敌斗争坚决勇敢,才思敏捷,雷厉风行,俄文翻译水平相当高。
他是六届四中全会和王明一伙一块上台的,贯彻过教条主义的东西,并一度支持过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但那时年青幼稚,属于好人犯错误。他为此很痛心,经常作自我批评。”
应该说,这个评价是客观的。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9 10:04 , Processed in 0.008146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