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海战役,毛主席与蒋介石的5点不同,决定了两人的命运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6 07:04: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淮海战役,毛主席与蒋介石的5点不同,决定了两人的命运                                                                          2024-12-15 00:00                                        

发布于:河南省
   
                                    

翻开历史的波涛,细看淮海战役的成败,每个细节都值得深思。淮海战役好像两位高手在比内功,细节决定成败。在淮海大地中,双方几乎压上自己所有的精锐部队,一决高下,逐鹿中原,赌的是国家的命运,双方军队的命运,赌字不好听,不过再也找不到如此恰如其分的词汇。

淮海战役(油画)

历史早已经远去,当人们再次聚集在解放战场上,不难发现当年楚河汉界的对弈者——毛主席和蒋介石,都为这场大决战呕心沥血。至于这场博弈胜负的原因,或许能在两人用人方面和排兵布阵中找到答案。

两人在用人方面的态度

老蒋在解放战争中一方面重用杜聿明,另一方面又不信任杜聿明,不能让杜聿明物尽其才。而毛主席则充分信任手下各大将领,让各大将领尽情发挥,不受任何约束,且听得进手下的忠言逆耳,而老蒋则根本不太信任手下的将领,动不动就喜欢越级指挥,国军常常是令出多门,将领之间思想不统一也是国民党失败一大原因。

蒋介石与杜聿明

老蒋之所以失败和他多疑的心病是分不开的。老蒋在解放战争中常常是飞来飞去,喜欢越级指挥。在于他根本不信任前方将领,对将领们疑心忡忡,杯弓蛇影。动不动就怀疑前方各大将领。就连他黄埔嫡系杜聿明都怀疑,对于其他将领就更不用说了。

孙立人就是典型的一个,在缅甸战场中孙立人率领的38师所向无敌,但是在解放战争中孙立人不受重用,原因之一就是孙并非黄埔出身,又和美国人来往密切,所以老蒋就怀疑他,打压他。

粟裕

而毛主席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就如他的诗词那样豪放不羁。毛主席知人善用在老蒋所无法比拟的,而且给以手下将领充分的信任和自由,让各大将领物尽其才。重回淮海战役中,战役在筹备的过程中,毛主席原本打算叫粟裕带领几个纵队渡江,搅乱老蒋精心部署的长江攻防体系。

粟裕一看这样部署还可以更好,亲赴西柏坡用充分的理由说服毛主席和党中央——不如集结重兵在江北就地消灭老蒋的重兵集团(杜聿明集团中有“国民党五大主力”中第五军和第十八军),将其消灭干净,过江以后再无大仗可打。毛主席欣赏粟裕提出来的理由,并给予粟裕战场上最大限度的自由,让粟裕放手一搏。

淮海战役(油画)

无独有偶,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提出来先集中几大兵团,先把刘伯承的中原野战军消灭,再腾出手来对付粟裕,从兵法上来看杜聿明此举是能够起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的效果。但老蒋不同意,老蒋不放心让杜聿明放手一搏,话说回来老蒋在淮海战役中的部署,虽亲力亲为,但从战役发动的效果来看,有点保守,甚至有点呆板。老蒋和毛主席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放心让手下将领放手一搏。

老蒋在用人方面,不信任手中的将领,将领的创造性得不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而毛主席则充分信任手中的将领,让他们在大棋盘中尽情地舞蹈。从两位领袖在用兵用人的截然不同态度,将直接决定两党的高度。

个人魅力

老蒋为什么都占据天时地利还会输给毛主席?就在于两人的政治魅力,老蒋喜欢在政治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善于利用帝王心术来驾驭人心,老蒋更喜欢在政治上背信弃义,说一套做一套,让老蒋在政治上魅力尽失,一失士心,二失去民心。

毛主席

而毛主席善于团结党内各大“山头”,用毛主席自己的话来说:“革命就是需要团结人心。”于是就有了以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领导广大农民展开“土改”,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民心。

得民心者得天下,也是一种强悍的政治魅力。从这点上来看,老蒋的政权是维护大地主、大资本家的利益的,而把孙中山先生提出的“民生、民权和民主”三民主义置之不理。解放战争中期国统区爆发的“反饥饿·反内战”游行示威活动正是人民群众对“蒋家王朝”暴政的总爆发。用一句“民可载舟也可覆舟”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能够团结党派间各种势力为其所用也是一种政治魅力的体现。党内因在土地革命中“王明右倾主义”和“张国焘事件”而导致党内思想不统一的现象,毛主席以其独特的政治魅力和“延安整风”运动把党内的思想重新统一起来,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蒋介石

而反观蒋介石,其政府一直松松垮垮,派系林立。蒋介石用人的标准都任人唯亲,其用人的标准有以下两条——黄埔系出身和你是不是浙江人?

第一条还可以了解,老蒋都依靠黄埔军校起家的,而第二条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你是治理一个国家,不是管理一般的企业。老蒋的任人唯亲加剧了国民党的分崩离析。

老蒋两大的心腹爱将——陈诚和胡宗南都出自黄埔同时又是浙江人,深受老蒋的受用,陈诚不用说了是仅次于老蒋,是国民党第二号实权人物;而胡宗南的军衔是黄埔同学里的佼佼者,但是此二人都是高薪低能中代表人物。陈诚在解放战争中一败山东战场,再败东北战场,胡宗南就更不用说了,毛主席曾评价他是“志大才疏”

这里说个细节更说明老蒋在用人方面是任人唯亲,黄埔军校中老蒋有个习惯喜欢找学生来“谈心”,目的是拉帮结派。这天正好轮到徐向前和胡宗南,两人面对蒋校长的提问都是滔滔不绝,但徐向前的山西口音,让老蒋听不懂,而胡宗南的浙江话让蒋介石倍感亲切。让老蒋妄下定义——老蒋觉得胡宗南有真才实学,同时认为徐向前将不堪重用。

而毛主席用人都是任贤举能,知人善任,也是毛主席政治魅力的一种体现。

身边的帮手多

有人说毛主席之所以能够战胜蒋介石,再也毛主席身边的帮手多,而老蒋身边虽有帮手,但形同一片散沙。

周总理

毛主席身边的帮手多,且分工明确,就好像当年“汉初三杰”辅佐刘邦最终问鼎天下。周总理和朱老总负责辅助主席对全国各大战场的战略方向出谋划策,刘少奇负责把控“土地革命”中具体工作,任弼时则主抓军务和中央的日常工作。“四大书记”是毛主席身边得力的助手,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而蒋介石身边不要说中央系和地方实力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就连在黄埔系中陈诚的土木系和何应钦也是互相看不顺眼,在兵败危难之间,他们想的更多的是各自的利益,而非国民党整体的利益,巴不得看着对方先完蛋。

国民党各方的恶斗,让国民党腐败在骨头里,正如老蒋一句经典电影台词说得那样:“反贪腐是件大事,要讲究时机,讲究分寸,反,要灭党,不反,要反国”。可以从侧面看出老蒋对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为力。

士兵和民众的力量

古语道:“土可鼓,不可灭”。土兵的土气就是战斗力。

回望解放战争中,解放军的兵源能够源源不断地补充,多为土改翻身的农民,有土地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信仰。而国民党补充新兵多来源于“抓壮丁”,这些新兵都是被逼参军,有人到新婚之日就被抓走,这些人骨子里是讨厌当兵,更渴望回去过小日子。

正因为国民党缺乏信念,曾几何时,国军上下也充满着信念,但他们因自身的腐败问题而走向堕落,他们高层军官眼中尽是票子,房子、女子和金子和车子,腐败早已让他们失去初心,失去战斗力和纪律性。国军早已失去前进的方向。

陈毅元帅曾说过:“淮海战争的胜利是广大民众用小独轮车推出来的。”土地革命解放一大批世世代代被地主老财压迫的贫民们,翻身解放后,他们拖家带口为部队运送粮食和猪肉、蔬果。各解放区都组织浩浩荡荡“支前民工”的队伍为前线运送各种物资,有力地支援前线作战。

毛主席与蒋介石

而国统区的民众面临着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群众生活苦不堪言,相比之下,毛主席和他的军队得民心者得天下,而老蒋和国民党在战场上一败再败,真可谓是失民心者失天下。

解放军的战法领先国民党至少十年

国民党在战法上总觉得占领大城市有多么重要?总觉得在大决战中应该多占领重要城市,而不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和机动力量,纵看国民党在三大战役中战略兵力部署都不是以消灭解放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而是龟缩在大城市里抱团取暖。决定命运的大决战是以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如果把有生力量比作土壤,要是没有精锐部队的守护,那么再牢固的城防也将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其实国民党的战法从抗战胜利后就处于固步自封的状态,没有去探索什么新的战法的演变。举个例子,他们也还以为解放军的运动战只不过游击战,而忽视大迂回和大包抄也是千变万化的运动战中的一种。

国民党败给解放军,毛主席打败老蒋绝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毛主席和中共用22年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而老蒋和国军用22年的时间一步步走向分裂,一步步走向灭亡。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1-5 12:11 , Processed in 0.008421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