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一纸文凭,却被誉为“三百年一遇的奇才”,陈衡恪凭什么?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天前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无一纸文凭,却被誉为“三百年一遇的奇才”,陈衡恪凭什么?                                                                       2024-11-26 12:10                                        

发布于:山东省
   
    “我永远也忘不了他!”齐白石晚年感慨要是没有恩师指点,他只能是籍籍无名,那齐白石的恩师究竟是何人呢?
齐白石的恩师正是陈衡恪,这个名字大多数读者可能不太熟悉,但要是提起他的六弟陈寅恪,那可是民国时期大名鼎鼎的国学大师。
虽然陈衡恪在文学史的名气比不上六弟陈寅恪,但在艺术史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大师级人物。

陈衡恪,可谓是民国时期画坛的一大奇才,被梁启超誉为“现代美术界具有艺术天才、高人格、不朽价值的第一人”。
1876年陈衡恪出生于江西义宁的一个书香世家,字师曾,号槐堂。
他自幼饱读诗书,酷爱艺术,年仅十岁就能诗善画,时人称其为“神童”。
陈家家境殷实,家风朴实。
陈父既是光绪年间的进士,又是思想开明的维新派人士。
因而陈衡恪青少年时期就被父亲送往张之洞创办的南京江南陆师学堂学习,在此期间与鲁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十几岁时,陈衡恪与六弟陈寅恪一同被父亲送往日本留学,鲁迅亦在其列。

初到日本,陈衡恪与鲁迅一同就读于日本弘文书院,交情颇深。
后来陈衡恪入日本高等师范学习博物学,这一时期,观察动植物的色彩以构图,对于陈衡恪日后的绘画创作影响深远。
在日本留学八年后,陈衡恪得以回国,担任江苏南通师范学校博物学教员。
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再加上实践,并且得到了名师吴昌硕的亲自指点,此时陈衡恪的绘画创作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陈衡恪以山水画著称于世,因其画作真正做到了融合中西。
他笔下的花卉皆矫健挺拔,笔法勾勒较多,构图宏伟,再加上其画作多有题词,其诗文见于《陈衡恪诗文集》。
他的画作,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因而深得时人爱慕。
而陈衡恪与著名画家齐白石的交往甚密,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1917年中秋节后,齐白石从老家湘潭前往北京谋生,加入了北漂一族。
虽然此时齐白石的书画篆刻在老家名气不小,可到了京城却沦为了无人观赏之物,为了维持生计,齐白石只得卖画刻印。
陈衡恪早就听闻齐白石之名,慕名前往齐白石的住处法源寺拜访。
在交谈的过程中,齐白石感叹自己的画作不受时人赏识。

陈衡恪看了其画作后,先是肯定了齐白石的绘画技艺,同时他也注意到齐白石的画作走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路子。
便婉转地建议道:“其实你的功力是完全够的,只要稍加变通一下即可,无需模仿任何人!”
齐白石对陈衡恪的话深信不疑,自此两位艺术家惺惺相惜,交往密切,时常在一起谈诗论画,切磋画艺,俨然成为了画坛上的一对知己。
齐白石是幸运的,他有幸遇到了人生的伯乐,对此,齐白石晚年经常感慨:“那时的北京,只有陈衡恪一人懂我的画!”
正是在陈衡恪的指点和帮助下,齐白石的画作技艺得到提升,画风也浑然一体。
当然,对于齐白石的建议,陈衡恪也能做到虚心接受,真正做到了“君无我不进,我无君则退”的友好往来,羡煞旁人。
不仅如此,由于齐白石到北京谋生的前几年,他的画作价值并没有受到时人的认可。
因而其画作就算是价格偏低也无人购买,生活过得十分窘迫。

陈衡恪对此看在眼里,便在东京举办的中日联合画展时,将齐白石画作带去了一些进行展览。
这是齐白石的画第一次走出国门,并获得了比较高的评价,被国内外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所喜爱与收藏。
至此,在陈衡恪的帮助下,60岁的齐白石终于在北京画坛有了一席之地,名气越来越大,这也是为什么齐白石晚年一直忘不掉陈衡恪的关键所在。

人如其画,作为当时响当当的艺术家,陈衡恪却为人诚恳,一直保持着谦虚好学的良好品格,因而备受同辈以及众多青年的喜爱与追随。
值得一提的是,陈衡恪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画艺术家,更是一位十分优秀的艺术教育家,在北京画坛的地位首屈一指。
当时不少有名的画家,皆是陈衡恪的学生,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刘开渠了。

只可惜,天不假年,陈衡恪48岁那年,冒着酷热前往南京为继母俞氏奔丧。
他昼夜不停地服侍继母。谁承想,却因过度劳累和悲伤过度患上了痢疾,最终死于返回途中。
此时的陈衡恪画技正值巅峰之际,却不幸英年早逝,一代画坛奇才,如此突然逝去,令无数人扼腕叹息!
当时全国美术界和陈家上下,皆沉浸在陈衡恪英年早逝的哀痛之中无法自拔。
而陈衡恪的画坛知己齐白石更是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地直呼:
“我痛失了一个知己啊,可怜他才活了48岁,多么令人痛心啊!”

的确,陈衡恪的早逝对于当时的艺术界是一大损失。
陈衡恪的恩师吴昌硕在得知爱徒早逝的消息后,忍痛在其画作上为其题词“朽者不朽”。
陈衡恪去世后,故宫博物院编印了《师曾遗墨》十辑,陆续出版。
而他的好友鲁迅也不惜重金购买,只为回忆逝去的友人。
不过,倍感欣慰的是,陈衡恪的六个儿子皆成为了人才,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也算是最大的慰藉了。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4-11-30 13:08 , Processed in 0.009140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