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隐藏在1997年新疆公路下的秘密:国宝黄金权杖出土即被抢,至今未被追回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9 17:39: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隐藏在1997年新疆公路下的秘密:国宝黄金权杖出土即被抢,至今未被追回            

2024-12-07 19:39                                        

发布于:福建省
   

     1997年新疆公路扩建奇遇—— 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次意外的发掘,国宝级文物黄金权杖的命运如何?是遗落民间,还是静待重见天日?

1997年10月中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74团在昭苏县波马地区进行场部公路扩建时,在一次不经意的施工中,挖掘机的一铲下去,不仅挖出了耀眼的金银器皿,还伴随着大量珍贵的丝织物一同面世,这一幕瞬间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然而,当时由于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这些珍贵的文物很快便遭遇了哄抢,墓葬内的物品几乎被掠夺一空。

74团的领导得知消息后,迅速采取行动,命令当地有关部门介入,努力收缴流失在群众手中的文物,并及时向伊犁州文物部门进行了汇报。但受限于当时的通讯和交通条件,伊犁州文物管理所的所长安英新在几天后才接到通知。尽管路途遥远且交通不便,安英新和同事还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昭苏波马的旅程。在前往昭苏的班车上,通过与团场职工的闲聊,安英新对这批出土的文物有了初步的了解,它们的惊艳程度超乎想象。
抵达74团后,安英新受到了团长宋体选和政委舒文轩的热情接待。他们详细介绍了文物的出土情况,并安排派出所办理了文物的交接手续。经过现场调查,专家们认为这里曾是丝绸之路上波马古城的旧址,这里分布着上千座古墓葬,跨越了秦汉至宋元等多个时代。这些古墓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研究古代文化和民族交流的重要资料。

这次出土的墓葬距离上世纪70年代新疆文物考古所发掘的一处墓葬仅1.5米,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群众的哄抢和破坏,这座墓葬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已经无法考证。尽管如此,当地公安文物部门还是通过不懈努力,成功收缴了70多件流失的金银器和丝织品,其中包括镶嵌红宝石的金面具、虎柄金杯、金盖罐等精美文物。这些文物的出土,不仅为研究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提供了重要线索。

在这些文物中,有一件镶嵌宝石的黄金权杖和一个直径20多厘米的白瓷盘据说下落不明。据最新考古研究资料显示,黄金权杖在古代社会中往往象征着权力和地位,其存世数量极为有限。如果能够出土实物,将对研究中国古代史和古代民族权力结构产生深远影响。而白瓷盘作为古代瓷器中的珍品,其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同样不容忽视。这两件文物的缺失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也为我们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和研究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出土的文物中,金面具无疑是最为引人注目的。金面具的制作工艺精致细腻,几乎采用了古代金银器制作中的所有工艺手段。面具上的眉毛、胡须和眼睛都是用金和红宝石镶嵌而成,形象威严而华丽。通过金面具,我们可以窥见墓主人生前的尊贵与威严,也可以感受到古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无尽创意。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件金面具的主人可能是生活在公元6至7世纪前后的游牧部落贵族或部落领袖。他的遗体几乎被黄金所覆盖,面上覆盖着金面具,手臂上裹着金箔,手指上套着金指套,指套上甚至还能看到专门给指甲制作的区域。这种奢华的陪葬方式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财富分配情况,也为我们了解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信仰观念提供了重要线索。
如今,这批精美的文物已经成为了伊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物馆,有一个名为《黄金宝藏伊犁波马古墓出土金银器展》的常设展览,展示了这批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让我们领略到了古代文明的辉煌和璀璨,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8-6 01:57 , Processed in 0.007525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