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谋长在前线?为何粟裕一打大仗,陈参座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6 06:44:0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参谋长在前线?为何粟裕一打大仗,陈参座就“恰巧”不在司令部                                                               2024-12-05 12:15                                        

发布于:天津市
   
引言:
“为啥打仗的时候,陈士榘参谋总是在前线指挥战斗,而不是在后方谋划策略呢?”一个士兵问道。

在我国解放战争时期,陈粟兵团可谓是一把我军利剑,一刀一刀将蒋介石打得落花流水,其中粟裕更是被称为战神。
不过,在粟裕指挥的场场战斗时,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每次打仗,参谋长陈士榘总是在前线冲锋陷阵,而不是在指挥部为司令提供策略,令人深思。

为什么陈士榘参谋长会有如此奇怪的安排?虽然这种安排在解放战争中也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其最初又是何缘故?那么就请跟随小编,走进那个风云时代,欣赏我国将领们的巧妙安排和高瞻远瞩。
陈士渠战绩
陈士榘将军是我们国家的开国将领,他的气质非常独特,非常正直,有自己的骨气,而且他的领导能力和战斗能力也非常重要。
陈士榘其实没有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但能力却令人称道。其父亲陈五亭也参加革命斗争,青年时就读于清朝的武备学堂,后参加1911年辛亥革命。

5岁时,父亲便送陈士榘去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来到学校后,陈士榘没有辜负父亲的希望,严格遵守要求,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努力复习信息点。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陈士榘的父亲为了给儿子赚更多的学费,每天辛苦工作,却得了重病。为此,陈士榘便辍学回家照顾父亲,到附近一家杂货店打工,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做饭照顾父亲。

后来革命浪潮冲击着国家的每一个有志少年,渐渐地,陈士榘也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1926年,陈士榘他首先加入农民协会,带领当地青年上街演讲,宣传革命。
后来因为打压,陈士榘被迫离开家乡前往武汉。在武汉,陈士榘的革命思想在叔叔的影响下更加强烈,因为他的叔叔陈雨苍也是一位优秀的中共地下党员。在这里,陈士榘也开始系统学习军事知识。

直到1927年,陈士榘在袁一民、郑毓秀的介绍下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行列,并于10月参加入党宣誓仪式,很快就开始了报效祖国的革命之旅。
1934年,陈士榘随红军参加长征。长征结束后,抗日战争爆发,随后他参加了抗日斗争,获得了中央的连续提拔和军衔。

陈士榘一生担任过许多重要职务,红一军团师参谋长、第一一五师参谋长、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华东军区以及华东野战军的参谋长。而且战功显赫,在长征、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中都有亮相。
但是,也是因为其鲜明的战斗风格,才让他陷入了与战神粟裕的策略之争。

理念之争
在解放战争中,陈毅曾率领的部队距离南京国民政府最近,与国民党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战斗。山东野战军则因战斗失利而伤亡惨重。而只有粟裕指挥的苏中野战军对国民党取得重大进展。
于是为了改变解放军受国民党压迫的局面,粟裕认为,将苏中、山东两支大军合并起来,就能改变局面。

所以在1947年初,山东野战军与华中野战军合并,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的华东野战军正式组建成功,又称华野。以陈毅为司令员,中央也对粟裕给予极大信任和认可,明确由他以副司令员身份负责军事指挥。
毛主席后称赞华东野战军是“全国各地区战绩最伟大的军队”。

不过,虽然后期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前期刚刚组建的时候,却面对许多问题。因为是两支来自五湖四海但实力相当的大军突然在一起,选择谁来当统帅都很难说服大家。
尤其是合并之后,从资质上来说,粟裕当时资历并不是很深,所以即使两军合并,不同单位之间的关系也不会很融洽,尤其是八路军干部和新四军干部之间,粟裕在其中尤为难受。

不仅如此,当时陈士榘的存在也让我们的粟裕大将军很是难为情。
在1946年10月,陈士榘最初接手了宋时轮的队伍,因为宋时轮任陈毅在山东野战军的参谋长时,连续很多场战斗都打得不好,所以组织只好赶紧派陈士榘前去救援。
之后就是粟裕是副司令,陈士榘是参谋长。而到这里便要先讲一下两位革命先辈的职务职责,才能更加方便大家继续阅读。

国共内战期间,国共两党均有专攻作战的副司令员,一般协助司令员全面指挥。如果有重要作战方向,司令员会要求副司令员率领部分部队执行独立任务。
而不是让副司令直接进行作战计划、部队部署等,因为这些都是参谋长的职责。
参谋长的首要职责就是了解敌情,根据战斗情况制定作战计划,并向指挥员推荐两个或多个方案供司令决策,参谋再继续命下列部队执行。

从某些职责来看,参谋长在战争中的作用比副司令的作用要大得多,不过这并不影响粟裕与陈士榘的感情,但是影响战略的执行,尤其在实战中最为明显。
我们都知道宿北战役和鲁南战役是两场完美的歼灭战,虽然结果非常可观,但过程却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因为粟裕的打法与山东野战军的打法不符,华中习惯于运动战,兵力集中,而山野则习惯于攻坚,不善于抓住移动战机的机会。所以当时粟裕与陈士榘的领导风格存在差异。
纵观历史,我们会发现,独立战争时期粟裕指挥的大歼灭战都是在行进中完成的,莱芜之战也是在敌军被赶出城后在混乱中进行的。其余如宿北战役、孟良崮之战、沙土集之战、豫东之战、淮海围黄百涛第一阶段,多为野战作战。

粟裕将军的战斗指挥艺术,就是以运动战来避免我军攻击能力弱的缺点,这是粟裕作战的核心理念,作为历史后人再评价,粟裕大将军这种指挥策略确实更加适合解放时期的战斗。
鲁南战役的两个阶段则全都是攻坚战。当时,因为陈士榘作战英勇,所以陈毅也很认同他的打法。而到了第二次枣庄战役,陶勇指挥华中第一师使用攻坚却失败,导致两军理念出现分歧。

所以要不继续坚持攻坚的理念,要不继续粟裕在华中的运动作战风格。而中央选择了粟裕统帅全局,就等于认可了粟裕的打法。
毛主席在华野建军时,就始终尊重粟裕的意见和部署,支持他采用运动战。局势就是如果敌强我弱,不但不利于我们夺取坚固的领地,而且耗费太多,而且难以守土。以鲁南战役为例:攻克易县、枣庄后,并没有坚持太久。

那么既然选择好了主要策略,那陈士榘就很尴尬了。作为参谋长,他就必须在运动战理论体系下谋划作战方案,为粟裕提供可供选择的方案。可是在这一方面,实属为难陈士榘。
管理艺术
不过,自有良法。经过一番讨论之后,陈老总和粟裕将军将陈士榘将军安排在前线,这样就能按照陈士榘将军擅长的指挥风格进行纵队指挥作战。所以,每当有大战的时候,陈士榘将军都会出征作战。

而且陈士榘在军中拥有强大的威信,士兵们能很好执行他的命令。因此,陈士榘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后来为国家夺得了洛阳、开封两座重要城市。
于是乎,在各大战役里,也就出现了许多参谋长不在其位的特殊状况。

比如,莱芜战役中,陈士榘早早下令在临沂部署半纵队,隐藏主力,牵制南线之敌。粟裕则率领大军前往北线,与李仙洲作战。后期兵力调动,陈士榘回到北线,仍然在前线负责几个攻城纵队,而不是坐镇指挥部。
又如孟良崮之战,陈士榘率领数支纵队作战,试图打破国军阵型,但失败了。不过那时粟裕已经制定了前期的作战计划,陈士榘回来后并没有参与该计划。

再后来的豫东战役中,陈士榘、唐亮所在的团已与华野主力汇合,指挥部负责协助指挥而是副参谋长张震。
最著名的粟裕和张震夜话事件,也是粟裕和副参谋长张震讨论了淮海战役的最终作战方案,直接向军委报告,之后才告诉的陈士榘。夜话的时候,陈士榘是在前线指挥纵队围攻黄百涛。

当然了,陈士榘不参与这些,却是在前线指挥得非常舒服。在七月分兵时,粟裕调兵遣将,陈士榘兵团三个纵队,第三纵队,第八纵队,第十纵队,也都是老山东部队,特别是第三纵队和第八纵队,是最擅长攻坚的。
可见,粟裕给足了陈士榘面子,指挥最熟悉的部队,采取最熟悉的战术。洛阳解放时,第一批进城的部队便是三纵队的部队,后来被命名为“洛阳营”。

这是一个相当巧妙的状态,是陈毅,粟裕和陈士榘都可以接受的。
小编有话说:
陈士榘一生为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在前线指挥作战中增强了自己的优势,为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他的一生是伟大的。
而粟裕和陈老总的巧妙安排,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同样时为其助力。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20 11:46 , Processed in 0.00901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