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养老服务网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与毛泽东叫板,给周恩来治病,四诓彭德怀,原来你是这样的陈赓 [复制链接]

Rank: 7Rank: 7Rank: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06:19: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与毛泽东叫板,给周恩来治病,四诓彭德怀,原来你是这样的陈赓                                                                      2024-12-17 00:00                                        

发布于:河南省
   
                                    

陈赓有着相当传奇的革命经历,他东征救过蒋介石的命,长征途中歪打正着治好了周恩来的发烧。不论是在秘密战线工作,还是带兵打仗灭了日本人的“天下第一旅”,亦或是转型从事国防科研工作,陈赓总能拿出最亮眼的成绩,不止如此,他还是大将中性情最风趣幽默的一位。

1955年解放军授衔的时候,陈赓遇到了曾担任红一方面军一师师长的湖南老乡李聚奎,当时授大将的最低要求是红军时期应该担任师长,陈赓给李聚奎开玩笑,说自己没当过师长,他拍着李聚奎的肩膀:“老李呀,如果组织上找你谈话,你就说我当过师长,是接替你的。”

李聚奎十分讲义气,心里腹诽着陈赓有大功,资历也很深,评不上大将可太委屈了。过几天组织上找李聚奎谈话,他特意撒谎提了一嘴:“陈赓是接我的师长一职。”

毛泽东李聚奎

总政治部负责人徐立清感到很奇怪,他知道陈赓曾在红四方面军当过12师师长,但陈赓又是什么时候跑到红一方面军的呢?他一头雾水,但也没再细查这事。

授衔那天,毛泽东见到陈赓,笑着对这位爱开玩笑的老部下说:“怎么样,跟我干比跟蒋介石干有出息吧,我看蒋介石给不了你大将军 !”

陈赓不慌不忙地给毛泽东立正敬礼,然后哈哈大笑着说 :“我的大将军可不是你给的,是李聚奎给我的。”

授完军衔,陈赓穿着大将的军装回家,孩子看了很新鲜 :“爸,你授的是什么将 ?”陈赓脱口而出:“芝麻酱。”孩子小,把这事当了真。

有一天,一群老帅们遇到了陈赓的儿子,摸着他的头:“知道你爸是什么将吗?”

小家伙高昂着头,一脸骄傲地大声回答“芝麻酱”,瞬间笑翻了众人。

陈赓爱开玩笑全军出名,因为他和毛泽东既是同乡又是湘乡县东山学堂的校友,所以他敢于在毛泽东面前出洋相。

1943年夏天的延安,毛泽东正在作报告,陈赓突然东张西望抓耳挠腮,随后起身直奔主席台而来。毛泽东见状一愣:“陈赓同志,有何急事?”陈赓并不答话,在众目睽睽下,拿起毛泽东放在桌上的搪瓷杯“咕咚咕咚”牛饮一通,随后抹抹嘴,“啪”地敬个礼:“天太热,借主席一口水。 现在没事了!”

在场干部哄堂大笑,毛泽东也摇头微笑。

1947年,蒋介石从东、西两线向解放区进犯,号称“哑铃战术”。在西线,胡宗南的军队从西安向北推进直逼延安;在东线,国民党军队自苏北朝北打,逼近山东兖州地区。

毛泽东的应对措施是派出陈毅、粟裕的大军由山东西南部打过黄河,刘伯承、邓小平的大军突破黄河防线挺进大别山,战役推进得相当艰难。东线的刘邓大军在大别山苦战国民党的40个师,西线胡宗南已经占领延安,继续朝北进军。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军委决定将刚刚打完晋南战役的陈赓四纵调到陕西,配合彭德怀共同保卫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地区。

毛泽东做此决定,是因为陕西、山西交界的黄河两岸分别被胡宗南、阎锡山所控制,彭德怀率领的野战军既要负责保卫工作,还要迎战从西北方向扑来的国民党军队,实在是双拳难敌四手,将陈赓调来可以增援彭德怀,从而扼住阎锡山与胡宗南。

但陈赓却有着自己的想法,他在得到通知后,拉着政委研究了足足三天三夜,拿着铅笔在地图上画了无数的红线蓝线,最后拿出自己的方案,一个与毛泽东西上策略不同的作战计划—南下行动方案。

要知道,毛泽东虽然平易近人,但他在大的决策面前非常固执,没人能够说动他,因此陈赓心里相当没底。

1947年7月19日,陈赓长途跋涉来到当时陕北中央所在地靖边县小河村开会,见到毛泽东便嘘寒问暖:“主席,你可受了不少艰险,旅长们都要求过河保卫你呢。”

这句话既是关心又是试探,但毛泽东的话令陈赓的心猛地向下一沉,他亲切地握着陈赓的手:“这次就是叫你们过黄河的。不过,可不是来保护我。”

看来,毛主席还是坚持西进的策略,陈赓瞬间泄了气,为期7天的会议也见不到这位“开心果”活跃气氛的身影了,他仿佛换了个人似的。

毛泽东将陈赓的异常看在眼里,知道他必定心里有事,可还没等开口,陈赓已经找上门来讨酒喝:“主席,我来陕北你没给我接风,会快散了,你是不是应该给我践行呢?”

晚上,毛泽东准备了酒菜,准备把陈赓肚子里的话全给掏出来。他边给陈赓倒酒边慢悠悠地说:“有什么就说吧,别跟我演戏了。”

陈赓原本并不贪杯,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后才忐忑开口:“主席,你调我渡黄河的决策不够英明......这是消极防御。”

“主席,你命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陈、粟大军挺进鲁西南地区,都是英明决策。这两路大军,南逼武汉,东逼南京,就像两把钢刀直插敌人心脏。可是,对我这个小棋子儿,你却摆错了地方,你应该把我拿出去,南渡黄河,再给敌人胸膛插进一把刀子。”

陈赓刚刚说完,毛泽东就拍桌子喊了一句“大胆”:“你们都想在中原战场上大展身手,陕甘宁边区谁来保卫? 你让我就近调兵,你最近,我都调不动! 我还调哪一个? ”

陈赓被吓得面如土色,有些结结巴巴地说:“我坚决执行中央决定。”

这时,他却听到毛泽东哈哈大笑的声音:“陈赓呀陈赓,你说别人怕死,我说了一句笑话,也吓了你个半死! ”

原来,毛泽东已经改主意了,他发现国民党在豫西一带兵力部署很弱,正想着趁虚而入,陈赓便来了个“酒谏”。英雄所见略同,毛泽东要陈赓效法项羽,以“破釜沉舟”的决心打过黄河,誓要搅得蒋介石焦头烂额才行。

随后的战事发展印证了毛泽东和陈赓决策的正确,陈赓率领的军队给国民党制造了极大的困难,为党中央整体战略部署的推进贡献了巨大力量。

除了敢与毛泽东开玩笑外,陈赓四次诓骗彭德怀的事情也被人津津乐道。

右三彭德怀右二陈赓

陈赓和彭德怀虽然同为湖南人,性格却天差地别,陈赓每日上蹿下跳地开玩笑,彭德怀则常常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可他对上“鬼点子”极多的陈赓,也是常常束手无策。

陈赓第一次“骗”彭德怀是在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渡赤水、取娄山关、夺遵义城,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

在庆功会上,陈赓可是相当活跃,跑伙房偷菜不说,又将整蛊的目标盯准另一桌上的彭德怀。他先给自己倒了一大碗白开水,又为彭老总倒了满满一大碗酒,之后高喊“干杯”,双方都一饮而尽。

突然,彭德怀察觉不对劲,陈赓并不是海量,他怎么能轻松干掉一大碗酒呢?内心生疑的彭德怀将手指伸进陈赓的酒碗里尝了一下后气得直骂“好你个瘸子陈赓”(陈赓之前腿被打断,走路有些瘸),而陈赓就故意装成个瘸子样子,一瘸一拐地躲开彭德怀,逗得大家哄堂大笑,气氛更加活跃。

陈赓第二次“骗”彭德怀是在长征期间,当时周恩来得了肝脓疡,高烧40度,经常昏迷不醒。彭德怀放弃了两门迫击炮,额外腾出40名战士专门负责抬周恩来和几位重病号。

令彭德怀发愁的是,他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担架队长,此人既要能吃苦,又要有医学护理知识。

这时,陈赓毛遂自荐,表明自己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一定把周恩来安全抬到目的地!彭德怀看了看他那条伤腿,顿时扭过头去不搭理他。

陈赓急了,说自己在上海曾挂过牌子开过医院,除了拔牙、接生他不会,其他的自己都很精通。另外,自己曾住过两次医院,从久病成医的角度来说也算是经验丰富了。

以彭德怀对陈赓的了解,他知道这个医生是冒牌货,但他被陈赓的执着打动了,任命他为担架队队长。

陈赓这个队长还真立下大功,周恩来的高烧因为缺药,连军医都束手无策,陈赓急中生智,用雪给周恩来擦身体降温,最后周恩来奇迹般地脱离了险情。

毛泽东对此评价说 :“这个陈赓,胆子也大,点子也多,歪打正着,还解决了大问题。”

陈赓第三次是“骗”彭德怀相亲。1938年,眼看年届40的彭德怀仍然孤身一人,陈赓十分发愁,后来他了解到彭德怀喜欢打球,便精心组织了一场女子球赛。

在球场边,彭老总认真看球,陈赓则仔细盯着他,想及早发现彭德怀对哪一个女队员感兴趣。结果他大失所望,彭德怀并没有固定什么目标。球赛结束后,陈赓又专门请彭德怀接见运动员,自己又在旁边仔细观察。

这次终于有了收获,彭德怀在和浦安修握手时,特意夸她球打得不错。陈赓抓住机会向彭德怀介绍了浦安修的情况,还牵线搭桥安排两人见面,最后,彭德怀与浦安修携手共济几十年。

陈赓第四次是“骗”彭德怀吃饭。彭德怀生活一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特色,坚决反对搞特殊化,有人送他一个猪肝,他还责成党支部开会讨论这个问题。

陈赓深知这位老战友的脾气,考虑到彭德怀长期奋战在一线身体很差,他打算招待彭老总吃顿好的。

他先给彭德怀“吹风”,说午饭没有别的可准备,就是战士到河里捞的几条桂花鱼。彭德怀听说鱼是河里捞的,一分钱没花,便点点头同意了。

为了不让彭德怀察觉出异样,陈赓吩咐炊事员在做肉丸子的时候把鱼馅和肉馅混合在一起,辩解说这丸子也是鱼肉做的,并没有额外破费。彭德怀咬了一口,鱼味挺重,便不再疑心大口干饭。

当然,陈赓还是露馅了,因为下一道菜端上了一只鸡,虽然他试图用野鸡的借口搪塞过去,但还是被彭德怀发现,并挨了顿训。

过了几个月,彭德怀又来视察工作,这次陈赓可没用大鱼大肉招待他,直接叫人端了碗白水炖萝卜给彭老总,自己却扭身走开了。

彭德怀内心生疑,看到陈赓警卫员不停地朝食堂里一个关着门的房间张望,便推门进去,正遇到陈赓大嚼烧鸡,气得他张口大骂: “好呀,你给我吃白水煮萝卜,自己却关起门来吃好的!你不让我吃我偏要吃!”

两人连抢带扯地吃了起来,吃到一半时彭德怀突然把碗筷一扔: “陈赓,我又中了你的圈套!”

除了喜欢逗彭德怀以外,温厚的长者朱德也没能逃过陈赓的“魔爪”。

他和陈锡联是著名的连襟将军,但在两人没有成为亲戚前,先成了铁哥们。尽管当时陈赓是红12师的师长,陈锡联只是红10师下属的一个连长,级别相差很大,但两人很对脾气,憨厚的陈锡联常常被陈赓忽悠,为他做“坏事”打掩护。

1943年8月, 二陈共同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两人分到同一个班,闲暇时陈赓就带着这位“小弟”四处乱逛,去得最多的就是朱德家。

朱德家最吸引陈赓的还是他那窑洞门前硕果累累的一棵苹果树。每次他都会指使陈锡联先去敲门,自己用木棍趁机把苹果打得满地都是,然后再慢悠悠地去敲门,假装和陈锡联偶遇的样子。

每次谈完天出门,陈赓就会假装大喊:“老总啊 ! 树下掉了好多果子呢 ! ”

朱德每次都会说:“既然掉下来了,你们就捡去吃吧。”听闻此话,哥俩就会毫不客气地把口袋塞得满当当离去。

没多久他们才知道,朱德早就看穿了这两人的伎俩,便再也不好意思去串门了。后来碰上朱德,朱德还说自己把树上的果子留了一秋,就等他们来吃呢。

陈赓连忙找借口:“忙,学习忙。”陈锡联也跟着说:“老总,主要是学习忙。”

后来,在陈赓的介绍下,丧偶的陈锡联娶了陈赓第一任妻子王根英烈士的妹妹王璇梅,两人由铁哥们变成了连襟。

别看陈赓成天笑哈哈,和谁都不结怨,但他也曾当面怼得康生说不出话来。

1943年7月,周恩来由重庆回到延安,和彭德怀、陈赓在窑洞里来聊得正起劲时,阴郁的康生走了进来。他先是表达了自己对这三个人聚会的不满,随即阴阳怪气地抱怨陈赓,如果当年东征时没有救蒋介石,那么早就天下太平了,何苦要四处抓特务。

陈赓不慌不忙地回怼:“那时他要是死了,他不就跟廖仲恺一样,成了烈士?”

康生无言以对,用警告的口吻说:“我劝你还是认真点,不要随随便便。”

随即,康生认真介绍了自己打算在延安大肆抓捕特务的方法,采取“老鼠咬老鼠”的办法,其实就是抓一个人,让他将所有和自己有关系的人都招出来,这个方法着实有点阴毒,陈赓听完哈哈大笑,当着康生的面评论:“我看这个办法是磕一个头放三个屁,行好不如作孽多!”

陈赓爱战友,爱家人,偏偏不爱自己。从1959年起,他积劳成疾,在病床上仍然顽强地撰写着自己的战斗经历,并将书稿分为序言、作战准备、进攻、防御,追击、转移等,可就在他写完序言后,便被病魔夺去了年仅58岁的生命。

听闻陈赓去世的消息,毛泽东、周恩来悲痛万分,周恩来捶着膝盖大哭:“他才58岁,为什么这么早地离开我们啊⋯⋯中国革命还有很多工作等着他呵!”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手机版|辽宁养老服务网 ( 辽ICP备17016859号 )  

GMT+8, 2025-9-2 07:33 , Processed in 0.008687 second(s), 1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

© 2001-2011 Comsenz Inc.

回顶部